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郜海专利>正文

治理浮水植物污染的两栖水体净化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327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治理浮水植物污染的两栖水体净化车,车体为密封防水结构,粉碎机安装于车体内部,六个驱动单元对称安装于车体两侧并可实现净化车的水陆两栖行驶,驱动轮右侧设有一个同轴心的内齿圈,驱动轮与车体转动连接,曲轴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偏心轴并安装于驱动轮内部中心构成转动副,六个拨水板周向均布安装于驱动轮中间并构成转动副,其中一个拨水板与主动杆顶端转动连接,其余五个拨水板内侧分别通过一个连杆与对应的从动轴连接,驱动轮和曲轴由两个电机分别控制,传送装置安装于车体前端并可调节倾角,传送装置上设有可摆动的挂钩,传送装置下端两侧设有的星形刀片可将水面交缠的浮水植物切割成一定宽度,传送装置可将浮水植物送入粉碎机中。水植物送入粉碎机中。水植物送入粉碎机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理浮水植物污染的两栖水体净化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环保
,具体涉及治理浮水植物污染的两栖水体净化车。

技术介绍

[0002]外来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环境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现象;其中污染较为明显的浮水植物主要有凤眼蓝和大薸,其中凤眼蓝俗名水葫芦,原产于巴西,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后逃逸为野生;水葫芦是世界十大恶性入侵杂草之一,其过度繁殖有四大危害:一是阻断航道,影响航运,重庆市多个区县都曾发生过水葫芦阻塞航道的事件;二是其大面积覆盖在水面上,使水体得不到光照并影响水体流动,容易造成水质和环境污染;三是水葫芦会吸收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腐烂后沉入水底,造成水质二次污染;四是它的生长还会使得水中缺氧,造成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大薸俗名水白菜,原产于巴西,雌雄同株并能迅速繁殖,是农业环保的头号天敌,被列入我国100种最危险入侵物种名单;水白菜在平静的淡水池塘和沟渠中极易通过匍匐茎快速繁殖,易被水流带到下游湖泊、水库和河湾并引起扩散;水白菜常因大量生长而堵塞航道,影响水产养殖业,并导致沉水植物死亡和灭绝,危害水生生态系统。
[0003]针对浮水植物污染的治理手段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物理打捞、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化学防治便是通过喷施化学除草剂等手段进行治理,这种方式虽然方便高效但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防治便是引进相应的天敌来对浮水植物进行清理,但这种方式需要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否则极易导致新物种泛滥成灾;物理打捞是现阶段最常用的治理手段,也就是通过人工或机器进行打捞,虽然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但也是最环保的做法,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危害。
[0004]对水葫芦、水白菜进行打捞时多采用清漂船,清漂船具有效率高、自动化高的优点,但只能在水中活动,在水面收集到的植物株体只能再次转运到岸上的运载车中,使用较为不便,另外清漂船只能在一个表面连通的水域中工作,若同一个区域有多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则清漂船不能进行转场移动,这也导致清漂船比较适用于大面积贯通水域,不适合小面积且分散的水系;基于以上综合考虑,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进行水陆两栖行驶治理浮水植物污染的两栖水体净化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治理浮水植物污染的两栖水体净化车,可实现两栖行驶,在水中可清除浮水植物污染,在陆上可转运清理的漂浮植物,并且可实现不同水域的转场作业。
[0006]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治理浮水植物污染的两栖水体净化车,其特征在于:车体为密封防水结构,其内部后端设有动力单元和储料仓,粉碎机安装于车体内部,粉碎机的
进料口朝向上方,其出料口水平指向车体后端的储料仓,车体上侧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连接耳,六个驱动单元分别对称安装于车体两侧并可实现净化车的水陆两栖行驶;驱动轮的中心设有两个同轴心的光滑圆孔,驱动轮右侧设有一个同轴心的内齿圈,驱动轮与车体转动连接,曲轴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偏心轴并安装于驱动轮内部中心构成转动副,同步架上端设有主动杆,同步架下端轴向设有五个从动轴并与偏心轴同轴转动连接,六个拨水板周向均布安装于驱动轮中间并构成转动副,其中一个拨水板与主动杆顶端转动连接,其余五个拨水板内侧分别通过一个连杆与对应的从动轴连接,驱动轮的转动和曲轴的角度调节由两个电机分别控制;传送装置安装于车体前端并可由两个电缸调节倾角,传送装置上设有一个由链板首尾连接构成的传送带,传送带上设有挂钩,挂钩可在90
