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776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方法,包括地面组装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升降立柱与液压缸活塞杆端头设置防滑出装置、整体吊装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组装体、调整所有导向座辊子,使升降立柱铅垂等步骤。所述安装方法采用地面组装单体组件后整体吊装的方法,不仅减少了高空作业,而且有利于提高安装精度;主、副钩各司其职,同步作业整体吊装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主钩与升降立柱捆扎钢丝绳间设置手拉葫芦用于立柱铅锤度调整,装备设计合理,吊装过程安全性和效率都较高。效率都较高。效率都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设备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量子电炉即量子电弧炉,属于新型冶炼装备,应用于大型钢铁企业,使炼钢工艺生产全自动化。量子电炉的废钢料槽配备升降系统,虹吸式无钢出渣,炉壳安装、倾动、更换方式灵活,创新性废气处理系统,生产成本可降低20%左右。理论上,量子电炉的平均冶炼周期≤40min,电耗280kWh/t,电极消耗0.9kg/t,相较于普通电炉冶炼周期缩短30%。同一规格的量子电炉比普通电炉年产钢量增加53%,废钢用量增加58%,废钢回收率能够提高3~4%。量子电炉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短流程炼钢生产工艺中关键设备。然而,目前量子电炉的安装工艺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寻找最优安装方法。
[0003]如图1所示,量子电炉的电极升降立柱穿过上部和下部导向座,安装于升降立柱支撑座内,升降液压缸穿过升降立柱加强筋安装于升降立柱内,通过升降液压缸支撑升降立柱,利用液压缸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升降立柱上下运动。升降液压缸缸体需与升降立柱同轴安装,上部用销轴固定,下部活塞杆端部球面支撑在升降立柱支撑座球面座内;活塞杆需伸入升降液压缸缸体内,在缸体内上下移动。由于各个单体的尺寸大,安装空间狭小,如果按照传统方法单体分别安装,液压缸竖直吊入电极支撑座四周封闭的空内,无生根的点用于调整、固定升降液压缸,则可能出现电极升降液压缸倾覆的情况;由于电极升降立柱为矩形,其内部有加强筋板,升降液压缸在穿越其的过程中,难以观察升降液压缸与加强筋板开孔的对中情况,容易产生卡阻、突然滑落等冲击现象。此外,升降液压缸吊装过程中活塞杆滑出等情况也可能造成设备、操作人员安全事故。目前,尚没有形成成熟的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技术。因此,开发一种便于安全精准施工的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方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方法,以解决常规安装方法导致的设备无法安装就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S1、将电极升降立柱平放在地面支架上;
[0008]步骤S2、地面组装所述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S21、两根夹角30
°
的钢丝绳捆扎所述液压缸;
[0010]步骤S22、所述液压缸吊装时,两根捆扎钢丝绳与行车吊钩之间设置两个独立生根的手拉葫芦,单个手拉葫芦吊点可承载所述液压缸的全部重量;
[0011]步骤S23、所述手拉葫芦调平所述液压缸,对准所述升降立柱的开孔穿入,立柱侧捆扎钢丝绳接近立柱时被松开,并替换至活塞杆侧,同时向外拉液压缸活塞杆使得液压缸吊装重心得以保持;两根捆扎钢丝绳交替更换,直至所述液压缸完全穿入所述升降立柱内;
[0012]步骤S24、安装所述液压缸顶端的上悬挂销轴固定所述液压缸,然后推入所述活塞杆;
[0013]步骤S3、所述升降立柱与液压缸活塞杆端头设置防滑出装置;
[0014]步骤S4、整体吊装所述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组装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5]步骤S41、调整所有导向座辊子偏心轴,使辊子向外侧移动1至2mm;
[0016]步骤S42、利用行车主、副钩同步作业空中翻面竖起所述组装体,整体穿过导向座安装在电极支撑部位;主钩吊装就位,主钩与升降立柱捆扎钢丝绳间设置手拉葫芦用于立柱铅锤度调整,副钩用于翻面辅助作业;
