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9179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香紫苏内酯为初始原料,经还原、碘化、水解和消除四步反应制备得到4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sesquiterpenoi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倍半萜类化合物含有15个碳原子、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是自然界中数量庞大且重要的一类在天然产物中。其中,含有补身烷(Drimane)骨架的萜类和混源萜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以及某些昆虫之中,并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例如,从坎洛树中分离出来的Drimane类倍半萜成分,发现其对α4β2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高于人α3β4和α7亚型,可用于开发新的抗成瘾抗抑郁配体;从白桂皮(Canella winterana)的叶子中提取的14种rimane类倍半萜,其中的8种在浮萍试验检测中具有植物毒性;含松橄榄酸浓缩到200ppm时对第二胚芽鞘和稻子皮内萌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含Drimane骨架的倍半萜及复杂天然产物被发现,并表现出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多样性。4

((1S,6R)

2,2,6

三甲基
‑6‑
乙烯基环己基)丁烷
‑2‑
酮是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中分离出来的,可能对香气有贡献。1983年,(+)

drim

9(11)

en



ol被Shingo Marumo等人从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中分离出来,它被用于烘焙和制造一些日本的饮料,如清酒、芝麻酱和烧酒。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种Drimane倍半萜可以作为关键中间体,用于其他复杂萜类分子和混源萜类分子的合成,如(+)

drim

9(11)

en



ol被当作合成austrodoral,austrodoric acid,siphonodictyal B和liphagal等混源萜类天然产物的关键合成子。
[0003]但目前报道的从植物中提取制备Drimane倍半萜的方法普遍存在反应步骤多、反应效率低、产物异构化、贵金属使用和应用范围不广泛等缺点,大大限制了其生物活性研究,想要大量获取此类化合物需通过化学合成方法。例如,1974年,Enzell,C.R等以倍半萜Drimenol为初始原料经6步完成了4

((1S,6R)

2,2,6

三甲基
‑6‑
乙烯基环己基)丁烷
‑2‑
酮的合成(Hlubucek,J.R.;Aasen,A.J.;Almqvist,S.O.,et al.Acta Chem.Scand.,Ser.B 1974,28(1),18)。1990年,Kametani,T等以(+)

Wieland

Miescher酮为初始原料经9步反应合成了4

((1S,6R)

2,2,6

三甲基
‑6‑
乙烯基环己基)丁烷
‑2‑
酮(K.Shishido,Y.Tokunaga,N.Omachi,K.Hiroya,et al.Chem.Soc.,Perkin Trans.1,1990,2481

2486.),前两种方法不仅步骤长而且所使用的原料需制备得到。随后,Barrero,A.F.等以香紫苏醇为初始原料经6步反应合成了4

((1S,6R)

2,2,6

三甲基
‑6‑
乙烯基环己基)丁烷
‑2‑
酮(Barrero,A.F.;Alvarez

Manzaneda,E.J.;Chahboun,R.,Tetrahedron Lett.1998,39(51),9543.(+)

drim

9(11)

en



ol[Barrero,A.F.;Manzaneda,E.A.;Altarejos,J.,et al.Tetrahedron 1995,51(27),7435.),反应路线如式1所示。然而,上述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Drimane倍半萜的4

((1S,6R)

2,2,6

三甲基
‑6‑
乙烯基环己基)丁烷
‑2‑
酮的总收率为65%,(+)

drim

9(11)

en



ol的总收率为40%,4

((1S,6R)

2,2,6

三甲基
‑6‑
乙烯基环己基)丁烷
‑2‑
酮和(+)

drim

9(11)

en



ol的总收率均很低。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产物的总收率高。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利用还原剂对香紫苏内酯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化合物1;
[0009]将所述化合物1、碘苯二乙酸和碘混合进行碘化反应,得到化合物2;
[0010]将所述化合物2在第一碱性试剂存在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3;
[0011]将所述化合物3在第二碱性试剂存在条件下进行消除碘化氢反应,得到4

((1S,6R)

2,2,6

三甲基
‑6‑
乙烯基环己基)丁烷
‑2‑
酮和/或(+)

drim

9(11)

en



ol;
[0012][0013]优选的,所述还原剂包括二异丙基胺基锂和/或二异丁基氢化铝;
[0014]所述香紫苏内酯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1~3。
[0015]优选的,所述还原反应的温度为

78~0℃,时间为1~3h。
[0016]优选的,所述化合物1、碘苯二乙酸和碘的摩尔比为1:1~2:1~2。
[0017]优选的,所述碘化反应的温度为70~90℃,时间为1~3h。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碱性试剂和第二碱性试剂独立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还原剂对香紫苏内酯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化合物1;将所述化合物1、碘苯二乙酸和碘混合进行碘化反应,得到化合物2;将所述化合物2在第一碱性试剂存在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3;将所述化合物3在第二碱性试剂存在条件下进行消除碘化氢反应,得到4

((1S,6R)

2,2,6

三甲基
‑6‑
乙烯基环己基)丁烷
‑2‑
酮和/或(+)

drim

9(11)

en



ol;所述化合物1中的波浪线表示R型或S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还原剂包括二异丙基胺基锂和/或二异丁基氢化铝;所述香紫苏内酯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1~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反应的温度为

78~0℃,时间为1~3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碘苯二乙酸和碘的摩尔比为1:1~2:1~2。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碘化反应的温度为70~90℃,时间为1~3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碱性试剂和第二碱性试剂独立地包括氢氧化物、碳酸盐、碱金属醇化物和含氮有机化合物;所述化合物2与第一碱性试剂的摩尔比为1:1~10。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坤王侠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