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938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包括闭合形成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的第一半模、第二半模和第三半模,向第一模腔注射熔体的注射机和向第二模腔注射聚氨酯的第一高压混合喷头,第一高压混合喷头斜向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半模上,在所述第三半模上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连接有对第二模腔内部进行增压和减压的压力装置,第三半模上设置有注射轴线相互垂直的第一注口和第二注口,第二注口的注射轴线平行于第二模腔的内侧壁设置,第一高压混合喷头对应第一注口倾斜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注口设置有第二高压混合喷头。还公开了利用其制造涂层的方法。有效解决制造聚氨酯涂层的表面容易产生困气,溢料成本高以及容易产生细小气泡的问题,提升了制品品质。提升了制品品质。提升了制品品质。

A polyurethane coating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本申请涉及聚氨酯注射成型
,具体地涉及一种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内饰对色彩、触感、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聚氨酯作为一种“智能”材料,以其可软可硬、耐磨、耐刮擦、自修复等特性,以及颜色自由搭配、色泽鲜艳,对“智能嵌件”友好等优势,被应用在如仪表板、中控台、门板等内饰部件和智能家电的制备中,采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0003]现有的常规加工方法是将先注塑出半成品塑件,将半成品塑件再移送至其他工位上进行表面PU层的加工,这种工艺方法导致工位多,工艺繁琐,需要的设备生产线也比较繁杂,整个生产周期长。
[0004]现有的聚氨酯反应成型设备大多是包括两个料罐,浇注头,计量泵以及将各种部件连接起来的输送管线,使用时分别在两个料罐存放预先配置好的两种组分液体原料,并分别加热后,将两种组分在模腔中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制得相应得聚氨酯制品, 现有的聚氨酯反应成型设备普遍存在原料加热不充分,两种组分混合不均,从而使原料反应不完全浪费原料,且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气泡的混入使得聚氨酯制品的成品率下降。
[0005]常规注射时,由于聚氨酯粘度低、流动性高的特性,在高压注射的条件下,在模腔内部的流动情况复杂,由于注射的高压力和模腔内部的低压力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压力差,使液态的聚氨酯材料以喷射状注入模腔,此时模腔内部的空气就容易混合在聚氨酯材料中,最后固定形成细小的气泡,导致最后的制品成型效果差,在产品表面形成困气的缺陷,且容易在产品的侧面形成密集的细小气泡,使得产品成型质量差,次品率高。
[0006]聚氨酯属于热固性材料,从流动液态固化到固态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注入的时间比固化时间短,且需要排气通道,如果溢料多容易导致排气孔堵塞,影响生产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制造聚氨酯涂层的表面容易产生困气,溢料成本高以及容易产生细小气泡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不会产生困气和细小气泡的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实现其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包括闭合形成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的第一半模、第二半模和第三半模,向第一模腔注射熔体的注射机和向第二模腔注射聚氨酯的第一高压混合喷头,所述第一高压混合喷头斜向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半模上,在所述第三半模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的排气孔连接有对第二模腔内部进行增压和减压的压力装置,所述的第三半模上设置有注射轴线相互垂直的第一注口和第二注口,所述的第二注口的注射轴线平行于第二模腔的内侧壁设置,所述第一高压混合喷头对应第一注口倾斜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注口设置有第二高压混合喷头。该聚氨
酯涂层制造设备,通过在第三半模上设置排气孔,而排气孔可以通过管路连接压力装置,在聚氨酯涂层形成过程中可以向第二模腔内部进行增压和减压,在聚氨酯涂层制作过程中,先对第二模腔内部增压,对第二模腔内部提供压力,以降低第二模腔和高压混合喷头之间的压力差,使聚氨酯注射时以更平稳的方式注射到第二模腔内部,不会裹挟第二模腔内的气泡,避免了在产品表面形成困气的缺陷,提高了成品率和成品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三半模上设置第二注口,在第二注口设置第二高压混合喷头,在聚氨酯涂层制作过程中,通过第一注口或者通过第一注口和第二注口同时或者通过第一注口先注射,第二注口后注射向第二模腔内部注射聚氨酯材料,而第二注口的注射轴线平行于第二模腔的内侧壁,也就是第一注口正对的侧壁,在注射过程中,第二注口的射流可以将第一注口注射过程吸附在内侧壁上的气泡冲走,在两股射流的方向和压力作用下,使第二模腔内气体和聚氨酯材料中夹杂的气泡向排气孔逃逸,从而有效解决了制品表面存在密集细小气泡的问题,提高了量产的成品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高压混合喷头内部设置有二次增压喷射口;所述的第二高压混合喷头的喷射口的喷射面覆盖第二模腔的内侧壁,第一高压混合喷头的注射轴线与第一注口呈夹角α设置,夹角α为10
°
~30
