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舒专利>正文

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081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装置和底座,余热回收装置位于底座的顶部,底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输出电机、双向螺杆、第一转轴、活动杆和第二转轴的配合使用,输出电机能够带动着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能够实现两个第一转轴同时双向移动,随着第一转轴移动带动着活动杆,活动杆抵动着第二转轴向上移动,第二转轴带动着余热回收装置向上移动,这样的话当地势洼时可以更好的与管道连接,解决了由于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一般安装在室外,室外地势难以预测容易导致安装锅炉余热回收与连接管道不同水平,不方便安装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的问题。收装置的问题。收装置的问题。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based on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锅炉压力容器
,尤其涉及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锅炉压力容器是锅炉与压力容器的全称,其中锅炉余热回收就是将浪费的热能回收利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一般安装在室外,室外地势难以预测容易导致安装锅炉余热回收与连接管道不同水平,不方便安装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具备更好安装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的优点,解决了由于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一般安装在室外,室外地势难以预测容易导致安装锅炉余热回收与连接管道不同水平,不方便安装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装置和底座,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位于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电机,所述输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转轴,所述活动杆通过第二转轴与余热回收装置活动连接,所述底座内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与双向螺杆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双向螺杆的左侧贯穿至通孔的外侧与输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活动杆的右侧通过轴承与底座的内壁活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活动杆的右侧贯穿至凹槽的外侧与轴承活动连接,两个第一转轴位于隔板的两侧。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柱配合使用的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限位槽的内部滑动。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的底部与地面接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输出电机、双向螺杆、第一转轴、活动杆和第二转轴的配合使用,输出电机能够带动着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能够实现两个第一转轴同时双向移动,
随着第一转轴移动带动着活动杆,活动杆抵动着第二转轴向上移动,第二转轴带动着余热回收装置向上移动,这样的话当地势洼时可以更好的与管道连接,解决了由于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一般安装在室外,室外地势难以预测容易导致安装锅炉余热回收与连接管道不同水平,不方便安装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通孔,方便了双向螺杆的移动,减少了双向螺杆与底座内部的摩擦力。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轴承,使双向螺杆转动时更加稳定,防止双向螺杆另一端为限位长时间的运转发生晃动。
[0014]4、本技术通过设置隔板和凹槽,防止输出电机过度转动双向螺杆导致两个第一转轴脱离螺纹,达到了对第一转轴限位的作用。
[0015]5、本技术通过设置滑杆、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使用,余热回收装置上下移动时增加了稳定性,防止余热回收装置随着第二转轴和活动杆位置发生偏移。
[0016]6、本技术通过设置支脚,防止底座与地面直接接触,防止长时间的使用导致底座内部元件损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支撑柱的剖视图。
[0020]图中:1、余热回收装置;2、底座;3、输出电机;4、双向螺杆;5、第一转轴;6、活动杆;7、第二转轴;8、支撑柱;9、支脚;10、通孔;11、隔板;12、凹槽;13、轴承;14、滑杆;15、限位块;16、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装置1和底座2,余热回收装置1位于底座2的顶部,底座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电机3,输出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4,双向螺杆4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杆6,活动杆6远离第一转轴5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转轴7,活动杆6通过第二转轴7与余热回收装置1活动连接,底座2内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
[0024]参考图2,底座2的内部开设有与双向螺杆4配合使用的通孔10,双向螺杆4的左侧贯穿至通孔10的外侧与输出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2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通孔10,方便了双向螺杆4的移动,减少了双向螺杆4与底座2内部的摩擦力。
[0026]参考图2,活动杆6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轴承13,活动杆6的右侧通过轴承13与底座2的内壁活动连接。
[002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轴承13,使双向螺杆4转动时更加稳定,防止双向螺杆4另一端为限位长时间的运转发生晃动。
[0028]参考图2,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动杆6配合使用的凹槽12,活动杆6的右侧贯穿至凹槽12的外侧与轴承13活动连接,两个第一转轴5位于隔板11的两侧。
[00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隔板11和凹槽12,防止输出电机3过度转动双向螺杆4导致两个第一转轴5脱离螺纹,达到了对第一转轴5限位的作用。
[0030]参考图3,余热回收装置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柱8配合使用的滑杆14,滑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支撑柱8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15配合使用的限位槽16,限位块15位于限位槽16的内部滑动。
[003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杆14、限位块15和限位槽16的配合使用,余热回收装置1上下移动时增加了稳定性,防止余热回收装置1随着第二转轴7和活动杆6位置发生偏移。
[0032]参考图1和图2,底座2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脚9,支脚9的底部与地面接触。
[003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脚9,防止底座2与地面直接接触,防止长时间的使用导致底座2内部元件损坏。
[003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35]在使用时,使用者事先测量余热回收装置1与管道之间的距离,测量过后使用者开启输出电机3,输出电机3的输出端带动着双向螺杆4转动,双向螺杆4带动着两个第一转轴5同时向相反一侧移动,第一转轴5的移动带动着活动杆6移动,活动杆6的移动抵动着第二转轴7移动,因活动杆6与第一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装置(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1)位于底座(2)的顶部,所述底座(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电机(3),所述输出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4),所述双向螺杆(4)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杆(6),所述活动杆(6)远离第一转轴(5)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转轴(7),所述活动杆(6)通过第二转轴(7)与余热回收装置(1)活动连接,所述底座(2)内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内部开设有与双向螺杆(4)配合使用的通孔(10),所述双向螺杆(4)的左侧贯穿至通孔(10)的外侧与输出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锅炉压力容器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6)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轴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舒曹祎赵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郭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