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834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排水边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及施工方法。提供了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在边沟底部增设一道透水混凝土管网,形成沟底滤排的生态排水空间,使边沟积水快速渗滤到管网排出,有效避免边沟淤沙导致的积水漫路,在上部采用绿植、消能石阻沙固沙;有效避免较大边沟侧压力破坏的出现,降低昂贵的淤沙清掏、疏通维护费用,增加海绵式排水的应用,创建优美的边沟自然环境,有效达到固沙降损目的;同时提供了一种生态滤排边沟施工方法,更具组织步骤性,沟型质量把控更加轻松,形成效果更加自然,结构更加稳定可靠。结构更加稳定可靠。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An ecological filtering and drainage side ditch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边沟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筑物的大量兴建,边坡开挖及硬化地面增多,因边沟排水不畅导致的问题日益凸显。当前针对排水边沟,常采用原土修护边沟、浆砌片石明沟、混凝土边沟、砖砌边沟、加盖盖板暗沟、预制板边沟等,其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0003](1)硬化面积增多,将造成积水只能通过明排进行强排排出,边沟侧面渗排能力差,边沟受到侧压倾覆和垮塌风险较大,造成激流冲刷破坏时有发生。
[0004](2)边沟积沙严重,硬质边沟接坡不够顺畅且部分较为陡峭,容易造成淤沙冲积,后期需要大量物力进行清掏、疏通,修缮疏通费用高。
[0005](3)生态美感欠缺,边沟人为措施多,无法有效增加绿化面积,自然线性效果差,固沙能力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及施工方法,排水能力强,维护陈本低,美观度高,能够有效达到固沙降损目的。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滤排边沟,设于道路结构层7开挖后的基面14上,包括透水混凝土管1和多个检查井8,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外部包裹有土工布Ⅰ2,所述基面14上表面铺设有土工布Ⅱ15,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与基面14之间设有混凝土包封11,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与检查井8连通形成管网,所述管网出水口通过消能台阶13上的排水槽连通至边坡12低洼处;
[0008]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和检查井8外部填有沙质土3,所述沙质土3上方填有种植土4,所述沙质土3与种植土4之间铺设有土工布Ⅲ16,所述沙质土3、种植土4与道路结构层7接触处设有挡石6,所述种植土4沿透水混凝土管1方向形成浅沟,所述浅沟两侧设有消能石5并栽有绿植;
[0009]所述检查井8顶部设有井室弧形盖板9,所述井室弧形盖板9中部设有透水方盖10,所述透水方盖10上表面与所述浅沟最低处平齐。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井室弧形盖板9呈V字导沟形,所述井室弧形盖板9中部开设有透水方盖孔,所述透水方盖孔内壁设有镀锌套圈91,所述镀锌套圈91周边焊接有双层钢筋网Ⅰ93,所述钢筋网Ⅰ93外部浇筑有混凝土层92,所述镀锌套圈91高出与其接触的混凝土层92上表面5mm~8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方盖10四周设有镀锌边框104,所述镀锌边框104底部由十字交叉的扁铁条焊接形成扁铁网102,所述扁铁网102上方铺设有土工布Ⅳ101,所述镀锌边框104中部焊接有单层钢筋网Ⅱ105,所述钢筋网Ⅱ105外部浇筑有透水混凝土层103。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由细粒径透水混凝土、钢丝龙骨、钢纤维组成,所述
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强度≧C25,所述钢纤维按30~45kg/m3掺加至所述细粒径透水混凝土中搅拌均匀,并按普通涵管方法加设钢丝龙骨制成透水混凝土管1。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管径为300mm~600mm,底部90
°
~150
°
范围涂抹有粉砂浆抹面,所述粉砂浆抹面中的粉砂最大粒径<0.1mm,其中粒径>0.075mm的粉砂占比为25%~35%。
[0014]进一步的,所述土工布Ⅰ2采用浆糊粘接于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外表面;所述土工布Ⅱ15一端与所述道路结构层7压设宽度为20cm,另一端与所述土工布Ⅲ16搭设宽度为20cm;所述混凝土包封11与所述土工布Ⅱ15的压设宽度为5cm。
[0015]进一步的,所述浅沟内壁与最近的挡石6的距离不小于50cm;所述消能石5采用Φ100~150的级配卵石。
[0016]进一步的,所述沙质土3采用人工水夯进行夯实,所述沙质土3具体为沙土或砂砾土。
[0017]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92具体采用采用C30混凝土预制而成。
[0018]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滤排边沟施工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生态滤排边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9]S1,施工准备,具体为:预制透水混凝土管1、井室弧形盖板9和透水方盖10,并准备土工布、沙质土3、种植土4、消能石5和挡石6;
