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514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包括设置于检测仪内的遮光壳,其为遮光结构;所述遮光壳设有中空腔体,用以穿过装载在取样机构的装配头上的移样管;其中,所述遮光壳顶端抵在用以固定所述装配头的遮光罩,其底端罩在反应杯杯口外周,以形成所述移样管向所述反应杯内加样时的避光环境。设置遮光壳,用以罩在移样管外周,遮光壳的杯身阻挡外界光线透过杯身而进入中空腔体;遮光壳顶端、底端分别抵在遮光罩、反应杯杯口外周以阻碍光线自遮光壳顶端、底端进入中空腔体内,进而通过遮光壳为移样管露在反应杯外的部位营造避光环境。样管露在反应杯外的部位营造避光环境。样管露在反应杯外的部位营造避光环境。

Light proof structure for samp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需要采样发光物质进行标记的分析实验中,由于检测是基于发光物质自身发光条件进行的,而其自身发光微弱,则分析操作过程中需进行避光处理。目前通常采用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现有的分析仪采用的避光结构为整套较大型结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4]本技术提供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包括设置于检测仪内的遮光壳,其为遮光结构;所述遮光壳设有中空腔体,用以穿过装载在取样机构的装配头上的移样管;其中,
[0005]所述遮光壳顶端抵在用以固定所述装配头的遮光罩,其底端罩在反应杯杯口外周,以形成所述移样管向所述反应杯内加样时的避光环境。
[0006]优选地,所述遮光壳为筒状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遮光壳顶端卡接于所述遮光罩底部的第一卡槽。
[0008]优选地,所述遮光壳底端卡接于用以固定所述反应杯的托架的第二卡槽。
[0009]优选地,所述遮光壳还包括筒体、罩壳、弹簧;所述筒体顶端、底端分别用以抵在所述遮光罩、所述反应杯杯口外周;所述罩壳套设于所述筒体朝向所述反应杯的端部;
[0010]所述罩壳顶部固定在检测仪内的固定板,其底端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筒体外周凸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共同夹持形成一夹持区;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夹持区内且其两端分别抵在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留有间距。
[0011]优选地,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筒体外。
[0012]优选地,所述罩壳设有若干安装孔,用以配合紧固件以固定于所述固定板。
[0013]优选地,所述罩壳顶端外周侧表面抵靠于所述固定板下表面的凹槽周侧表面;所述筒体自所述固定板下方穿过所述固定板的通槽。
[0014]优选地,所述筒体外周表面抵靠于所述通槽内表面。
[0015]优选地,所述筒体自上而下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所述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底壁。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提供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设置遮光壳,用以罩在移样管外周,遮光壳的杯身阻挡外界光线透过杯身而进入中空腔体;遮光壳顶端、底端分别抵在遮光罩、反应杯杯口外周以阻碍光线自遮光壳顶端、底端进入中空腔体内,进而通过遮光壳为移样管露在反应杯外的部位营造避光环境。
[0018]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遮光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遮光罩、移样管、固定板、遮光壳、托架、反应杯的装配结构爆炸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遮光罩、移样管、固定板、遮光壳、托架、反应杯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托架、反应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遮光罩、移样管、固定板、遮光壳、托架、反应杯的装配结构侧视图。
[0025]图中:
[0026]11、托架;113、第二卡槽;
[0027]12、反应杯;
[0028]14、遮光壳;141、中空腔体;142、筒体;1421、第二抵接部;1422、第一筒体;1423、第二筒体;143、罩壳;1431、第一抵接部;1432、安装孔;144、弹簧;145、夹持区;
[0029]151、固定板;1511、凹槽;1512、通槽;
[0030]311、遮光罩;3111、第一卡槽;312、装配头;
[0031]70、移样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4]实施例1
[0035]本技术提供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包括设置于检测仪内的遮光壳14,其为遮光结构;所述遮光壳14设有中空腔体141,用以穿过装载在取样机构的装配头312上的移样管70;其中,
[0036]所述遮光壳14顶端抵在用以固定所述装配头312的遮光罩311,其底端罩在反应杯12杯口外周,以形成所述移样管70向所述反应杯12内加样时的避光环境。具体地,检测仪的取样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取样器,移动组件用以驱动取样器移动;取样器设有遮光罩311,其内部设有空腔,用以容纳用以形成取样动力及加样动力的机械部件;所述遮光罩311底部设有让位缺口,用以让位其内部取样加样部件的装配头312伸出。检测仪设置遮光壳14,用以罩在移样管70外周,遮光壳14的杯身阻挡外界光线透过杯身而进入中空腔体141;遮光壳14顶端、底端分别抵在遮光罩311、反应杯12杯口外周以阻碍光线自遮光壳14顶端、底端进入中空腔体141内,进而通过遮光壳14为移样管70露在反应杯12外的部位营造避光环境,以配合发光物质参与的检测反应,待检测完毕撤离移样管70,即加样与检测反应过程中移样管70均位于遮光壳14内。此外,遮光壳14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遮光壳14顶端、底端分别与遮光罩311、反应杯12杯口外周相配合以实现遮光壳14的装配,装配便捷。
[003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壳14为筒状结构,结构简单。
[003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遮光壳14顶端卡接于所述遮光罩311底部的第一卡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检测仪内的遮光壳(14),其为遮光结构;所述遮光壳(14)设有中空腔体(141),用以穿过装载在取样机构的装配头(312)上的移样管(70);其中,所述遮光壳(14)顶端抵在用以固定所述装配头(312)的遮光罩(311),其底端罩在反应杯(12)杯口外周,以形成所述移样管(70)向所述反应杯(12)内加样时的避光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壳(14)为筒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壳(14)顶端卡接于所述遮光罩(311)底部的第一卡槽(31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壳(14)底端卡接于用以固定所述反应杯(12)的托架(11)的第二卡槽(113)。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加样的避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壳(14)还包括筒体(142)、罩壳(143)、弹簧(144);所述筒体(142)顶端、底端分别用以抵在所述遮光罩(311)、所述反应杯(12)杯口外周;所述罩壳(143)套设于所述筒体(142)朝向所述反应杯(12)的端部;所述罩壳(143)顶部固定在检测仪内的固定板(151),其底端设有第一抵接部(1431);所述筒体(1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昕王健平潘吉源郦政朱俊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