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12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平台,包括:车体(1)、行走系统(2),所述车体(1)的侧面设有用于容纳任务载荷的凹陷区(3)。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平台,可以将任务载荷安装在车体的侧面,降低整个车体的高度,适应狭小空间的操作要求;同时,任务载荷受到车体的限制更小,与地面接触更加方便,可以快速、便捷地执行采样等操作。便捷地执行采样等操作。便捷地执行采样等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平台


[0001]本申请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人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0003]机器人由机器人平台搭载任务载荷形成,为执行不同任务,机器人平台需搭载各种任务载荷,但现在任务载荷大部分安装在机器人平台的顶部,则机器人的高度为平台和任务载荷高度之和,占用空间较大,在狭小空间执行任务容易受到阻碍。此外,机器人平台安装任务载荷的数量和种类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在执行一些采样任务时,由于任务载荷安装在机器人平台顶部,执行地面及地面以下的采样受到一定限制,机器人平台空间利用率不高,执行多样化任务能力欠缺,且对任务载荷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机器人平台;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平台,可以将任务载荷安装在车体的侧面,降低整个车体的高度,适应狭小空间的操作要求;同时,任务载荷受到车体的限制更小,与地面接触更加方便,可以快速、便捷地执行采样等操作。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机器人平台,包括:车体、行走系统,所述车体的侧面设有用于容纳任务载荷的凹陷区。
[0007]优选地,所述凹陷区具有朝向所述车体底面的开口。
[0008]优选地,所述凹陷区的顶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低于所述车体顶面的高度。
[0009]优选地,所述凹陷区的侧壁为直线型,或具有弧度或折角。
[0010]优选地,所述凹陷区还设有用于连接任务载荷的连接部件。
[0011]优选地,所述车体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凹陷区。
[0012]优选地,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设在所述车体两侧的履带,以及行走轮组、托带轮,所述行走轮组、托带轮分别装设在所述车体侧面,所述凹陷区所述托带轮下方。
[0013]优选地,所述行走轮组包括驱动轮,以及两个承重轮组件,所述凹陷区位于两个承重轮组件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承重轮组件分别为第一承重轮组件、第二承重轮组件,所述第一承重轮组件包括引导轮和承重轮,所述引导轮设在所述车体一端,所述驱动轮设在所述车体另一端,所述第二承重轮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承重轮组件与所述驱动轮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车体顶面还设有用于安装任务载荷的连接件。
[0016]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平台,在车体的侧面设置用于容纳任务载荷的凹陷区,从而可以将任务载荷(如采样用的机械臂等)安装在车体的侧面,降低整个车体的高度,适应
狭小空间的操作要求;同时,任务载荷受到车体的限制更小,与地面接触更加方便,可以快速、便捷地执行采样等操作,降低任务载荷设计难度,提高机器人平台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器人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器人平台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器人平台的仰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器人平台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器人平台车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器人平台车体的侧视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器人平台车体的仰视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器人平台安装任务载荷后的侧视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

车体;2

行走系统;21

履带;22

行走轮组;221

驱动轮;222

第一承重轮组件;223

第二承重轮组件;23

托带轮;3

凹陷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请如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平台,包括:车体1、行走系统2,所述车体1的侧面设有用于容纳任务载荷的凹陷区3。
[0029]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平台,在车体1的侧面设置用于容纳任务载荷的容纳腔3,从而可以将任务载荷(如采用的机械臂等)安装在车体1的侧面,降低整个车体的高度,适应狭小空间的操作要求;同时,任务载荷受到车体1的限制更小,与地面接触更加方便,可以快速、便捷地执行采样等操作,降低任务载荷设计难度,提高机器人平台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0030]优选地,所述凹陷区3具有朝向所述车体1底面的开口。
[0031]优选地,所述凹陷区3的顶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低于所述车体1顶面的高度。
[0032]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平台,凹陷区3的顶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低于所述车体1顶面的高度,凹陷区3具有朝向所述车体1底面的开口。即,凹陷区3距离车体1顶面是有一定距离的,而凹陷区3连通车体1底面。凹陷区3的位置,便于任务载荷的安装,不会影响车体1顶面的完整性,可以安装其他载荷等。同时,当行走系统2安装在车体1上时,凹陷区3距离车体
1顶面的距离可以确保安装在凹陷区3的任务载荷,不会或尽可能少的与行走系统2发生干涉,尤其当行走系统2为履带时,凹陷区3距离车体1顶面的距离供履带运行。
[0033]优选地,所述凹陷区3的侧壁为直线型,或具有弧度或折角。
[0034]凹陷区3的侧壁为直线型,或具有弧度或折角的。可以是一边侧壁是直线型,另一边是弧度或折角型的,也可两边侧壁都是弧度或折角型的,根据任务载荷的安装需要设置。
[0035]优选地,所述凹陷区3还设有用于连接任务载荷的连接部件。
[0036]凹陷区3还可设置用于连接任务载荷的连接部件,便于任务载荷安装。
[0037]优选地,所述车体1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凹陷区3。
[0038]优选车体1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凹陷区3,即车体1设有两个凹陷区3,分别安装任务载荷,开展作业。
[0039]优选地,所述行走系统2包括设在所述车体1两侧的履带21,以及行走轮组22、托带轮23,所述行走轮组22、托带轮23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行走系统(2),所述车体(1)的侧面设有用于容纳任务载荷的凹陷区(3);所述凹陷区(3)具有朝向所述车体(1)底面的开口;所述凹陷区(3)的顶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低于所述车体(1)顶面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3)的侧壁为直线型,或具有弧度或折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3)还设有用于连接任务载荷的连接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凹陷区(3)。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2)包括设在所述车体(1)两侧的履带(21),以及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武欧阳晓平黄强倪雄涛苗勋辉郭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