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67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0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包括:底板、第一顶出机构以及第二顶出机构;所述第一顶出机构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一次顶出活动;所述第二顶出机构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二次顶出活动;在第一次顶出活动时,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和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均被顶出,移动第一距离后,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停止顶出,所述第二顶出机构进行第二次顶出活动,直至将待脱模产品顶出。脱模产品顶出。脱模产品顶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产品脱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对于胶位薄的产品的外观要求较严,在做大面积斜顶块顶出时一般采用大斜顶块加钩针方式顶出。但采用单一的大斜顶块加钩针的顶出方式,在产品胶位薄且要求严格的情况下,顶出时会有产品变形风险,且需延长注塑机的保压时间。
[0003]采用大斜顶块加钩针的顶出方式的动作原理为:注塑产品以一种斜顶顶出方式方便机械手的取出,进而完成脱模的顶出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脱模装置在脱模胶位薄的产品时容易造成产品变形等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包括:底板(100)、第一顶出机构(200)以及第二顶出机构(300);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 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和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包括叠放的第一顶针底板(211)和第一顶针面板(212);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包括第一顶出镶件(221)、活动镶件(222)和第一活动镶针(223);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一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顶出机构 (300)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和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包括叠放的第二顶针底板(311) 和第二顶针面板(312);所述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包括第二顶出镶件(321) 和第二活动镶针(322);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二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板(100);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且抵接至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所述活动镶件(222)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远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 的一端抵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远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镶针(322)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位于所述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内的一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00)位于底部;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设于所述底板(100)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设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 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尺寸相同。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设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上方;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设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上方;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尺寸。
[0008]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脱模装置还包括:方铁(400),围绕于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与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的外侧;所述方铁(400) 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方铁(410)与第二方铁(420);所述第一方铁(410) 围绕于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的外围;所述第二方铁(420)围绕于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的外围,且所述第二方铁(420)所围成的空腔的底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方铁(410)所围成的空腔的底面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镶件(222)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224);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 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225);所述第二活动镶针(322)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侧设有第三弹簧(323)。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活动镶件 (222)远离所述第一弹簧(224)的一侧卡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内;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位于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内的一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向上顶出,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 顶出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弹簧(224)的作用下与所述活动镶件(222) 脱扣,此时,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与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处于抵接状态。
[0012]进一步地,在进行第二次向上顶出时,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向上顶出运动,在所述第二弹簧(225)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脱离,且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与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脱离。
[0013]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脱模装置还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斜顶(510)以及第二斜顶(520);所述第一斜顶(510)和所述第二斜顶(520)各自通过一斜顶钩针(530)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
[0014]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脱模装置还包括推板(600)与推板顶针(610);所述第一斜顶(510)以及所述第二斜顶(520)安装至所述推板(600)内,所述推板(600)通过所述推板顶针(610)连接至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后模仁(700)以及后模仁镶件(710);所述后模仁(700)设于所述推板(600) 与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之间;所述后模仁镶件(71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后模仁(700)内,其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斜顶(510)与所述第二斜顶(520) 之间,且所述后模仁镶件(710)与所述第一斜顶(510)、所述第二斜顶(520) 均为长条形;导柱(800),所述导柱(800)依次贯穿所述底板(100)、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以及所述第二斜顶(520);在第一次顶出时,所述推板(600)与所述第一斜顶(510)、所述第二斜顶(520)一起被顶出;在第二次顶出时,所述第一斜顶(510)和所述第二斜顶(520)被向上顶出,与所述推板(600)分离。
[0015]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二次顶出方式,在第一次顶出阶段推板随着产品一起顶出,此时产品处于被保护状态,在第二次顶出阶段才是产品真正的脱模过程,相当于减小了产品脱模所需移动的距离,产品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减小,自然就降低了在挤压脱模过程中变形的风险,提高脱模的成功率,也无需喷涂脱模剂对其进行脱模,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的立体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0)、第一顶出机构(200)以及第二顶出机构(300);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和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包括叠放的第一顶针底板(211)和第一顶针面板(212);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包括第一顶出镶件(221)、活动镶件(222)和第一活动镶针(223);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一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和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包括叠放的第二顶针底板(311)和第二顶针面板(312);所述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包括第二顶出镶件(321)和第二活动镶针(322);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二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板(100);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且抵接至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所述活动镶件(222)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远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的一端抵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远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镶针(322)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位于所述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内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0)位于底部;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设于所述底板(100)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设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尺寸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设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上方;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设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上方;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尺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铁(400),围绕于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与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的外侧;所述方铁(40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方铁(410)与第二方铁(420);所述第一方铁(410)围绕于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的外围;所述第二方铁(420)围绕于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的外围,且所述第二方铁(420)所围成的空腔的底面积小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合廖自彬丘永堂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盈旺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