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76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包括相互独立的前车身、后车身;前车身、后车身各自包括工作装置、液压动力装置、底盘、轮胎、支撑杆、第一举升液压缸、第二举升液压缸;工作装置具有一门架,门架可在第一举升液压缸的带动下伸缩,门架上下分别具有用于与集装箱端面安装定位的定位部;支撑杆上端与门架的上部铰接,下部能够可拆卸地与底盘相对固定;第二举升液压缸一端与门架上部铰接,另一端与与底盘相对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自主完成集装箱的安装夹持,拆卸落地,被动由卡车牵引运输等任务;在非使用状态下缩小体积的同时也可直接由拖车运输,便于收纳和转移并且可靠性高;能够满足快速反应的需要。足快速反应的需要。足快速反应的需要。

A new type of container haul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属于集装箱公路、越野运输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对于集装箱运输一般采取吊车将集装箱吊装至专用的集装箱运输车辆上,但对于军事用途的集装箱(例如临时指挥处,或方舱医院等),往往不具备这样的吊装和运输条件。
[0003]例如,为了提高在紧急事务或者军事方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很多设备器材集成在一个或数个标准集装箱内。这类集装箱运输和普通集装箱运输在条件上存在区别,在没有大型集装箱吊装设备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完成集装箱的安装夹持,运输等任务,并在非工作状态下对运输工具方便的进行收纳存放,是目前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该设备可以自主完成集装箱的安装夹持,拆卸落地,被动由卡车牵引运输等任务,同时在非使用状态下便于收纳,满足快速反应的需要。
[0005]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包括相互独立的前车身、后车身;所述前车身、后车身各自包括工作装置6、液压动力装置5、底盘2、轮胎1、支撑杆7、第一举升液压缸、第二举升液压缸8;所述工作装置6具有一门架,所述门架可在第一举升液压缸的带动下伸缩,门架上下分别具有用于与集装箱端面安装定位的定位部;所述支撑杆7上端与所述门架的上部铰接,下部能够可拆卸地与底盘2相对固定;所述第二举升液压缸8一端与所述门架上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与底盘2相对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举升液压缸、第二举升液压缸8动力来自所述同一个所述液压动力装置5。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举升液压缸8至少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
[0009]优选的,非工作状态时,所述前车身、后车身通过对应的所述定位部连接为一体。
[0010]优选的,所述前车身位于轮胎1的前方,以及后车身位于轮胎1的后方,分别设有辅助支撑轮9,用于装夹和拆卸集装箱时前车身、后车身移动时的辅助支撑;还包括用于工作装置与集装箱高位连接时,人员上下行动的爬梯。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轮9的直径小于所述轮胎1。
[0012]进一步的,所述门架具有一对可伸缩的呈方管状的立柱;
[0013]优选的,所述前车身设有相互连接的转向架4和牵引架3;前、后车身四个轮胎均安装有制动装置,各车身独立控制,分别由电信号控制电磁阀,打开气路,实现制动;前、后车身安装有电气、信号系统,用于液压动力装置5和电磁阀控制和满足道路交通信号显示。
[0014]一种上述的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的工作方法,
[0015]A)安装集装箱时:
[0016]分别移动前车身、后车身至集装箱两端部,让工作装置端部靠近集装箱端部,让前车身、后车身制动;对前车身、后车身各自按以下步骤S1

S3操作:
[0017]S1、启动液压动力装置5,第二举升液压缸8运动,让门架竖立;
[0018]S2、松开车身制动,调整车身位置及摆动车身,让门架上部连接孔和集装箱端部上连接孔对齐,将车身制动,人员将集装箱与门架各自对应的上部连接并锁紧;
[0019]S3、第一举升液压缸伸缩运动,让门架下部连接孔和集装箱端部下连接孔对齐,人员将集装箱与门架各自对应的下部连接并锁紧;
[0020]同时操作前车身和后车身第二举升液压缸8,让集装箱缓慢抬升,到一定高度后,将前车身和后车身的支撑杆7下端安装到位,此时集装箱安装就位;
[0021]B)集装箱拆卸时:
[0022]对前车身、后车身各自按以下步骤S4

