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0590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中间设置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顶部的输出轴顶端外壁贯穿箱体底部设置有螺旋叶,所述箱体两侧顶部对称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箱体上方两侧对称设置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顶部铰接有箱盖,所述放置箱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稳定板,且所述稳定板与箱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螺旋叶对PH调节剂进行搅拌,使其更充分均匀的与水混合,并通过喷头将混合后的溶液喷出,以及通过防护网对大颗粒PH调节剂进行阻挡,防止大颗粒PH调节剂进入液压泵内而对液压泵造成损坏。泵内而对液压泵造成损坏。泵内而对液压泵造成损坏。

A water quality control device for comprehensive planting and breeding of rice and f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属于稻渔种养水质调控


技术介绍

[0002]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在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时,在水质酸碱度失衡时,会影响种养,会使用到PH调节剂,要能够更好的对PH调节剂进行提前溶合,并将溶合后的PH调节剂溶液均匀喷至稻田内,以及要能够防止大颗粒PH 调节剂进入液压泵内而对液压泵造成损坏,为此,提供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中间设置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顶部的输出轴顶端外壁贯穿箱体底部设置有螺旋叶,所述箱体两侧顶部对称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箱体上方两侧对称设置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顶部铰接有箱盖,所述放置箱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稳定板,且所述稳定板与箱体连接,所述放置箱底部中间与箱体之间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箱体前侧铰接有箱门,所述箱体右侧中间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腔底面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右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液压泵的一端连接有喷头,所述液压泵底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液压泵的一端与箱体右侧底部连通,所述盒体右侧铰接有盒盖,所述箱体内腔右侧底部对称设置有框板,所述框板左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框板中间以及两个连接板之间设置有防护网,所述箱体内腔底面开设有卡槽,且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板以及框板底部均卡合于卡槽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箱内腔底面设置有导向板,且所述导向板顶部设置为向导管相倾斜的斜面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箱前侧设置有第一透明窗,且所述第一透明窗处于导向板上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前侧设置有第二透明窗。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顶部以及框板顶部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右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左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栓,且所述固定栓尾端贯穿固定板与箱体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底部与箱体之间留有间隙。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盒盖右侧顶部开设有条形槽。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螺旋叶对PH调节剂进行搅拌,使其更充分均匀的与水混合,并通过喷头将混合后的溶液喷出,以及通过防护网对大颗粒PH 调节剂进行阻挡,防止大颗粒PH调节剂进入液压泵内而对液压泵造成损坏。
[0014]2、通过设置导向板,能够更好的将PH调节剂导至导管内,通过第一透明窗,便于对PH调节剂量进行了解,通过设置第二透明窗,便于对PH调节剂搅拌混合的程度进行了解,通过设置横板、固定板以及固定栓,并配合卡槽,更好的将防护网进行固定限制。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的防护网连接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的盒体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箱体;2、电机箱;3、电机;4、螺旋叶;5、进液管;6、第一控制阀;7、放置箱;8、箱盖;9、稳定板;10、导管; 11、第二控制阀;12、箱门;13、盒体;14、液压泵;15、第一连接管;16、喷头;17、第二连接管;18、盒盖;19、框板;20、连接板;21、防护网;22、卡槽;23、导向板;24、第一透明窗;25、第二透明窗;26、横板;27、固定板;28、固定栓;29、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中间设置有电机箱2,所述电机箱2内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顶部的输出轴顶端外壁贯穿箱体1底部设置有螺旋叶4,所述螺旋叶4底部与箱体 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箱体1两侧顶部对称连接有进液管5,所述进液管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6,所述箱体1上方两侧对称设置有放置箱7,所述放置箱7顶部铰接有箱盖8,所述放置箱7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稳定板9,且所述稳定板9与箱体1连接,所述放置箱7底部中间与箱体1之间连接有导管10,所述导管1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11,所述箱体1前侧铰接有箱门12,所述箱体1右侧中间设置有盒体13,所述盒体13内腔底面设置有液压泵14,所述液压泵14右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5,所述第一连接管15远离液压泵14的一端连接有喷头16,所述液压泵14底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7,所述第二连接管17远离液压泵14的一端与箱体1右侧底部连通,所述盒体13 右侧铰接有盒盖18,所述箱体1内腔右侧底部对称设置有框板19,所述框板19左侧设置有连接板20,所述框板19中间以及两个连接板20之间设置有防护网21,所述箱体1内腔底面开设有卡槽22,且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板20以及框板19底部均卡合于卡槽22内。
[0023]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放置箱7内腔底面设置有导向板 23,且所述导向板23顶部设置为向导管10相倾斜的斜面结构,更好的将PH调节剂导至导管10内,所述放置箱7前侧设置有第一透明窗 24,且所述第一透明窗24处于导向板23上方,便于对PH调节剂量进行
了解。
[0024]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前侧设置有第二透明窗25,便于对PH调节剂搅拌混合的程度进行了解。
[0025]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板20顶部以及框板19顶部设置有横板26,所述横板26顶部右侧设置有固定板27,所述固定板27左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栓28,且所述固定栓28尾端贯穿固定板27 与箱体1螺纹连接,更好的将防护网21进行固定限制。
[0026]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盒盖18右侧顶部开设有条形槽29,便于第一连接管15的设置。
[0027]本技术工作原理:打开箱盖8,将PH调节剂导至放置箱7 内,开启第二控制阀11,将PH调节剂通过导管10导至箱体1内,开启第一控制阀6,通过进液管5向箱体1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的水质调控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中间设置有电机箱(2),所述电机箱(2)内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顶部的输出轴顶端外壁贯穿箱体(1)底部设置有螺旋叶(4),所述箱体(1)两侧顶部对称连接有进液管(5),所述进液管(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6),所述箱体(1)上方两侧对称设置有放置箱(7),所述放置箱(7)顶部铰接有箱盖(8),所述放置箱(7)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稳定板(9),且所述稳定板(9)与箱体(1)连接,所述放置箱(7)底部中间与箱体(1)之间连接有导管(10),所述导管(1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1),所述箱体(1)前侧铰接有箱门(12),所述箱体(1)右侧中间设置有盒体(13),所述盒体(13)内腔底面设置有液压泵(14),所述液压泵(14)右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5),所述第一连接管(15)远离液压泵(14)的一端连接有喷头(16),所述液压泵(14)底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7),所述第二连接管(17)远离液压泵(14)的一端与箱体(1)右侧底部连通,所述盒体(13)右侧铰接有盒盖(18),所述箱体(1)内腔右侧底部对称设置有框板(19),所述框板(19)左侧设置有连接板(20),所述框板(19)中间以及两个连接板(20)之间设置有防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勇辉丁立云张桂芳曹义虎郑应龙丁才娥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鄱阳湖渔业研究中心江西省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