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113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包括:结节复位组件本体,且结节复位组件本体上的结节间沟与肱骨近端结节间沟一致。其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节复位组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产生张力带作用,在骨折块间形成动力加压效果,增强结节愈合能力,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通过缝线孔可将大、小结节解剖复位。小结节解剖复位。小结节解剖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半肩置换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半肩关节置换手术中假体安装完成后,大小结节骨折块通过缝线牵引复位,然后将大小结节环形捆扎于假体柄上。部分半肩假体带有侧翼,可将大小结节环扎固定在侧翼的线孔上。但是该种方式无法实现大小结节的解剖复位与固定。
[0003]近年来大部分研究报道采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并不理想。由于大小结节常常是粉碎性骨折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复位大小结节时缺乏有效的解剖标志参考,容易导致结节复位不良。此外,将大小结节环形捆扎于假体柄上也非常容易导致结节过低和容积减小。骨折块的愈合需要压应力,而捆扎的大小结节在肩袖肌肉的牵拉下,骨折块之间是分离的力,容易导致纤维增生,从而产生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0004]由于半肩置换大小结节愈合的不可预期性,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反式全肩关节置换可以提高肩关节术后的平均功能水平,但需要在正常的肩盂侧安装假体,且一旦失败后难以翻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使制备的结节复位组件可放置于肱骨头与假体柄之间,以最终实现大小结节的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提高结节的愈合率,实现患者肩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包括:包括结节复位组件本体,且结节复位组件本体上的结节间沟与肱骨近端结节间沟一致。
[0008]优选地,结节复位组件本体上开设有两个与肩胛下肌对应的一号缝线孔、一个用于冈下肌对应的二号缝线孔、一个用于同小圆肌对应的三号缝线孔、一个用于同冈上肌对应的四号缝线孔。
[0009]优选地,结节复位组件本体的中间还开设有一通孔。
[0010]优选地,结节复位组件本体上的大结节位于开设有二号缝线孔、三号缝线孔的一侧,结节复位组件本体上的小结节位于开设有一号缝线孔的一侧。
[0011]优选地,结节复位组件本体上背离四号缝线孔的一侧还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五号缝线孔。
[0012]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其优点是:
[0013]1、结节复位组件上的大、小结节形态可作为复位标志,其上分别对应肩袖足印区预留缝线孔,通过缝线孔可将大、小结节解剖复位;
[0014]2、结节复位组件可定制化设计,根据患者的肩关节CT设计组件形态,以达到个体化重建肱骨近端解剖结构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半肩置换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的形态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
[0018]1、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1、大结节,12、小结节,通孔13、一号缝线孔14、二号缝线孔15、三号缝线孔16、四号缝线孔17、五号缝线孔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结节复位组件上的大、小结节形态可作为复位标志,且结节复位组件上分别对应大、小结节骨折块预留缝线孔,通过缝线孔可实现大、小结节的解剖复位。结节复位组件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产生张力带作用,在骨折块间形成动力加压效果,增强结节愈合能力。
[0021]为使得半肩关节置换手术中,假体安装后,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理想,本技术提高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包括: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且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上的结节间沟与肱骨近端结节间沟一致。
[0022]为使复位大小结节时具有有效的解剖标志作为参考,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上开设有两个与肩胛下肌对应的一号缝线孔14、一个用于同冈下肌对应的二号缝线孔15、一个用于同小圆肌对应的三号缝线孔16、一个用于同冈上肌对应的四号缝线孔17。而为了在安装过程中方便、快速且准确,结节复位组件本体的中间还开设有一通孔13。
[0023]具体实现方式中,为实现结节复位组件的锚定固定,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上的大结节11位于开设有二号缝线孔15、三号缝线孔16的一侧,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上的小结节12位于开设有一号缝线孔14的一侧。
[0024]结节复位组件在半肩置换手术中假体柄安装完成后,放置在肱骨头与假体柄之间,固定肱骨头假体。绕通孔13旋转结节复位组件,使结节复位组件的结节间沟与肱骨近端结节间沟一致。分别通过大、小结节上的缝线孔进行大、小结节腱骨交界处缝合并打结完成锚定固定。具体是:两个用于同肩胛下肌对应的一号缝线孔14与后方的用于同冈下肌对应的二号缝线孔15、用于同小圆肌对应的三号缝线孔16处的缝线进行水平打结固定,而用于同冈上肌对应的四号缝线孔17与背离四号缝线孔17的一侧还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五号缝线孔18处的缝线进行垂直打结固定。
[0025]在骨块受到肩袖的牵拉时,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会将拉力分散,减少骨块移位,从而提高结节固定的稳定性。结节复位组件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大、小结节在肩袖的牵拉下产生分离趋势时,可发挥张力带作用,在骨折块间形成动力加压效果,促进骨折块愈合。
[0026]本技术中未明确说明的结构或原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技术手段可获得的,因此在此不做赘述。
[002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假体的结节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且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上的结节间沟与肱骨近端结节间沟一致;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上开设有两个与肩胛下肌对应的一号缝线孔(14)、一个用于冈下肌对应的二号缝线孔(15)、一个用于同小圆肌对应的三号缝线孔(16)、一个用于同冈上肌对应的四号缝线孔(17);结节复位组件本体(1)上的大结节(11)位于开设有二号缝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海王振国丁镇涛居家宝蒋贵玲郭静朱更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