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463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移动平台,光学镜头包括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和第六光学镜头成胶合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胶合面为凹面;且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通过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和色散系数选择,有效地减小了光学镜头的色差和像散,极大提升了镜头的分辨率能力,光谱适配性高;并且光学镜头偏心倾斜等敏感因子得以均衡分配到每个镜片,公差感度好。公差感度好。公差感度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移动平台


[0001]本申请涉及到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到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高速发展,光学镜头在汽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像像素及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本的定焦镜头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简单的小体积定焦镜头往往解析力较低,进光量较少,并且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无法适应各种使用环境。在追求使用范围广的同时,又需要镜头满足高像质、小体积的表现需求,开发出这样的新型定焦镜头已经成为行业内迫切希望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移动平台,用以改善光学镜头的拍摄质量。
[000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应用于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光学镜头包括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排列的七个透镜,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命名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光学镜头成胶合透镜,且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胶合面为凹面;且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5≤TTL/f≤5.9;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及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与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1*f2/f7/f≤

0.8;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4、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之间满足: 0≤(f4+f6)/f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和色散系数选择,有效地减小了光学镜头的色差和像散,极大提升了镜头的分辨率能力,使光学镜头在可见光波段400~700nm 范围内满足4K的高分辨率,光谱适配性高;并且光学镜头偏心倾斜等敏感因子得以均衡分配到每个镜片,公差感度好。
[000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0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采用玻璃材料的透镜。具有良好的透光效果。
[000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镜头的镜头光圈数值Fno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d1、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d13之间满足:Fno*d1/d13
≤1.75。通过优化控制各透镜的形状和曲率半径,控制了光线在透镜之间大角度的来回反射,即弱化了镜头鬼影,综合提升了光学镜头成像质量。
[000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

2≤R1/R4≤0。通过优化控制各透镜的形状和曲率半径,控制了光线在透镜之间大角度的来回反射,即弱化了镜头鬼影,综合提升了光学镜头成像质量。
[000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

1≤(R7+R8)/(R7

R8)≤1。通过优化控制各透镜的形状和曲率半径,控制了光线在透镜之间大角度的来回反射,即弱化了镜头鬼影,综合提升了光学镜头成像质量。
[00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顶点C3到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顶点C4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满足:0.2≤C2/(C3~C4)≤0.6。通过优化控制各透镜的形状和曲率半径,控制了光线在透镜之间大角度的来回反射,即弱化了镜头鬼影,综合提升了光学镜头成像质量。
[00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d1、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2、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3、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d5、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d6和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nd7之间满足:(nd1+nd2+nd3+nd7)/(nd5+nd6)≥2。通过优化控制各透镜的形状和曲率半径,控制了光线在透镜之间大角度的来回反射,即弱化了镜头鬼影,综合提升了光学镜头成像质量。
[00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d3、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4、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d5和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d6之间满足:(vd3+vd4)/(vd6

vd5)≥1.8。
[00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胶合面的曲率半径R10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关系式:R9/R10+R11/R10≤5。
[00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1、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2、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3、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4、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5、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6、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7之间满足:(β1+β2+β3)/(β4+β5+β6

β7)≤

0.2。
[00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热膨胀系数p3、所述第四透镜的热膨胀系数p4、所述第五透镜的热膨胀系数p5、所述第六透镜的热膨胀系数p6、所述第七透镜的热膨胀系数p7之间满足:(p4+p6)/(p3+p5+p7)≥1。
[00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离轴处有一个反曲点。相较普通的无反曲特性的非球面面型,能起到更好的消除像差和控制主光线的出射角度的作用,有效提高广角镜头的解像力,使光学镜头具有更高的像素。
[00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在离轴处均由一个反曲点。相较普通的无反曲特性的非球面面型,能起到更好的消除像差和控制主光线的出射角度的作用,有效提高广角镜头的解像力,使光学镜头具有更高的像素。
[0018]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芯片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
学镜头;其中,光线可穿过所述光学镜头照射到所述芯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和色散系数选择,有效地减小了光学镜头的色差和像散,极大提升了镜头的分辨率能力,使光学镜头在可见光波段400~700nm范围内满足4K的高分辨率,光谱适配性高;并且光学镜头偏心倾斜等敏感因子得以均衡分配到每个镜片,公差感度好。
[0019]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包括中央控制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中央控制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光学镜头成胶合透镜,且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胶合面为凹面;且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5≤TTL/f≤5.9;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及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与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1*f2/f7/f≤

0.8;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4、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之间满足:0≤(f4+f6)/f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镜头光圈数值Fno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d1、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d13之间满足:Fno*d1/d13≤1.75。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

2≤R1/R4≤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

1≤(R7+R8)/(R7

R8)≤1。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顶点C3到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顶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良君贾远林张凯元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