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174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6:56
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侧壁设有立柱,所述搅拌罐的底端设有出料阀、顶端外壁设有支撑环板,所述搅拌罐的内部中线处安装有搅拌组件;所述支撑环板的顶端转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以向内转动密封搅拌罐、向外转动打开搅拌罐;所述盖板的内部偏心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正上方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盖板的表面边缘处,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放置有储液桶,所述储液桶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排液头,所述排液头用以滴加液体至搅拌状态的稻壳物料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滴加的方式,逐步添加液体,使得固体物料充分混合,同时逐步对各个菌种进行激活。菌种进行激活。菌种进行激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作物施肥
,特别涉及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改良施肥时会覆盖稻壳,以改变土壤性能,使得农作物生长效果更好,为了提高施肥效果,还会将稻壳与微生物菌种混合,以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0003]目前的混合方式主要为机械搅拌,人工间隔倒入定量的水至搅拌机中,如此操作,人工劳动量大、无法实现持续性缓慢混合,对于菌种的激活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侧壁设有立柱,所述搅拌罐的底端设有出料阀、顶端外壁设有支撑环板,所述搅拌罐的内部中线处安装有搅拌组件;
[0006]所述支撑环板的顶端转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以向内转动密封搅拌罐、向外转动打开搅拌罐;所述盖板的内部偏心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正上方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盖板的表面边缘处,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放置有储液桶,所述储液桶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排液头,所述排液头用以滴加液体至搅拌状态的稻壳物料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外杆体、挡环、托环,多个外杆体呈环形垂直设于盖板上,每个所述外杆体的内壁顶部均设有多个挡环、内部底部设有连杆,多个连杆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托环,储液桶的底端置于托环上,挡环置于储液桶的外壁中部,所述托环的内壁为适配储液桶底端的弧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桶的顶端旋装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内部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内部插入有输液软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桶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多个出液孔,每个所述出液孔的内部均安装有排液头。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头包括排液管和密封圈,所述排液管的顶端设有上挡环、底部外壁螺纹连接有锁紧环,所述排液管贯穿出液孔,上挡环抵触在储液桶的内部底面且连接处嵌入有密封圈,所述锁紧环抵触在储液桶的底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固定板、传动轴以及搅拌杆,所述固定板水平置于搅拌罐的内部顶部,所述固定板纵向分布,所述下料口与固定板错开分布,所述固定板的底面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底端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侧壁设有搅拌杆。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滴加的方式,逐步添加液体,使得固体物料充分混合,同时逐步对各个菌种进行激活;
[0014]2、通过搅拌装置能够对稻壳与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红糖充分混合;不仅促进稻壳分解;同时发挥固氮、解磷并且释放可溶性的钙、硫、镁、铁、钼、锰等作用;有效改良土壤,促进作物营养元素的吸收。显著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0015]3、支撑架能够对储液桶进行支撑,使得储液桶能够跟随盖板转动,储液桶与盖板集成为一体,操作更为简便,无需再反复提升水桶,盖板采用水平转动开合的方式更为省力;储液桶设于在盖板边缘处边缘加液操作、观察。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支撑架和储液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所示:1、立柱;2、搅拌罐;21、出料阀;22、支撑环板;3、搅拌组件;31、搅拌电机;32、固定板;33、传动轴;34、搅拌杆;4、盖板; 41、下料口;5、支撑架;51、外杆体;511、连杆;52、挡环;53、托环; 6、储液桶;61、密封罩;611、进液孔;64、出液孔;7、输液软管;8、排液头;81、排液管;811、上挡环;812、下挡环;8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包括搅拌罐2,所述搅拌罐2的侧壁设有立柱1,所述搅拌罐2的底端设有出料阀21、顶端外壁设有支撑环板22,所述搅拌罐2的内部中线处安装有搅拌组件3;
[0024]所述支撑环板22的顶端转动安装有盖板4,所述盖板4用以向内转动密封搅拌罐2、向外转动打开搅拌罐2;所述盖板4的内部偏心开设有下料口41,所述下料口41的正上方安装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设于盖板4 的表面边缘处,所述支撑架5的内部放置有储液桶6,所述储液桶6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排液头8,所述排液头8用以滴加菌液至搅拌状态的稻壳物料中;
[0025]通过滴加的方式,逐步添加液体,使得固体物料充分混合,同时逐步对各个菌种进行激活;
[0026]通过搅拌装置能够对稻壳与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红糖充分混合;
[0027]支撑架能够对储液桶进行支撑,使得储液桶能够跟随盖板转动,储液桶与盖板集成为一体,操作更为简便,无需再反复提升水桶,盖板采用水平转动开合的方式更为省力;储液桶设于在盖板边缘处边缘加液操作、观察。
[0028]上述储液桶基于市场中的化工桶改造而成;
[0029]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5包括外杆体51、挡环52、托环53,多个外杆体51呈环形垂直设于盖板4上,每个所述外杆体51的内壁顶部均设有多个挡环52、内部底部设有连杆511,多个连杆511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托环53,储液桶6的底端置于托环53上,挡环52置于储液桶6的外壁中部,所述托环53的内壁为适配储液桶6底端的弧形结构;多个挡环的设计,能够围挡储液桶的外壁中部,避免储液桶偏移,弧形托环的设计,能够支撑托起储液桶。
[0030]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搅拌电机31、固定板32、传动轴33 以及搅拌杆34,所述固定板32水平置于搅拌罐2的内部顶部,所述固定板 32纵向分布,所述下料口41与固定板32错开分布,所述固定板32的底面设有搅拌电机31,所述搅拌电机31的底端设有传动轴33,所述传动轴33 的侧壁设有搅拌杆34。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3所示,所述储液桶6的顶端旋装有密封罩61,所述密封罩61的内部开设有进液孔611,所述进液孔611的内部插入有输液软管7;通过在密封罩上开出进液孔的方式,能够插入输液软管,如此,可使得加液方式更为简便,无需抬起水桶加液。
[0033]如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罐(2),所述搅拌罐(2)的侧壁设有立柱(1),所述搅拌罐(2)的底端设有出料阀(21)、顶端外壁设有支撑环板(22),所述搅拌罐(2)的内部中线处安装有搅拌组件(3);所述支撑环板(22)的顶端转动安装有盖板(4),所述盖板(4)用以向内转动密封搅拌罐(2)、向外转动打开搅拌罐(2);所述盖板(4)的内部偏心开设有下料口(41),所述下料口(41)的正上方安装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设于盖板(4)的表面边缘处,所述支撑架(5)的内部放置有储液桶(6),所述储液桶(6)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排液头(8),所述排液头(8)用以滴加液体至搅拌状态的稻壳物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包括外杆体(51)、挡环(52)、托环(53),多个外杆体(51)呈环形垂直设于盖板(4)上,每个所述外杆体(51)的内壁顶部均设有多个挡环(52)、内部底部设有连杆(511),多个连杆(511)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托环(53),储液桶(6)的底端置于托环(53)上,挡环(52)置于储液桶(6)的外壁中部,所述托环(53)的内壁为适配储液桶(6)底端的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俐胡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市宜秀区仁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