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9290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包括通过系泊锚链系泊在海上的单点浮筒,单点浮筒通过系泊刚臂与靠泊平台相连,靠泊平台上装有系缆桩、靠球、CO2刚性管路以及卸料臂;靠泊平台上的CO2刚性管路沿系泊刚臂延伸至单点浮筒,并与单点浮筒相连;卸料臂为伸出靠泊平台并可与CO2运输船上的CO2卸货管路相连的刚性CO2传输管,卸料臂的另一端与CO2刚性管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CO2运输对码头港口的依赖,依靠本发明专利技术即可灵便实现CO2传输,无需新建码头或对码头进行改建。本装置进行CO2传输时,不依赖漂浮软管,解决了采用单点浮筒传输CO2时漂浮软管的限制。点浮筒传输CO2时漂浮软管的限制。点浮筒传输CO2时漂浮软管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态二氧化碳海上运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CO2海上传输的需求日益增加,港口资源日趋紧张,未来很可能面临用于CO2运输的码头短缺的局面。为了解决用于CO2运输的码头短缺的问题,可借鉴CALM型单点系泊系统进行CO2转运。CALM型单点系泊系统中运输船与单点浮筒之间依靠漂浮软管进行介质传输,但如果用于CO2传输,由于液态CO2半冷半压的要求或者超临界传输需要高压的问题,现有的单点系泊系统所采用的漂浮软管无法满足CO2传输时所需的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在进行CO2传输时,不依赖漂浮软管,解决了采用CALM型单点系泊系统传输CO2时漂浮软管的限制。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包括通过系泊锚链系泊在海上的单点浮筒,单点浮筒通过系泊刚臂与靠泊平台相连,靠泊平台上装有系缆桩、靠球、CO2刚性管路以及卸料臂。
[0005]靠泊平台上的CO2刚性管路沿系泊刚臂延伸至单点浮筒,并与单点浮筒相连。
[0006]卸料臂为伸出靠泊平台并可与CO2运输船上的CO2卸货管路相连的刚性CO2传输管,卸料臂的另一端与CO2刚性管路相连。
[0007]上述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优选方式下,卸料臂及CO2刚性管路均设置两条,分别对应连接。r/>[0008]上述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优选方式下,系泊刚臂为梯形框架结构,梯形框架底边与靠泊平台相连,梯形框架顶边与单点浮筒相连;两条CO2刚性管路分别沿梯形框架的两条斜边延伸至单点浮筒。
[0009]上述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优选方式下,系缆桩设置在靠泊平台的四角处,以及靠泊平台的靠泊侧中部。
[0010]上述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优选方式下,靠球等间距设置在靠泊平台靠泊侧的侧壁上。
[0011]上述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优选方式下,系泊锚链为四条,分别从不同方向上系泊单点浮筒。
[0012]上述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优选方式下,系泊刚臂与单点浮筒之间为可转动连接,靠泊平台和系泊刚臂组成的整体可绕系泊刚臂与单点浮筒的连接点水平转动。
[0013]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CO2运输对码头港口的依赖,依靠本专利技术即可灵便实现CO2传输,无需新建码头或对码头进行改建。本装置进行CO2传输时,不依赖漂浮软管,解决了采用单
点浮筒传输CO2时漂浮软管的限制。CO2运输船如同靠泊常规码头的方式靠泊到靠泊平台上,解决了单点对船体运动限制能力较小的缺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6]图中,1、单点浮筒,2、系泊刚臂,3、系泊锚链,4、靠泊平台,5、系缆桩,6、靠球,7、CO2刚性管路,8、卸料臂,9、集管区,10、系泊缆,11、CO2运输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包括通过系泊锚链3系泊在海上的单点浮筒1,单点浮筒1通过系泊刚臂2与靠泊平台4相连,靠泊平台4上装有系缆桩5、靠球6、CO2刚性管路7以及卸料臂8。
[0018]靠泊平台4上的CO2刚性管路7沿系泊刚臂2延伸至单点浮筒1,并与单点浮筒1相连。
[0019]如图2所示,CO2运输船11上的集管区9设有CO2卸货管路,卸料臂8为伸出靠泊平台4并可与CO2运输船11上的CO2卸货管路相连的刚性CO2传输管,卸料臂8的另一端与CO2刚性管路7相连。
[0020]如图1、图2所示,卸料臂8及CO2刚性管路7均设置两条,分别对应连接。系泊刚臂2为梯形框架结构,梯形框架底边与靠泊平台4相连,梯形框架顶边与单点浮筒1相连;两条CO2刚性管路7分别沿梯形框架的两条斜边延伸至单点浮筒1。所述靠泊平台4上的系缆桩5设置在靠泊平台4的四角处,以及靠泊平台4的靠泊侧中部。靠球6等间距设置在靠泊平台4靠泊侧的侧壁上。
[002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系泊锚链3为四条,分别从不同方向上系泊单点浮筒1。
[0022]系泊刚臂2与所述单点浮筒1之间为可转动连接,靠泊平台4和系泊刚臂2组成的整体可绕系泊刚臂2与单点浮筒1的连接点水平转动。使得整个系统具有风向标效应,始终能处于环境载荷最小的方向上。
[0023]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以单点系泊为基础,由单点浮筒1、系泊刚臂2和靠泊平台4组成。靠泊平台4通过系泊刚臂2固定于单点浮筒1上,靠泊平台4为简单钢结构,自身能提供所需的浮力,靠泊平台4上有CO2刚性管路7、系缆桩5、靠球6和卸料臂8等装备。
[0024]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流程如下:如图2所示,CO2运输船11通过系泊缆10和靠球6等系泊装备,如同靠泊常规码头的方式靠泊到靠泊平台4上,通过靠泊平台4上的卸料臂8、靠泊平台4上的CO2刚性管路7,使得CO2运输船与单点浮筒1之间形成刚性的CO2传输管路。可以实现不依赖漂浮软管实现CO2的转运。整个系统仍然具有风向标效应,始终能处于环境载荷最小的方向上。同时CO2运输船11通过系泊缆10和靠球6系泊于靠泊平台4上,也大大减小了自身运动幅值,保证了CO2传输的稳定和安全。
[0025]本专利技术的单点浮筒1可以通过系泊刚臂2外置于靠泊平台4上,也可以通过钢结构固定于靠泊平台4内部,均可保证靠泊平台4具有风向标效应。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系泊锚链(3)系泊在海上的单点浮筒(1),所述单点浮筒(1)通过系泊刚臂(2)与靠泊平台(4)相连,所述靠泊平台(4)上装有系缆桩(5)、靠球(6)、CO2刚性管路(7)以及卸料臂(8);所述靠泊平台(4)上的所述CO2刚性管路(7)沿所述系泊刚臂(2)延伸至所述单点浮筒(1),并与所述单点浮筒(1)相连;所述卸料臂(8)为伸出所述靠泊平台(4)并可与CO2运输船(11)上的CO2卸货管路相连的刚性CO2传输管,所述卸料臂(8)的另一端与所述CO2刚性管路(7)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臂(8)及所述CO2刚性管路(7)均设置两条,分别对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二氧化碳海上过驳的单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泊刚臂(2)为梯形框架结构,所述梯形框架底边与所述靠泊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涛潘帅陈澄李毅彭东升郭强吕岩杜欣吴楠片成荣孙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