[0017]步骤S5、调整所有导向座辊子,使所述升降立柱铅垂,并与所述导向座辊子良好接触,完成所述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采用地面组装单体组件后整体吊装的方法,不仅减少了高空作业,而且有利于提高安装精度;主、副钩各司其职,同步作业整体吊装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主钩与升降立柱捆扎钢丝绳间设置手拉葫芦用于立柱铅锤度调整,装备设计合理,吊装过程安全性和效率都较高。
[0019]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H型钢制作的支架面和支架腿、6mm厚钢板制作的加强筋。
[0020]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一共16块,焊接在所述支架面和支架腿之间,与所述支架面和支架腿呈三角结构。此特征使得所述支架结构稳固,承载量大。
[0021]优选地,所述支架与所述升降立柱之间设置防滑胶皮。此特征防止吊装升降液压缸过程中出现升降立柱滑移的危险。
[0022]优选地,所述防滑出装置包括升降立柱两侧的焊接吊耳、活塞杆用吊耳、卸扣;所述卸扣一侧连接所述升降立柱焊接吊耳,另一侧连接所述活塞杆用吊耳。
[0023]优选地,升降立柱任一侧的所述四个卸扣组成一套。此特征是根据卸扣的尺寸和活塞杆突出升降液压缸的尺寸进行设置,解决升降立柱焊接吊耳与活塞杆用吊耳方向不一致的问题。
[0024]优选地,所述步骤S42中所述副钩吊点钢丝绳捆扎处设置包角和防滑移手拉葫芦。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26](1)采用地面组装单体组件后整体吊装的方法,减少了高空作业,有利于提高安装精度;
[0027](2)吊装装备设计合理,吊装过程安全性较高,安装效率高;
[0028](3)活塞杆防滑出装置便于活塞杆被均衡地压紧在升降立柱内;
[0029](4)全套安装方法已在现场经过实践检验,可操作性强。
[003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方法,包括地面组装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升降立柱与液压缸活塞杆端头设置防滑出装置、整体吊装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组装体、调整所有导向座辊子,使升降立柱铅垂等步骤。所述安装方法采用地面组装单体组件后整体吊装的方法,不仅减少了高空作业,而且有利于提高安装精度;主、副钩各司其职,同步作业整体吊装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主钩与升降立柱捆扎
钢丝绳间设置手拉葫芦用于立柱铅锤度调整,装备设计合理,吊装过程安全性和效率都较高。
附图说明
[003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地面吊装初始过程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地面吊装进行中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地面吊装完成的示意图;
[0036]图5为图4中圆圈标记的放大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吊装进行中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电炉电极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电极升降立柱(10)平放在地面支架(3)上;步骤S2、地面组装所述电极升降立柱(10)和升降液压缸,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两根夹角30
°
的钢丝绳捆扎所述液压缸;步骤S22、所述液压缸吊装时,两根捆扎钢丝绳与行车吊钩之间设置两个独立生根的手拉葫芦,单个手拉葫芦吊点可承载所述液压缸的全部重量;步骤S23、所述手拉葫芦调平所述液压缸,对准所述升降立柱(10)的开孔穿入,立柱侧捆扎钢丝绳接近立柱时被松开,并替换至活塞杆侧,同时向外拉液压缸活塞杆(12)使得液压缸吊装重心得以保持;两根捆扎钢丝绳交替更换,直至所述液压缸完全穿入所述升降立柱(10)内;步骤S24、安装所述液压缸顶端的上悬挂销轴固定所述液压缸,然后推入所述活塞杆(12);步骤S3、所述升降立柱与液压缸活塞杆端头设置防滑出装置(5);步骤S4、整体吊装所述升降立柱和升降液压缸组装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41、调整所有导向座辊子偏心轴,使辊子向外侧移动1至2mm;步骤S42、利用行车主、副钩同步作业空中翻面竖起所述组装体,整体穿过导向座安装在电极支撑部位;主钩吊装就位,主钩与升降立柱捆扎钢丝绳间设置手拉葫芦用于立柱铅锤度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峻峰石勇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