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排气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9726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7:2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排气装置及车辆,上排气装置用于车辆,上排气装置包括:支架总成,连接于车辆;后处理器,安装于支架总成,后处理器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前排气管路单元,设于支架总成且前排气管路单元的一端连接进气口;以及后排气管路单元,设于支架总成且后排气管路单元的一端连接出气口。上述上排气装置,后处理器能够对气体进行消音处理,降低排放气体的噪音,后处理器、前排气管路单元以及后排气管路单元均安装于支架总成上,支架总成安装于车辆上,如此便可将上排气装置集成于车辆上,使上排气装置的结构紧凑,减小了上排气装置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安装空间。

Upper exhaust devic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排气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上排气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排气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排气方向对于地面环境和底盘安全有很大影响,目前商用车排气尾管多在纵梁以下朝后下方地面排气,但在地面尘土较多的区域,尾气吹向地面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干扰后方车辆视野引起安全事故,同时,有些车型底盘管线路较多,长时间处下方排气产生的高温气体环境中容易起火导致车辆受损和人员受伤。
[0003]目前市场有部分上排气结构,但上排气结构的后处理装置和排气管的进气部分和排气部分都需要单独在纵梁上固定,并且排气管结构复杂,需要较大的装配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上排气结构需要占用较大安装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在狭小空间安装的上排气装置及车辆。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排气装置,安装于车辆的车架纵梁,包括:
[0006]支架总成,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
[0007]后处理器,安装于所述支架总成,所述后处理器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0008]前排气管路单元,设于所述支架总成且所述前排气管路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口;以及
[0009]后排气管路单元,设于所述支架总成且所述后排气管路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气口。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总成包括:
[0011]前支架,一端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
[0012]后支架,一端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且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车架纵梁的同一侧;及
[0013]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远离所述车架纵梁的一端,所述后处理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的一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排气管路单元包括挠性软管和前排气管,所述挠性软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辆的排气口,所述挠性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前排气管的一端,所述前排气管设于所述支架总成且所述前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口。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排气装置还包括前排气管支架,所述前排气管支架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前排气管部分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前排气管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总成。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排气管路单元包括后排气管和隔热罩,所述后排气管设于所述支架总成且所述后排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气口,所述隔热罩安装于所述后排气管。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排气装置还包括后排气管支架,所述后排气管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排气管,所述后排气管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总成。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排气装置还包括后排气管支架,所述前支架包括:
[0019]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座,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后排气管支架;
[0020]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座,所述第二连接部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及
[0021]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支撑杆;
[002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垂直于其厚度方向的横截面呈“T”型。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0024]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上排气装置。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车架纵梁,所述支架总成远离所述后排气管路单元的一侧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
[0026]上述上排气装置,后处理器、前排气管路单元以及后排气管路单元均安装于支架总成上,支架总成安装于车辆上,如此便可将上排气装置集成于车辆上,使上排气装置的结构紧凑,减小了上排气装置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上排气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上排气装置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上排气装置的装配主视图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1中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100、上排气装置;110、支架总成;111、前支架;1111、第一连接部;1111a、第一安装孔座;1112、第二连接部;1112a、第二安装孔座;1113、中间连接部;1113a、第一安装孔;1114、减重孔;112、后支架;113、支撑杆;1131、支撑杆主体;1132、连接部;1132a、连接件;1132b、箍带;120、后处理器;121、进气口;122、出气口;130、前排气管路单元;131、挠性软管;132、前排气管;140、后排气管路单元;141、后排气管;1411、安装支架;142、隔热罩;150、前排气管支架;160、后排气管支架;161、安装杆;162、连接段;170、卡箍;200、车架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排气装置,安装于车辆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总成,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后处理器,安装于所述支架总成,所述后处理器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前排气管路单元,设于所述支架总成且所述前排气管路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口;以及后排气管路单元,设于所述支架总成且所述后排气管路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总成包括:前支架,一端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后支架,一端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且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车架纵梁的同一侧;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远离所述车架纵梁的一端,所述后处理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气管路单元包括挠性软管和前排气管,所述挠性软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辆的排气口,所述挠性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前排气管的一端,所述前排气管设于所述支架总成且所述前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气装置还包括前排气管支架,所述前排气管支架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前排气管部分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前排气管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总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自顺刘宁何立永申宏霞马向明姜树浩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