S9操作:
[0023]S4、车身制动,启动液压动力装置5,第二举升液压缸8运动,让集装箱少量举升,拆卸支撑杆7;
[0024]S5、操作第二举升液压缸8,让集装箱缓慢落地;
[0025]S6、人员将集装箱与门架各自对应的下部解除锁定;
[0026]S7、安装辅助支撑轮9;
[0027]S8、松开车身制动,启动液压动力装置5,调整工作装置6的倾斜角度,使辅助支撑轮9落地;
[0028]S9、分别将前、后车身移动并放置。
[0029]进一步的,当需要运输非工作状态下的前车身、后车身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30]分别移动前车身、后车身使各自门架相对设置;让前车身、后车身制动;对前车身、后车身各自按以下步骤S10

S12操作:
[0031]S10、启动液压动力装置5,第二举升液压缸8运动,让门架竖立;
[0032]S11、松开车身制动,调整车身位置及摆动车身,让前车身、后车身各自门架上部连接孔对齐,将车身制动,人员将前车身、后车身与门架各自对应的上部连接并锁紧;
[0033]S12、第一举升液压缸伸缩运动,让前车身,后车身各自门架下部连接孔对齐,人员将前车身、后车身门架各自对应的下部连接并锁紧;
[0034]同时操作前车身和后车身第二举升液压缸8,让底盘缓慢抬升并脱离地面一定高度,将前车身和后车身的支撑杆7下端安装到位,此时前车身与后车身连为一体;
[0035]将前车身前端的牵引架3挂接至行驶动力装置上。
[003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7]1)可以自主完成集装箱的安装夹持,拆卸落地,被动由卡车牵引运输等任务;
[0038]2)在非使用状态下缩小体积的同时也可直接由拖车运输,便于收纳和转移;
[0039]3)能够满足快速反应的需要;
[0040]4)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本技术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搭载集装箱时的主视图。
[0042]图2是本技术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搭载集装箱时的左视图。
[0043]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44]图4是本技术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搭载集装箱时的立体图。
[0045]图5是本技术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未搭载集装箱,并连为一体时的立体图。
[0046]图6是本技术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未搭载集装箱,并连为一体时的主视图。
[0047]图7是本技术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未搭载集装箱,并连为一体时的俯视图。
[0048]图8是本技术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未搭载集装箱,并连为一体时的左视图。
[0049]图中,1.轮胎,2底盘,3牵引架,4转向架,5液压动力装置,6工作装置,7.支撑杆,8.第二举升液压缸,9.辅助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51]参见图1,图1中右边为前车身,左侧为后车身,中间为集装箱。
[0052]结合图1和图5,前车身包括轮胎、底盘、转向架、牵引架、液压装置、工作装置等主要部件。轮胎选用汽车载重轮胎。底盘2包括桥体、制动器、空气悬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的前车身、后车身;所述前车身、后车身各自包括工作装置(6)、液压动力装置(5)、底盘(2)、轮胎(1)、支撑杆(7)、第一举升液压缸、第二举升液压缸(8);所述工作装置(6)具有一门架,所述门架可在第一举升液压缸的带动下伸缩,门架上下分别具有用于与集装箱端面安装定位的定位部;所述支撑杆(7)上端与所述门架的上部铰接,下部能够可拆卸地与底盘(2)相对固定;所述第二举升液压缸(8)一端与所述门架上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与底盘(2)相对铰接;非工作状态时,所述前车身、后车身通过对应的所述定位部连接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液压缸、第二举升液压缸(8)动力来自同一个所述液压动力装置(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举升液压缸(8)至少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陈世清王建东钟祥志耿昌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