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55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包括挂模机构;所述挂模机构包含前框架,所述前框架的两侧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分别安装固定有两组可上下伸缩的第一支撑机构,所述前框架上方设有浇注管,所述浇注管上设置有多个管卡。该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以减少作业人员数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使工人可以在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中作业。在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中作业。在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中作业。

Flexible formwork hanging mechanism for retaining roadway along goa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煤矿井下支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申请人专利技术的《采矿工作面沿空留巷浇筑混凝土连续墙的装置及方法》,专利号:ZL 2009 1 0023718.1;《一种沿空留巷横斜双拉纤维柔性模板及其充填方法》,专利号:201510607404.1等,被称为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目前在已在我国7个主产煤省区160多个工作面推广应用,该技术在沿空留巷柔性模板挂设过程中,需要煤矿工人利用液压单体支柱、木点柱等顶住柔模的翼缘,然后将翼缘固定在巷道顶板上,或者利用打锚杆的方式通过挂模锚杆将柔模翼缘固定在巷道顶板上,从而固定住柔模,当混凝土墙体浇注完成且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液压单体支柱、木点柱回收。虽然柔模沿空留巷技术目前推广应用较为广泛,但这两种方式目前需多名煤矿工人协同作业,有一定的劳动强度,近年来随着开采强度增大,回采速度提高,人工成本也在逐年增高,同时工作面智能化建设等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急需研发一种高效安全的机械化设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实现减员增效,使该技术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沿空留巷机械化挂模机构,以减少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中柔模挂设作业人员数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包括挂模机构;所述挂模机构包含前框架,所述前框架的两侧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分别安装固定有可上下伸缩的第一支撑机构,所述前框架上方设有浇注管,所述浇注管上设置有多个管卡。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框架上设置有两个往复驱动机构,所述两个往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每组第一支撑机构的驱动端均连接有挂模导杆。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两个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挂模导杆的下方。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下方均设置有一组第二支撑机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侧部均设置侧向调节机构。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往复驱动机构、第一支撑机构、第二
支撑机构、限位机构和侧向调节机构均为千斤顶。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为镂空结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沿空留巷机械化挂模机构是为柔模沿空留巷技术施工中柔模的挂设与浇注而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作业人员的数量,也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通过浇注管上设置的多个管卡的轮流作用,可以实现一个作业循环下浇注多个柔模混凝土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挂模的工作效率;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在远离支架的安全位置进行挂模操作,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浇注管、管卡和柔模的装配示意图;
[0016]图3为柔模与挂模导杆的装配示意图。
[0017]图中:1.前框架,2.第二支撑机构,3.第二框架,4.侧向调节机构,5.限位机构,6.第一支撑机构,7.挂模导杆,8.管卡,9.浇注管,10.第一框架,11第三连接滑槽,12.第三连接座,13.往复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0]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挂模机构包含前框架1,前框架1的两侧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上分别安装固定有两组可上下伸缩的第一支撑机构6,前框架1上方设有浇注管9,浇注管9上设置有多个管卡8。前框架1上设置有两个往复驱动机构13,两个往复驱动机构13的驱动端分别与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连接。每组第一支撑机构6的驱动端均连接有挂模导杆7。
[0022]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5,两个限位机构5位于挂模导杆7的下方,可防止挂模导杆7过度下移。
[0023]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的下方均设置有一组第二支撑机构2,通过两组第二支撑机构2可以将第一框架310和第二框架3撑起,便于进行移动。
[0024]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的侧部均设置侧向调节机构4,可以辅助往复驱动机构13对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进行宽度的调节。
[0025]往复驱动机构13、第一支撑机构6、第二支撑机构2、限位机构5和侧向调节机构4均优选为千斤顶。
[0026]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均为镂空结构,这样设计可以确保其在较小的重量下,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
[0027]结合图3,检修班进行挂模浇注,开始阶段,将第一支撑机构6收回,降低挂模导杆7高度,工人将多节式柔模翼缘穿入挂模导杆7,调整往复驱动机构13,使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之间达到设计距离,然后伸出第一支撑机构6,使挂模导杆7压实在巷道顶板上,完成挂模工艺,最后通过浇注口总成将混凝土注入多节式柔模中,完成一节柔模的浇注。
[0028]结合图3,待第一节柔模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第一支撑机构6收回一定距离,然后外部的驱动机构带动挂模机构整体进行一个步距的前移,同时挂模机构的浇注管上的1、6号管卡打开,多节式柔模的第2节被拉开,升起挂模机构的第一支撑机构6,锁紧6号管卡,完成巷道支护,进行多节式柔模第二节的浇注,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整个柔模墙体的浇注。
[0029]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模机构;所述挂模机构包含前框架(1),所述前框架(1)的两侧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上分别安装固定有两组可上下伸缩的第一支撑机构(6),所述前框架(1)上方设有浇注管(9),所述浇注管(9)上设置有多个管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1)上设置有两个往复驱动机构(13),两个所述往复驱动机构(13)的驱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10)和所述第二框架(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6)的驱动端均连接有挂模导杆(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沿空留巷用柔模挂设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利王嵩刘忠平罗厚林张武涛樊帆刘军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开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