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138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所述的活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内设有中心燃烧室和周向分布在中心燃烧室外周的若干活化道,所述的中心燃烧室和所述的活化道均沿炉体轴向延伸,且所述的中心燃烧室的内径大于所述的活化道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中心燃烧室设置在炉体中心,并将多个活化道呈行星分布在中心燃烧室的外周;一方面,每一活化道的内径变小,炭化料装载量不会过多,能够确保受热均匀,活化反应充分快速地进行;另一方面,中心燃烧室的内径变大,热量充足,能够在整个轴向和周向上对各活化道供热,活性炭的活化效率显著提高、产量质量显著提高。产量质量显著提高。产量质量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


[0001]本技术属于活性炭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

技术介绍

[0002]按照加热方式的不同,活性炭活化设备可分为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类。其中,传统的内热式活化设备是将原料燃烧后通入高温水蒸汽以将原料转化为炭化料,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是:C+HO2+O2→
CO2+H2。这种活化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1)由于活化室内氧含量较高,活化前期活化室内仍在不停燃烧,使得炭化料损耗量大,得炭率低;(2)待活化室内温度下降,停止燃烧时,炭化料才得以保留,但由于温度不足,此时获得的炭化料的活化率较低;(3)需要额外向活化室内提供高温蒸汽,能源消耗大;且活化室产生的尾气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能源浪费。
[0003]与内热式活化设备相比,外热式活化设备则出现了较大的改进。如公开号为CN11363655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外热回转式优质活性炭高效节能环保生产装置,该装置包括呈圆筒形的回转活化炉,该回转活化炉包括由里往外依次设置的活化圆筒、环形炉膛和回转炉壳,该环形炉膛由多个沿活化圆筒轴向布置的环形燃烧室组成;按物料移动方向,该活化圆筒包括进料端、升温区、活化区、降温区和出料端;活化圆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炉头罩和炉尾罩,该炉头罩上设有与该进料端相连通的进料斗,活化圆筒的升温区与辅助燃气源相连;该炉尾罩上设有沿活化圆筒轴向延伸至该活化区的蒸汽管,以及与该出料端相连通的出料斗。
[0004]该外热回转式优质活性炭高效节能环保生产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回转活化炉中仅设置了一个内径较粗的活化圆筒,且被设置在回转活化炉的中心,而为活化圆筒加热的环形燃烧室则被设置在活化圆筒的外周,并且所有环形燃烧室相互间隔地沿活化圆筒轴向分布;一方面,活化圆筒内径较大,处于外围的环形燃烧室对活化圆筒中心的供热能力就较为有限,而且环形燃烧室又是间隔布置的,在活化圆筒周向上也存在供热不均的情况;活化圆筒内的炭化料装载量过多,也容易出现受热不均、不能充分反应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该活化炉中活化道内炭化料受热均匀,活化反应能够充分进行。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内设有中心燃烧室和周向分布在中心燃烧室外周的若干活化道,所述的中心燃烧室和所述的活化道均沿炉体轴向延伸,且所述的中心燃烧室的内径大于所述的活化道的内径。
[0008]本技术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燃烧室和活化道的位置关系,将中心燃烧室设置在炉体中心,并将多个活化道呈行星分布在中心燃烧室的外周;一方面,每一活化道的内径变小,炭化料装载量不会过多,能够确保受热均匀,活化反应充分快速地进行;另一方面,中心
燃烧室的内径变大,热量充足,能够在整个轴向和周向上对各活化道供热,活性炭的活化效率显著提高、产量质量显著提高。
[0009]在上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中,中心燃烧室的供热方式为:所述的活化道在其出料端与中心燃烧室相连通,所述的炉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中心燃烧室相连通的空气入口,所述的中心燃烧室具有形成于炉体进料端的负压出口。
[0010]即,通过在负压出口处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即可将活化道内的活化尾气从活化道出料端吸入中心燃烧室内、将炉体外的空气经空气入口吸入中心燃烧室内,活化尾气和空气在中心燃烧室内燃烧,即产生大量高温烟气以向各活化道供热。
[0011]在负压吸引下,活化尾气和高温烟气均不会逸出炉体,因此免去了将活化尾气引出至炉体外先净化再引回炉体燃烧的步骤,活化尾气和高温烟气的热量损失几乎为零。
[0012]作为优选,在上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中,所述的空气入口有绕炉体周向布置的至少一列,每一列空气入口有沿炉体轴向布置的至少两个。
[0013]作为优选,在上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中,所述的空气入口处于炉体中后段。以便为活化尾气和空气的燃烧预留时间,避免吸入的空气在未参与燃烧后即被负压吸出至炉体外。
