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包括砂滤装置,其底部填充设置有活性滤料;好氧反应装置,至少设置于所述砂滤装置的一侧;沉淀装置,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装置的下游,其包括气提机构和聚液布水机构,所述气提机构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和所述好氧反应装置,所述聚液布水机构连通所述所述沉淀装置和所述砂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于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分布所述好氧反应装置、沉淀装置和砂滤装置,实现于相应区域内完成多次曝气、沉降、砂滤和出水操作,集好氧微生物分解、沉淀砂滤等功能为一体,促进对污水的处理能力,装置占地面积小,容积利用率高。用率高。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滤料滤池是集絮凝、澄清、过滤功能为一体的连续式过滤设备,可确保过滤与洗砂同时运行,且能够在24小时连续运行。而现有的活性滤料滤池一般包括并列设置的曝气装置、沉淀装置和洗砂装置,每个装置均是独立设置并利用水管连通,此种结构的活性滤料滤池需要较大占地面积的沉淀池和砂滤池以供污泥沉降和污水砂滤,总体占地面积大,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其次,其在砂滤过程中需要进行滤砂反冲洗操作,而在进行滤砂反冲洗过程时需停止砂滤,则将直接影响沉淀砂滤的连续性和处理效率,且需要设置较多的水泵以促进水体运行,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包括:
[0006]砂滤装置,其底部填充设置有活性滤料;
[0007]好氧反应装置,至少设置于所述砂滤装置的一侧;
[0008]沉淀装置,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装置的下游,其包括气提机构和聚液布水机构,所述气提机构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和所述好氧反应装置,所述聚液布水机构连通所述所述沉淀装置和所述砂滤装置。
[0009]上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中所述沉淀装置包括设置于底部的沉淀泥斗和排泥管,于所述沉淀泥斗中设置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气提机构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的上方。
[0010]上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曝气装置包括第一微孔曝气环管、第二微孔曝气环管、及至少四组微孔曝气斜管,且所述第一微孔曝气环管的周长大于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环管的周长;
[0011]所述第一微孔曝气环管贴合设置于所述沉淀泥斗的上部内壁面,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环管贴合设置于所述沉淀泥斗的下部内壁面,所述微孔曝气斜管连接所述第一微孔曝气环管和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环管并贴合设置于所述沉淀泥斗的内壁面。
[0012]上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中所述沉淀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装置底部的过流管道,所述过流管道连通所述好氧反应装置和所述沉淀装置,所述过流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喇叭型分散罩,于所述喇叭型分散罩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反射板。
[0013]上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中所述沉淀装置还包括加药管道,所述加药管道与所述过流管道通过管道混合器连通,所述加药管道外接有除磷剂供给机构。
[0014]上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中所述气提机构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回流管
道、气提管道和喇叭型集气罩,所述喇叭型集气罩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的上方,所述气提管道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和所述好氧反应装置,所述气提管道的气提方向与所述回流管道的出水方向相反,所述回流管道的出水口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好氧反应装置的内部液平面。
[0015]上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中所述聚液布水机构包括连通设置的聚液管和若干组布水管,所述聚液管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和所述砂滤装置且设置于所述沉淀装置的上部,所述布水管按间隔距离设置于所述聚液管上且插置于所述活性滤料中,所述布水管上均匀地设有若干出水孔。
[0016]上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中所述砂滤装置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集水区域和砂滤区域,所述活性滤料填充设置于所述砂滤区域中;
[0017]连通所述砂滤区域和所述集水区域设置有中心砂滤提升管,所述中心砂滤提升管延伸插置于所述活性滤料中,且所述中心砂滤提升管下端管口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布水管的设置位置,于所述活性滤料的底部对应所述中心砂滤提升管设置有空气提升装置;
[0018]于所述集水区域围绕所述中心砂滤提升管的外周设置有砂水导流管,所述砂水导流管与所述中心砂滤提升管之间形成回流通道,于所述回流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曝气装置,所述砂水导流管下端管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活性滤料的顶部。
[0019]上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中于所述砂水导流管的上端管口对应所述中心砂滤提升管设置有挡砂斗;
[0020]于所述集水区域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堰。
[0021]上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中所述好氧反应装置包括第三曝气装置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回流管道出水口的设置位置,且所述进水管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第三曝气装置的设置位置。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具有以下几点:
[0023](1)通过于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分布所述好氧反应装置、沉淀装置和砂滤装置,实现于相应区域内完成多次曝气、沉降、砂滤和出水操作,集好氧微生物分解、沉淀砂滤等功能为一体,促进对污水的处理能力,装置占地面积小,容积利用率高;其中,通过所述气提机构实现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和好氧反应装置,便于沉淀后上清液反复进行多次曝气沉淀处理;并且通过所述聚液布水机构实现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和砂滤装置,便于沉淀后上清液流至砂滤装置中进行砂滤,极大程度地提高污水处理的有序性、连贯性和充分性;
[0024](2)所述好氧反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沉淀装置的上游处,以使已曝气的污水依靠其重力经由所述过流管道流至所述沉淀装置中,在相同曝气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曝气装置所需风压小能耗更低,解决传统的好氧装置设置于下部而导致曝气风压高造成高能耗的问题;
[0025](3)于所述过流管道上新增连通设置有所述加药管道,实现在脱氮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去磷效果;
[0026](4)为了实现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降解去除污染物的目的,需要维持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和所述好氧反应装置设置所述气提机构,并且通过在所述回流管道设置所述第二曝气装置,实现在回流的同时,使好氧微生物的浓度大大提高,同时回流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有效地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增强好氧微生物处理
能力,其次,回流无需另外设置污泥回流泵,减少占地面积及降低能耗;
[0027](5)于所述沉淀泥斗中设置所述第一曝气装置,有效防止细小悬浮物堆积形成浮渣而堵塞于所述沉淀装置中。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沉淀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砂滤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曝气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
[0034]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包括:
[0035]砂滤装置1,其底部填充设置有活性滤料11;
[0036]好氧反应装置2,至少设置于所述砂滤装置1的一侧;
[0037]沉淀装置3,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装置2的下游,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砂滤装置,其底部填充设置有活性滤料;好氧反应装置,至少设置于所述砂滤装置的一侧;沉淀装置,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装置的下游,其包括气提机构和聚液布水机构,所述气提机构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和所述好氧反应装置,所述聚液布水机构连通所述所述沉淀装置和所述砂滤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包括设置于底部的沉淀泥斗和排泥管,于所述沉淀泥斗中设置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气提机构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包括第一微孔曝气环管、第二微孔曝气环管、及至少四组微孔曝气斜管,且所述第一微孔曝气环管的周长大于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环管的周长;所述第一微孔曝气环管贴合设置于所述沉淀泥斗的上部内壁面,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环管贴合设置于所述沉淀泥斗的下部内壁面,所述微孔曝气斜管连接所述第一微孔曝气环管和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环管并贴合设置于所述沉淀泥斗的内壁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装置底部的过流管道,所述过流管道连通所述好氧反应装置和所述沉淀装置,所述过流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喇叭型分散罩,于所述喇叭型分散罩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反射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还包括加药管道,所述加药管道与所述过流管道通过管道混合器连通,所述加药管道外接有除磷剂供给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淀式气提过滤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机构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回流管道、气提管道和喇叭型集气罩,所述喇叭型集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双建,张玉岩,秦晶,李传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莞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