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3027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前处理单元、A2O处理单元、MBR处理池、树脂吸收塔以及监测池,所述A2O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以及好氧池,所述厌氧池与前处理单元连通,所述好氧池与MBR处理池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MBR处理池后增设树脂吸收塔,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氨氮、总氮检测值,可快速有效地将氨氮、总氮控制在排放标准限值以下,达到直接排放标准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树脂吸收塔占地面积小、成本较低、可以快速投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树脂吸收塔再生后产生的再生废液成分比较单一,主要为硫酸铵和少量的硫酸,若有其他使用途径,可对其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可对其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可对其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现如今已经成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项目。目前锂电工业中产生的清洗废水,主要由NMP、钴酸锂等组成。阳极清洗废水中的废液属于废水处理行业中一种处理难度较高的废水,阳极清洗废水的主要成分为NMP,其主要污染指标是高浓度的COD和氨氮。现有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A2O处理单元以及MBR处理池,现有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在运维的过程中,偶有发现生化处理后的出水氨氮、总氮超标的情况,该情况在夏季或冬季尤为多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前处理单元、A2O处理单元、MBR 处理池、树脂吸收塔以及监测池,所述A2O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以及好氧池,所述厌氧池与前处理单元连通,所述好氧池与MBR处理池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应急池,所述应急池与树脂吸收塔连通,所述应急池用于存储树脂吸收塔再生后产生的再生废液。
[0006]进一步地,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的进液端与应急池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的出液端与好氧池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路设有第一计量泵。
[0007]进一步地,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管路,所述第二回流管路的进液端与应急池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路的出液端与缺氧池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路设有第二计量泵。
[0008]进一步地,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路,所述硝化液回流管路的进水端与好氧池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路的出水端与缺氧池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阳极废水前处理单元、阴极废水前处理单元、综合废水调节池以及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端与A2O处理单元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综合废水调节池的出水端与混凝沉淀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阳极废水前处理单元的出水端与综合废水调节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阴极废水前处理单元的出水端与综合废水调节池的进水端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阳极废水前处理单元包括阳极废水调节池以及阳极废水预处理单元,所述阳极废水预处理单元的出水端与综合废水调节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阳极废水调
节池的出水端与阳极废水预处理单元的进水端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阴极废水前处理单元包括阴极废水调节池以及阴极废水预处理单元,所述阴极废水预处理单元的出水端与综合废水调节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阴极废水调节池的出水端与阴极废水预处理单元的进水端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将MBR处理池产水输送至树脂吸收塔的输送泵。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MBR处理池后增设树脂吸收塔,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氨氮、总氮检测值,可快速有效地将氨氮、总氮控制在排放标准限值以下,达到直接排放标准的要求;本技术设置的树脂吸收塔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较低、可以快速投入使用的优点;本技术的树脂吸收塔再生后产生的再生废液成分比较单一,主要为硫酸铵和少量的硫酸,若有其他使用途径,可对其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锂电废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包括:
[0016]1—前处理单元;2—A2O处理单元;3—MBR处理池;4—树脂吸收塔;5—监测池;21—厌氧池;22—缺氧池;23—好氧池;6—应急池;7—第一回流管路;8—第二回流管路;9—硝化液回流管路;11—阳极废水前处理单元;12—阴极废水前处理单元;13—综合废水调节池;14—混凝沉淀池;111—阳极废水调节池;112—阳极废水预处理单元;121—阴极废水调节池;122—阴极废水预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8]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前处理单元1、 A2O处理单元2、MBR处理池3、树脂吸收塔4以及监测池5,所述A2O处理单元2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21、缺氧池22以及好氧池23,所述厌氧池21 与前处理单元1连通,所述好氧池23与MBR处理池3连通。
[0019]在实际使用中,废水从前处理单元1进入本技术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依次经过前处理单元1、A2O处理单元2、MBR处理池3以及树脂吸收塔4处理后从监测池5排出。本技术在MBR处理池3后增设树脂吸收塔4,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氨氮、总氮检测值,可快速有效地将氨氮、总氮控制在排放标准限值以下,达到直接排放标准的要求;本技术设置的树脂吸收塔4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较低、可以快速投入使用的优点;本技术的树脂吸收塔 4再生后产生的再生废液成分比较单一,主要为硫酸铵和少量的硫酸,若有其他使用途径,可对其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
[0020]进一步地,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应急池6,所述应急池6与树脂吸收塔4连通,所述应急池6用于存储树脂吸收塔4再生后产生的再生废液。
[0021]本技术通过增设应急池6存储再生废液,便于实现对再生废液的回收利用。
[0022]进一步地,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流管路7,所述第一回流管路7的
进液端与应急池6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路7的出液端与好氧池23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路7设有第一计量泵。
[0023]在实际使用中,存储于应急池6的再生废液通过第一回流管路7返回好氧池23,通过第一计量泵定量输送至缺氧池2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回流管路7以及第一计量泵,便于实现对再生废液的回收利用。
[0024]进一步地,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管路8,所述第二回流管路8的进液端与应急池6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路8的出液端与缺氧池22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路8设有第二计量泵。
[0025]在实际使用中,存储于应急池6的再生废液通过第二回流管路8返回缺氧池22,通过第二计量泵定量输送至缺氧池2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回流管路8以及第二计量泵,便于实现对再生废液的回收利用。
[0026]进一步地,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路9,所述硝化液回流管路9的进水端与好氧池23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路9的出水端与缺氧池22连通。
[0027]本技术通过设置硝化液回流管路9并连通好氧池23以及缺氧池22,便于好氧池23产生的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22,避免好氧池23中的硝态氮的积累,利于缺氧池22的反硝化的进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前处理单元、A2O处理单元、MBR处理池、树脂吸收塔以及监测池,所述A2O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以及好氧池,所述厌氧池与前处理单元连通,所述好氧池与MBR处理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应急池,所述应急池与树脂吸收塔连通,所述应急池用于存储树脂吸收塔再生后产生的再生废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的进液端与应急池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的出液端与好氧池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路设有第一计量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管路,所述第二回流管路的进液端与应急池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路的出液端与缺氧池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路设有第二计量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脂吸附的锂电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路,所述硝化液回流管路的进水端与好氧池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路的出水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双建黄永茹全庭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莞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