[0014]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上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中,沿物料移动方向,所述的活化道(23)依次包括进料端、活化区和出料端;
[0015]所述的空气入口(24)的位置至少与所述的活化区的位置相对或处于活化区下游。
[0016]在活化道中,活化区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空气入口至少设置在与活化区相对的位置上,以确保活化尾气至少能够在活化区与空气相遇并燃烧产热,实现原位供热。
[0017]作为优选,在上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中,所述的空气入口处设有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便于调节空气入口的开口大小,以控制中心燃烧室内的空气进入量。
[0018]在上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中,所述的炉体的进料端密封安装有自上料装置,所述的中心燃烧室的负压出口处密封固设有用于隔绝中心燃烧室和活化道的隔绝套筒,该隔绝套筒的外端穿过自上料装置且形成有负压出口。
[0019]利用自上料装置密封炉体进料端,将隔绝套筒的负压出口开设在炉体外,从而避免高温烟气流窜到活化道内。
[0020]在上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中,所述的炉体回转设置在机座上,且自进料端向出料端向下倾斜设置。
[0021]本技术将炉体自进料端向出料端向下倾斜设置,一方面是便于自上料装置上料,一方面是便于活化道内的产品自出料端出料。
[0022]作为优选,在上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中,所述的自上料装置包括:
[0023]上料筒,所述的上料筒密封连接在活化炉上且随活化炉同步回转,所述的上料筒的内周壁上设有若干挡料片,相邻两个挡料片之间形成导料通道,该导料通道与活化道一一对应设置;
[0024]料斗,所述的料斗的底部带有延伸至上料筒内的上料管。
[0025]上料筒是固定设置在活化炉的进料端的,因此上料筒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上料时,料斗内的炭化料自上料管落至上料筒内,被挡料片接住而暂留于导料通道中;当活化道内无料或少料时,导料通道内的炭化料即自动滑入活化道内,当活化道内料足时,
炭化料即停留在导料通道内等待,确保活化道始终保持有料且不拥挤的状态,即保证活化效率又避免出现因炭化料过多而反应不完全的情况。
[0026]并且,由于导料通道是开放式的,随着上料筒旋转,未进入活化道内的炭化料能够在不同的导料通道之间流转,不会出现炭化料滞留但活化道内无料或少料的情况。
[0027]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上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中,所述的自上料装置还包括储料仓以及用于将储料仓内的炭化料送至料斗内的螺旋输送机构,所述的料斗内设有用于监测料斗内炭化料料量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和所述的螺旋输送机构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的控制器用于接收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根据该输出信号控制螺旋输送机构的工作。
[0028]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料斗内的炭化料量少于预设值时,即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即启动螺旋输送机构,将储料仓内的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包括炉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21)内设有中心燃烧室(22)和周向分布在中心燃烧室(22)外周的若干活化道(23),所述的中心燃烧室(22)和所述的活化道(23)均沿炉体(21)轴向延伸,且所述的中心燃烧室(22)的内径大于所述的活化道(23)的内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道(23)在其出料端与中心燃烧室(22)相连通,所述的炉体(2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中心燃烧室(22)相连通的空气入口(24),所述的中心燃烧室(22)具有形成于炉体(21)进料端的负压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入口(24)有绕炉体(21)周向布置的至少一列,每一列空气入口(24)有沿炉体(21)轴向布置的至少两个。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入口(24)处于炉体(21)中后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沿物料移动方向,所述的活化道(23)依次包括进料端、活化区和出料端;所述的空气入口(24)的位置至少与所述的活化区的位置相对或处于活化区下游。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入口(24)处设有流量调节阀。7.如权利要求2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热式活性炭活化炉,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水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久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