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收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球海洋漂着各式各样的废弃垃圾,急剧增加的海上垃圾堆不仅影响了海岸景观、船舶航行,还因为漂浮垃圾中占大多数的塑料制品本身是复杂化学混合物,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命健康。。如果放任这些污染物不管,海洋生物会误食这些垃圾,毒素累积在生物体内,甚至最终转移到我们的食物和饮用水。海洋污染已是重要的全球性议题。
[0003]目前,对海洋污染常采用的清理方式有人工清理、回收船作业、海洋垃圾桶等。人工清理费时费力,而且费用较高;而回收船作业则受到天气、风向的制约,只能不定时出海回收垃圾;现在所用的海洋垃圾桶,大多都是电驱动,而且成本大,受海岸制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通过直接利用海洋中波浪波动的能量驱动吸水机构的排水浆转动,从而将携带有垃圾的海水吸入桶体内,海水从桶体上的排水管道排出后,垃圾被收集在内桶内部,从而完成垃圾收集作业。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桶体、吸水机构和止逆机构;
[0006]所述桶体包括底座、内桶和套设在所述内桶外的外桶,所述外桶和内桶之间具有空腔结构,所述外桶顶部和内桶顶部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外桶底部和所述内桶底部均敞口设置;所述底座包括顶部敞口设置的腔体和设置在所述腔体顶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壁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通过排水管道连接,所述排水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吸水机构和止逆机构(2);所述桶体(1)包括底座(3)、内桶(4)和套设在所述内桶(4)外的外桶(5),所述外桶(5)和内桶(4)之间具有空腔结构,所述外桶(5)顶部和内桶(4)顶部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外桶(5)底部和所述内桶(4)底部均敞口设置;所述底座(3)包括顶部敞口设置的腔体(6)和设置在所述腔体(6)顶部的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外侧壁与所述腔体(6)内壁之间通过排水管道(8)连接,所述排水管道(8)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7)内底部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腔体(6)外壁后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水管道(8)与所述腔体(6)连接的一端低于与所述安装座(7)连接的一端设置;所述外桶(5)底部与所述腔体(6)侧壁一体设置,所述内桶(4)底部与所述安装座(7)密封连接;所述外桶(5)和内桶(4)之间的空腔结构与所述腔体(6)连通形成安装腔;所述吸水机构包括排水浆(9)和动力模块;所述排水浆(9)通过第一转轴(10)转动安装在所述内桶(4)底部,所述第一转轴(10)转动安装在所述腔体(6)内,顶端从所述安装座(7)内密封、转动穿出,所述排水浆(9)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10)顶端;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多组沿所述外桶(5)周向均匀分布的动力组件;每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随波浪波动上下往复摆动的摆动件(11)和传动单元,所述摆动件(11)转动安装在所述外桶(5)的顶部外周上,所述传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摆动件(11)通过所述传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0)按预设方向单向旋转;所述止逆机构(2)设置在所述内桶(4)顶部的敞口端上,所述止逆机构(2)能够随波浪波动调整开口面积大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11)包括摆动体(12),所述摆动体(12)内设置有密封腔(13),所述密封腔(13)内通过第二转轴(14)转动安装有棘轮(15),所述棘轮(1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14)上,所述第二转轴(14)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摆动件(11)内,所述第二转轴(14)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外桶(5)的外壁上;所述密封腔(13)内壁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棘轮(15)配合的棘爪(16),所述棘爪(16)通过销钉(17)转动安装在密封腔(13)内壁上,所述棘爪(16)与所述销钉(17)之间设置有扭转弹簧;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二转轴(14)传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体(12)靠近所述外桶(5)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两个用于对所述摆动体(12)的摆动幅度范围进行限制的限位凸起(43),两个所述限位凸起(43)上下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0)上固定安装有主齿轮(19);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同步带轮(20)、第二同步带轮(21)、第三同步带轮(22)、第四同步带轮(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和第三齿轮(26);其中,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14)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1)和第三同步带轮(22)通过第三转轴(27)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7)水平设置,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腔体(6)上;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0)和第二同步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群彪,刘冰雨,张天宇,方海峰,谭昌贵,于艳,李政,刘达扬,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