°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冲走第一注口注射过程吸附在内侧壁上气泡,第二高压混合喷头内部设置有二次增压注射口,通过增压后的高压射流,冲走内侧壁上的气泡。第一高压混合喷头的注射轴线与第一注口呈夹角α设置,是为了降低高压混合喷头注射过程中射流对第二模腔的底部侧面的压力,使聚氨酯材料更均匀地进入到第二模腔内部,提高制品的质量。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半模上设置有连通第二模腔的溢料区,所述的溢料区设置有节料板和挡板,所述的排气孔设置在溢料区。在第三半模上设置连通第二模腔内部的溢料区,在溢料区设置节料板,和挡板,使聚氨酯材料在溢料区向前流动过程中,路径开口减小,可以暂缓聚氨酯的流动;由于流动开口减小,使聚氨酯材料内的气泡加快合并并排出,这样可以对聚氨酯的溢料及进行控制,更有利于混在聚氨酯内部的气泡排出,从而提升制品品质。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料板竖直设置,所述的挡板与节料板呈夹角β倾斜设置,所述夹角β为25
°
~45
°
。上述结构是为了实现溢料区路径开口的减小,既能够实现暂缓聚氨酯的流动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方便气泡的有效排出。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气孔通过设置在第三半模内的排气中子控制开闭。排气孔通过排气中子控制开闭,打开时,可以通过排气孔向第二模腔内部增压,或通过排气孔对第二模腔减压,也可以通过排气孔排出第二模腔内部的气泡,实现对产品品质的提升。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力装置包括与排气孔连接的气阀、与气阀连接的气泵。气阀连接气泵,气阀通过管路与所述的第三半模上的排气孔连接,排气孔通过所述第三半横内的排气中子控制开闭,所述的排气孔从第二次合模增压开始打开,经过高压混合喷头注射完成后关闭,从而实现对第二模腔内部的增压和减压,以及排除气泡,排除气泡是在喷射开始时气泵就对第二模腔进行抽气,用以加快气体珠排出,避免在产品表面形成细小的气泡。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半模上且在第二模腔的周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检测第二模腔密封性的压力传感器;在所述的第三半模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模腔内部真空度的真空表。设置压力传感器是为了检测第二模腔的密封性,设置真人空表是为了能够检测并
显示第二模腔内部的真空度。
[0015]本专利技术实现其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制造涂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注射机将熔体注入到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合模后形成的第一模腔内制造出基件;b)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开模,基件固定保持在第一半模上,所述第一半模与其上固定保持的所述基件与第三半模闭合形成第二模腔;c)第二次合模后,在T1时间内打开气阀,向所述第二模腔内部注气增压,增大第二模腔内部的压力至预设压力P1;d)增压T1时间后,停止增压,打开第一高压混合喷头和/或第二高压混合喷头向所述第二模腔内部注入聚氨酯原料,在T2时间后打开气阀抽气减压至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包括闭合形成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10)的第一半模(1)、第二半模(2)和第三半模(3),向第一模腔注射熔体的注射机和向第二模腔(10)注射聚氨酯的第一高压混合喷头(5),所述第一高压混合喷头(5)斜向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半模(3)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半模(3)上设置有排气孔(12),所述的排气孔(12)连接有对第二模腔(10)内部进行增压和减压的压力装置,所述的第三半模(3)上设置有注射轴线相互垂直的第一注口(13)和第二注口(14),所述的第二注口(14)的注射轴线平行于第二模腔的内侧壁(15)设置,所述第一高压混合喷头(5)对应第一注口(13)倾斜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注口(14)设置有第二高压混合喷头(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高压混合喷头(16)内部设置有二次增压喷射口(22);所述的第一高压混合喷头(5)的注射轴线与第一注口(13)成呈夹角α设置,夹角α为10
°
~3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半模(3)上设置有连通第二模腔(10)的溢料区(18),所述的溢料区(18)设置有节料板(8)和挡板(9),所述的排气孔(12)设置在溢料区(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料板(8)竖直设置,所述的挡板(9)与节料板(8)呈夹角β倾斜设置,所述夹角β为25
°
~45
°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孔(12)通过设置在第三半模(3)内的排气中子(19)控制开闭。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装置包括与排气孔(12)连接的气阀(7)和与气阀(7)连接的气泵(6)。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氨酯涂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半模(3)上且在第二模腔(10)的周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检测第二模腔(10)密封性的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国周宏伟祝新辉陆佳慧沈海波马宏源饶宾期周佳
申请(专利权)人: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