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LED照明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90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LED照明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电池、放电检测模块、红外感应模块、LED输出模块、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这样使得在有人进入感应区时,LED输出模块的LED灯珠亮度比较亮,当无人进入感应区时,LED输出模块的LED灯亮度比较暗,从而实现有人经过时LED灯较亮和无人经过时LED灯较暗两种不同的亮度,以延长电池的放电时间。以延长电池的放电时间。以延长电池的放电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LED照明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LED照明
,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LED照明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以及城市基建设施建设的加快,城市对照明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传统照明耗能巨大,且存在巨大的能源浪费,随着资料的日益匮乏,能源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环境污染的情况愈演愈烈,开发新能源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用电量急剧增加,出现了用电紧张、停电等现象。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实现有人经过时LED灯较亮,无人经过时LED灯较暗的两种不同亮度的太阳能LED照明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LED照明电路,实现有人经过时LED灯较亮和无人经过时LED灯较暗两种不同的亮度,以延长电池的放电时间。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太阳能LED照明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电池、放电检测模块、红外感应模块、LED输出模块、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放电检测模块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电池、红外感应模块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放电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V1、三极管V2和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池的正极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与红外感应模块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1的发射极电连接且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1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电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场效应管Q2和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芯片IC的第六引脚、电阻R6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放电检测模块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芯片IC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IC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IC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IC的第五引脚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且芯片IC的第
五引脚和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电阻R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电阻R12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电阻R12的另一端均接地。
[0008]进一步的,所述LED输出模块包括两个以上且相互并联连接的LED灯珠,两个以上的所述LED灯珠相互并联连接后的一端与放电检测模块电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LED灯珠相互并联连接后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另一端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极管D1和电阻R13,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和放电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分别电阻R13的一端和放电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和放电检测模块电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给电池充电,电池白天充电储能,晚上放电为LED输出模块照明提供能量;设置放电检测模块检测电池的放电情况;红外感应模块用以检测是否有人进入感应区,并通过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这样使得在有人进入感应区时,LED输出模块的LED灯珠亮度比较亮,当无人进入感应区时,LED输出模块的LED灯亮度比较暗,从而实现有人经过时LED灯较亮和无人经过时LED灯较暗两种不同的亮度,以延长电池的放电时间,确保整个夜晚LED灯都能工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太阳能LED照明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3]标号说明:
[0014]1、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2、电池;3、放电检测模块;4、红外感应模块;5、LED输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6]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
[0017]一种太阳能LED照明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电池、放电检测模块、红外感应模块、LED输出模块、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放电检测模块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电池、红外感应模块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
[001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给电池充电,电池白天充电储能,晚上放电为LED输出模块照明提供能量;设置放电检测模块检测电池的放电情况;红外感应模块用以检测是否有人进入感应区,并通过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
一端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这样使得在有人进入感应区时,LED输出模块的LED灯珠亮度比较亮,当无人进入感应区时,LED输出模块的LED灯亮度比较暗,从而实现有人经过时LED灯较亮和无人经过时LED灯较暗两种不同的亮度,以延长电池的放电时间,确保整个夜晚LED灯都能工作。
[0020]进一步的,所述放电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V1、三极管V2和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池的正极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电池、放电检测模块、红外感应模块、LED输出模块、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红外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放电检测模块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电池、红外感应模块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V1、三极管V2和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池的正极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与红外感应模块和LED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1的发射极电连接且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1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模块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LED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场效应管Q2和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容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金吴勇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