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43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51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改善目前的海绵城市排水结构不具有对雨水杂质进行处理结构问题。包括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本申请通过支撑板、J形板和Z形导流板的设置,使得路面积水通过滤孔过滤后落在J形板的内部,并在J形板的内部沉淀,当J形板内部水位上升至超过J形板右侧高度时,雨水溢出至支撑板的右侧,然后通过落水板落在分隔板的右侧,然后排入海绵城市的蓄水池中,从而降低排入蓄水池的雨水的杂质含量,以便于蓄水池中雨水的再次利用。雨水的再次利用。雨水的再次利用。

Overflow drainage structure based on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
,尤其是涉及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0003]目前的海绵城市排水结构在排水时,接着将雨水导流至蓄水池中,而雨水的含有大量的杂质,若直接排入蓄水池中利用,容易导致后续管网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目前的海绵城市排水结构不具有对雨水杂质进行处理结构问题,本申请提供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底部与所述排水渠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壁均匀等间距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排水渠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落水孔,相邻两组所述隔板之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J形板,所述J形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相邻两组所述隔板之间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Z形导流板,所述Z形导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落水板,所述落水板位于所述排水渠的顶部,所述排水渠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J形板相连通。
[0007]可选的,所述排水渠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落水板相适配的凹槽。
[0008]可选的,所述落水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滤孔。
[000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0010]可选的,所述Z形导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Z形导流板顶部相适配的卡块。
[0011]可选的,所述隔板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Z形导流板底部相适配的托块。
[0012]可选的,所述Z形导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远离所述Z形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落水板固定连接。
[0013]可选的,各组Z形导流板均滑动连接有贯穿设置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浮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荧光块。
[0014]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申请通过支撑板、J形板和Z形导流板的设置,使得路面积水通过滤孔过滤后落在J形板的内部,并在J形板的内部沉淀,当J形板内部水位上升至超过J形板右侧高度时,雨水溢出至支撑板的右侧,然后通过落水板落在分隔板的右侧,然后排入海绵城市的蓄水池
中,从而降低排入蓄水池的雨水的杂质含量,以便于蓄水池中雨水的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7]图2是本申请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渠;2、隔板;3、支撑板;4、J形板;5、落水板;6、凹槽;7、滤孔;8、吊杆;9、托块;10、Z形导流板;11、卡块;12、分隔板;13、支撑杆;14、导流管;15、滑动杆;16、荧光块;17、浮球;18、落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请参照图1,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渠1,排水渠1的设置用于对排入其内部的雨水进行导流。排水渠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设置用于对排水渠1的内部进行分隔,支撑板3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2,分隔板12的底部与排水渠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分隔板12的设置用于对支撑板3的底部进一步分隔,使得分隔板12的左侧可以与市政的排水管道连接,而分隔板12的右侧可以与海绵城市的蓄水池连接。
[0021]请参照图1,支撑板3的顶壁均匀等间距固定连接有隔板2,隔板2的设置用于对支撑板3的顶部进行分隔,隔板2与排水渠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3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落水孔18,落水孔18的设置用于供落在支撑板3右侧的水排入分隔板12的右侧。相邻两组隔板2之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J形板4,J形板4位于支撑板3上且远离落水孔18的位置,J形板4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J形板4的设置用于对落入排水渠1内部的水进行收集,并进行沉淀。
[0022]请参照图1,相邻两组隔板2之间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Z形导流板10,Z形导流板10的设置用于将落入排水渠1的内部的水导流至J形板4的内部。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设置用于对卡块11提供支撑。Z形导流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Z形导流板10顶部相适配的卡块11,卡块11的设置用于对Z形导流板10进行限位。隔板2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与Z形导流板10底部相适配的托块9,托块9的设置用于对Z形导流板10进一步支撑限位。
[0023]请参照图1,Z形导流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落水板5,落水板5位于排水渠1的顶部,落水板5的设置用于将排水渠1的顶部盖合。排水渠1的顶部开设有与落水板5相适配的凹槽6,凹槽6的设置用于对落水板5进行限位。落水板5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滤孔7,滤孔7的设置用于对落入排水渠1内部的水进行初步过滤,以降低体积较大的杂物落入排水渠1的内部。排水渠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4,导流管14一端与J形板4相连通,导流管14的另一端位于支撑板3的下方,导流管14的设置用于在J形板4内部的水位上升至导流管14的高度时将水导流至分隔板12的右侧。
[0024]请参照图1

2,Z形导流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杆8,吊杆8远离Z形导流板10的一端与落水板5固定连接,吊杆8的设置用于对Z形导流板10进行吊装支撑,以提高Z形导流板10的稳定性。各组Z形导流板10均滑动连接有贯穿设置的滑动杆15,滑动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17,滑动杆15远离浮球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荧光块16,浮球17的设置用于在J形板
4内部水分蒸发干后,落在J形板4内部沉淀的杂质上,使得通过观察荧光块16的高度即可判断J形板4内部沉淀物的量。
[0025]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
[0026]在使用时,将分隔板12的右侧与海绵城市的蓄水池连接,将分隔板12的左侧与市政排水管道连接,在雨天时,路面积水通过滤孔7过滤后落在J形板4的内部,并在J形板4的内部沉淀,当J形板4内部水位上升至超过J形板4右侧高度时,雨水溢出至支撑板3的右侧,然后通过落水孔18落在分隔板12的右侧,然后排入海绵城市的蓄水池中,当蓄水池装满后支撑板3内部的水位上升至导流管14顶部的位置时,多余水通过导流管14导流至分隔板12的左侧,从而排入市政的排水管道中,在J形板4水位上升时,浮球17由于浮力的作用上浮,在无水排入J形板4内部,且J形板4内部存留的水蒸发干后,浮球17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从而落在J形板4内部的沉淀物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渠(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2),所述分隔板(12)的底部与所述排水渠(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的顶壁均匀等间距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与所述排水渠(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落水孔(18),相邻两组所述隔板(2)之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J形板(4),所述J形板(4)与所述支撑板(3)固定连接,相邻两组所述隔板(2)之间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Z形导流板(10),所述Z形导流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落水板(5),所述落水板(5)位于所述排水渠(1)的顶部,所述排水渠(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4),所述导流管(14)一端与所述J形板(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1)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落水板(5)相适配的凹槽(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型排水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心张婧路慧娟张昊崔梦雯魏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滨海新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