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22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包括设置在土层上的基础、预制底板、保护结构和保温结构,所述基础的顶部与预制底板连接,所述保护结构与明洞仿形且外套在明洞的外部,所述保温结构贴合设置在明洞上且位于明洞与保护结构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防止明洞在雪崩作用下被破坏的技术问题。在雪崩作用下被破坏的技术问题。在雪崩作用下被破坏的技术问题。

A heat preservation open cut tunnel structure for resisting avalanche impact in Alpine Tunnel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我国高寒高海拔深埋隧道工程,其洞口仰坡的山体可能存在冰雪堆积体。随着季节气温的变化和隧道施工的影响,可能会发生雪崩等地质灾害。现有技术多针对落石,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常采用防护网,抗滑桩,或直接对可能灾害位置进行处治。雪崩是松散体,具有不可预测性,一旦发生会导致隧道洞口破坏,交通瘫痪。同时,高寒高海拔地区中还存在深厚含土冰层,随着时间推移,深厚含土冰层会发生移动,多则上百米,少则几米,而冰层上的路基也会随之移动,导致明洞结构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以解决如何防止明洞在雪崩作用下被破坏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包括设置在土层上的基础、预制底板、保护结构和保温结构,所述基础的顶部与预制底板连接,所述保护结构与明洞仿形且外套在明洞的外部,所述保温结构贴合设置在明洞上且位于明洞与保护结构之间。本方案中,将基础设置在土层上,土层不会随着深厚含土冰层移动,所以基础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预制底板设置在若干基础的顶部,所以预制底板的位置也不能移动,保护结构再固定到预制底板上,保护结构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当山体发生雪崩时,保护结构能够保护明洞不受损伤,即使其被破坏,只要明洞不受损,就能够保证交通畅通,来往车辆能够正常通行,保温结构则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
[0006]可选地,所述预制底板的截面呈矩形且一端中空,预制底板中能够插入填充砼块和连接柱脚,所述预制底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保护结构的下端穿过连接孔并与连接柱脚连接。预制底板的内部中空则能够在其中插入填充砼块和连接柱脚,其中填充砼块插入进去的目的是起到填充支撑作用,提高预制底板的承载性能,而连接柱脚则是用于与保护结构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连接柱脚与保护结构连接,其也是最开始受力的点,容易损坏,当其损坏后可以将填充砼块取出,再取出连接柱脚,便于更换或者维修;如果直接将其固定到预制底板内则不好更换。
[0007]可选地,所述连接柱脚呈方形,连接柱脚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连接柱脚内部设置有第一减振器,所述第一减振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保护结构的底部连接。采用本方案,保护结构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后,在第一减振器的作用下,保护结构受到雪崩能够将冲击能量传递到第一减振器上,第一减振器吸收振动能量能够减少保护结构的压力。同时,连接柱脚受到的压力会传递到基础上,而基础设置在土层内,土层是不会移动
的,整个明洞结构受力性能更好。
[0008]可选地,所述保护结构上设置有伸缩座,所述伸缩座竖直滑动套接在保护结构的底部,伸缩座的下端开放,保护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保护结构要有一定的上下移动的空间,伸缩座能够将该空间保护起来,避免泥土等异物进入,进行影响其上下移动的能力。
[0009]可选地,所述预制底板上设置有供伸缩座插入到插槽。采用本方案,伸缩座能够设置在插槽内。
[0010]可选地,所述保温结构包括若干块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保护结构的内壁连接。采用本方案,保温板成块状分布设置便于后续的更换和维修,同时,第一弹性件能够起到减振作用,在保护结构受到雪崩时,保温板能够分担一部分冲击力。
[0011]可选地,所述保护结构和保温结构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减振器,所述第二减振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上方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安装槽竖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柱与保护结构的内壁连接,且第二弹性件的上端与连接柱的底部能够接触。采用本方案,第二减振器设置在深厚含土冰层上,第二减振器具有一定的抗压、减振的作用,所以设置后,其能够为连接柱脚、基础分担一部分压力,且压力作用的目标分别是土层和深厚含土冰层,压力分散后,能够保证第二减振器、连接柱脚、基础、保护结构等不受损伤。这样的设置方式也就只能在高寒地区这样的特殊条件下发挥作用。
[0012]可选地,所述安装槽有若干排,从上到下每排安装槽中的第二弹性件的长度依次变短。采用本方案,发生规模较小的雪崩或者有落石等情况下,由于只有上方的部分第二弹性件是一直与连接柱相抵,所以当保护结构受力向下移动时,其移动的距离能够稍微较大,所以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一减振器对保护结构的反作用力较小,保护结构不容易破坏。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减振器上靠近山体的一侧设置有抗滑移链条,所述抗滑移链条固定在山体上。采用本方案,第二减振器与山体连接,山体不会随着深厚含土冰层移动,所以第二减振器也不会随着深厚含土冰层移动。
[0014]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方案中在明洞的外部设置有保护结构和保温结构,保护结构和保温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保护结构通过预制底板上的连接柱脚与预制底板连接,预制底板再与基础连接,基础设置在土层中,所以保护结构和预制底板都不会随着冰层而移动。同时连接柱脚中设置有第一减振器,第一减振器能够起到减振耗能的作用,使保护结构能够不会被直接破坏,同时第二减振器设置在冰层上,压力全部传递到冰层而非土层中,所以压力分散开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基础、保护结构、预制底板和明洞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基础和预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连接柱脚和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伸缩座的部分结构纵向剖视图;
[0021]图6为第二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标记如下:山体1、明洞2、保温结构3、保护结构4、第一弹性件5、基础6、支撑柱7、预制底板8、填充砼块9、伸缩座10、第二减振器11、连接孔12、插槽13、填充砼块14、凹槽15、连接铁链16、连接柱脚17、开口孔18、导向筒19、第一减振器20、第一连接件21、边沿22、伸缩板23、第二连接件24、抗滑移链条25、安装槽26、滑动槽27、连接柱28、滑动杆29、第二弹性件30、深厚含土冰层31、土层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
[0025]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如图1

图6所示,包括设置在土层32上的基础6、预制底板8、保护结构4和保温结构3。
[0026]基础6呈矩形柱状,每个基础6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支撑柱7,支撑柱7的顶部与预制底板8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插接,预制底板8上开设与支撑柱7顶部配合的槽体即可。
[0027]预制底板8的截面呈矩形且内部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土层上的基础、预制底板、保护结构和保温结构,所述基础的顶部与预制底板连接,所述保护结构与明洞仿形且外套在明洞的外部,所述保温结构贴合设置在明洞上且位于明洞与保护结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的截面呈矩形且一端中空,预制底板中能够插入填充砼块和连接柱脚,所述预制底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保护结构的下端穿过连接孔并与连接柱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脚呈方形,连接柱脚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连接柱脚内部设置有第一减振器,所述第一减振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保护结构的底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寒隧道工程抗雪崩冲击的保温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上设置有伸缩座,所述伸缩座竖直滑动套接在保护结构的底部,伸缩座的下端开放,保护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风雷刘宗韩赵一聪张学富邱凯驰秦臻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