°
范围内摆动,传送装置下端两侧设有的星形刀片可将水面交缠的浮水植物切割成一定宽度,传送装置可将浮水植物送入粉碎机中。
[0007]作为优选,车体后端的储料仓上设有可打开的封闭门,便于卸载植物碎屑。
[0008]作为优选,驱动轮由两个大小相等且同轴心的圆盘构成,两个圆盘的外侧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凸棱,凸棱用于增大驱动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0009]作为优选,传送带上侧的挂钩立起后可阻止浮水植物向下滑落,传送带顶端的挂钩可向下翻转,从而避免对浮水植物进入粉碎机造成阻碍。
[0010]作为优选,传送带下端的从动转筒可通过齿轮传动结构同步驱动两个星形刀片的转动,从而实现对浮水植物的切割。
[0011]作为优选,星形刀片外围周向均布设有五个弧形刃口。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净化车在水上可实现对浮水植物的清理,在陆上可进行转场移动,从而采用一台设备便可实现对多个独立水域的净化,能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环保部门的采购压力;
[0014](2)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挂钩可进行90
°
翻转,当挂钩直立时可勾住浮水植物防止其滑落,挂钩放倒后可避免对浮水植物进入粉碎机造成阻碍;
[0015](3)两个星形刀片可随传送带下端的从动转筒一起转动,并将水面上交缠在一起的浮水植物切割成一定宽度,便于传送装置对浮水植物进行收集;
[0016](4)本专利技术在陆上和水上均采用同一套驱动装置,通过改变驱动轮上拨水板的位置,实现陆上和水上行驶模式的切换,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复杂程度,也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并且模式切换简单快捷,便于检修和维护;
[0017](5)六个驱动轮均可提供驱动力,可使净化车有效应对岸边的泥泞路况,增强了净化车的脱困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陆上行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水上工作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驱动单元安装位置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0022]图5为陆上行驶时驱动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水上行驶时驱动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同步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传送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1车体、1.1连接耳、2驱动单元、3粉碎机、4电缸、5星形刀片、5.1第五齿轮、6传送装置、6.1挡板、6.2横轴、6.3转轴孔、6.4链板、6.5链板、6.6上行挂钩、6.7翻转挂钩、6.8驱动转筒、6.9下行挂钩、6.10从动转筒、7传送电机、8驱动轮、8.1内齿圈、8.2连接块、9曲轴、9.1第一齿轮、10拨水板、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轮转电机、14换模电机、15密封罩、16同步架、16.1主动杆、16.2从动轴、17连杆、18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8]如图1~8所示,治理浮水植物污染的两栖水体净化车,主要包括车体1、驱动单元2、粉碎机3、电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治理浮水植物污染的两栖水体净化车,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车体,为密封防水结构,其内部后端设有动力单元和储料仓,粉碎机安装于车体内部,粉碎机的进料口朝向上方,其出料口水平指向车体后端的储料仓,车体上侧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连接耳,六个驱动单元分别对称安装于车体两侧并可实现净化车的水陆两栖行驶;驱动轮,其中心设有两个同轴心的光滑圆孔,驱动轮右侧设有一个同轴心的内齿圈,驱动轮与车体转动连接,曲轴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偏心轴并安装于驱动轮内部中心构成转动副,同步架上端设有主动杆,同步架下端轴向设有五个从动轴并与偏心轴同轴转动连接,六个拨水板周向均布安装于驱动轮中间并构成转动副,其中一个拨水板与主动杆顶端转动连接,其余五个拨水板内侧分别通过一个连杆与对应的从动轴连接,驱动轮的转动和曲轴的角度调节由两个电机分别控制;传送装置,安装于车体前端并可由两个电缸调节倾角,传送装置上设有一个由链板首尾连接构成的传送带,传送带上设有挂钩,挂钩可在90
°
范围内摆动,传送装置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海
申请(专利权)人:郜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