[0020]S2,边沟开挖及修整,具体为:对道路结构层7进行边沟开挖、边沟收面和边沟压实,形成基面14,并在基面14上表面铺设土工布Ⅱ15;
[0021]S3,管道处理及安放,具体为:在透水混凝土管1底部90
°
~150
°
范围涂抹粉砂浆抹面,并养护放置14天,然后用土工布Ⅰ2缠绕透水混凝土管1并采用浆糊粘接,再将透水混凝土管1底部的粉砂浆抹面居中安放至基面14底部,并使用C15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包封11;
[0022]S4,井室施工,具体为:沿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每50m以及管道拐弯段设置检查井8,所述检查井8采用240砖墙砌筑,检查井8顶部设有井室弧形盖板9和透水方盖10;
[0023]S5,沙质土回填及水夯,具体为:在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和检查井8外部回填沙质土3,并采用人工水夯,然后在沙质土3与道路结构层7接触处设置挡石6;
[0024]S6,土工布铺设,具体为:在夯实后的沙质土3上表面铺设土工布Ⅲ16;
[0025]S7,种植土回填及消能石安放,具体为:在沙质土3上方回填种植土4,所述种植土4沿透水混凝土管1方向形成浅沟,所述浅沟内壁与最近的挡石6的距离不小于50cm,然后在所述浅沟两侧水流汇集冲刷面段安放消能石5;
[0026]S8,绿植栽植,具体为:在边坡上沿栽植狗尾巴草,在所述浅沟两侧铺设草皮或栽植水草。
[002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优点:
[0028]1、提供了一种生态滤排边沟,采用的透水混凝土管,由细粒径透水混凝土、钢丝龙骨、钢丝纤维等制成,底部使用粉沙砂浆涂抹刷面,使底面顺坡导流,避免继续下渗浸泡地基,造成地基不稳、管道脱节;
[0029]2、采用的井室弧形盖板呈“V”字导沟形,便于排水,中间顺沟方向平设透水方盖,井室弧形盖板中间设预埋安装透水方盖的镀锌套圈,镀锌套圈周边焊接钢筋网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而成,镀锌套圈高出周边混凝土面5mm~8mm,用于周边冲刷积灰的阻挡;
[0030]3、透水方盖四周设镀锌边框,边框底部焊接扁铁条形成方格网,方格网上铺设土工布,边框中部焊接螺纹钢筋网,边框内使用透水混凝土填实预制而成,便于边沟积水可通过透水方盖渗漏到井室;
[0031]4、采用透水混凝土管形成暗埋透水管网,增加地下存排水空间,提升海绵式渗排水能力,且圆管抗土压力性能好、稳定,有效降低侧压倾覆破坏;
[0032]5、采用消能石和绿化,可降坡排消能,固沙降损,增强自然景观效果;
[0033]6、采用土工布,过滤效果更好,管网积土可能性低,上部形成自然浅沟,可避免清淤,淤积时改常规疏通为疏导,更为省时省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滤排边沟,设于道路结构层(7)开挖后的基面(14)上,包括透水混凝土管(1)和多个检查井(8),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外部包裹有土工布Ⅰ(2),所述基面(14)上表面铺设有土工布Ⅱ(15),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与基面(14)之间设有混凝土包封(11),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与检查井(8)连通形成管网,所述管网出水口通过消能台阶(13)上的排水槽连通至边坡(12)低洼处;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和检查井(8)外部填有沙质土(3),所述沙质土(3)上方填有种植土(4),所述沙质土(3)与种植土(4)之间铺设有土工布Ⅲ(16),所述沙质土(3)、种植土(4)与道路结构层(7)接触处设有挡石(6),所述种植土(4)沿透水混凝土管(1)方向形成浅沟,所述浅沟两侧设有消能石(5)并栽有绿植;所述检查井(8)顶部设有井室弧形盖板(9),所述井室弧形盖板(9)中部设有透水方盖(10),所述透水方盖(10)上表面与所述浅沟最低处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室弧形盖板(9)呈V字导沟形,所述井室弧形盖板(9)中部开设有透水方盖孔,所述透水方盖孔内壁设有镀锌套圈(91),所述镀锌套圈(91)周边焊接有双层钢筋网Ⅰ(93),所述钢筋网Ⅰ(93)外部浇筑有混凝土层(92),所述镀锌套圈(91)高出与其接触的混凝土层(92)上表面5mm~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方盖(10)四周设有镀锌边框(104),所述镀锌边框(104)底部由十字交叉的扁铁条焊接形成扁铁网(102),所述扁铁网(102)上方铺设有土工布Ⅳ(101),所述镀锌边框(104)中部焊接有单层钢筋网Ⅱ(105),所述钢筋网Ⅱ(105)外部浇筑有透水混凝土层(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由细粒径透水混凝土、钢丝龙骨、钢纤维组成,所述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强度≧C25,所述钢纤维按30~45kg/m3掺加至所述细粒径透水混凝土中搅拌均匀,并按普通涵管方法加设钢丝龙骨制成透水混凝土管(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滤排边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管(1)管径为300mm~600mm,底部90
°
~150
°
范围涂抹有粉砂浆抹面,所述粉砂浆抹面中的粉砂最大粒径<0.1mm,其中粒径>0.075mm的粉砂占比为25%~3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聪马越张志海龚文博赵海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