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623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包括磁芯本体和导流引脚组件,所述磁芯本体包括磁芯组件、初级绕线组和多个次级绕线组件,所述导流引脚组件设于所述磁芯本体的下方,所述初级绕线组与多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交替间隔设置,所述次级绕线组件的次级出线引脚插接于所述导流引脚组件中,多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并列组成所述次级绕线组件,通过增减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的数量,以满足不同输出电流的需求,操作方法灵活简便,同时避免物料浪费,而且,组装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降低了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产品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便于推广。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各种电气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磁芯元件,其利用电能、磁能转换感应的原理来调整电压,使其满足电器设备的适用范围。
[0003]传统的中小功率电源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采用多股绞合线绕制,通常低压大电流的变压器副边匝数很少,如果使用多股胶合线绕制,则需要线径很粗的线才能满足线损要求,绕制时会显得非常困难,且容易引起变压器本体的断裂,还会衍生出耗费工时、以及材料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4]此外由于传统的变压器为针脚结构,次级绕组采用很粗的多股胶合线时,存在次级绕组的输出线不能准确焊接至变压器针脚的问题,即使次级绕组采用飞线的形式。同时,由于次级绕线径太粗,不仅不好加工,而且影响变压器的整体美观,PCB底板上需要在变压器外围开设很大的焊接孔,严重影响了电源的功率密度。
[0005]还有一些低压大电流输出的变压器,次级绕组采用铜箔绕制的方法,但由于输出电流非常大,所以需要较厚的铜箔,此时铜箔的绕制非常困难,且绕制完成后,需要通过焊接引出铜线的方法挂脚至变压器针脚上,然后由多根粗铜线引出,操作难度很大。
[0006]上述几种常规的变压器绕制方法,人力成本高,且容易因变压器本体断裂而造成材料的浪费。
[0007]随着电子工业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小型化、集成化,要求设备供电电源的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例如,LED屏电源、焊机电源、云算力电源、服务器电源等,要求单个电源的电压较低,如云算力电源的输出电压不高一般10V~16V,非线性变化电压额定为12V,但电流要求达到50A以上,或者高达数百安培,在数百安培下的高频变压器的绕制就不能用铜线来完成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低电压、大电流、体积小、结构合理的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
[0009]一种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包括磁芯本体和导流引脚组件,所述磁芯本体包括磁芯组件、初级绕线组和多个次级绕线组件,所述磁芯组件具有中心柱,所述初级绕线组包括多个初级绕线线圈,多个所述初级绕线线圈和多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依次交替设置,并套设于所述中心柱上,所述导流引脚组件设于所述磁芯本体的下方,多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的引脚连接至所述导流引脚组件上;每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次级绕线铜片组件和设于多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两侧的间隔隔板,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与所述初级绕线线圈交替设置,且所述次级绕线组件设于所述磁芯组件与所述初级绕线线圈之间,所述间隔隔板增加了所述磁芯组件与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之间、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与所
述初级绕线线圈之间的电气隔离。
[00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包括次级铜片和设于所述次级铜片两侧的环形绝缘胶膜,所述次级铜片呈环形,多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依次正向、反向交叠设置,每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磁芯组件的中心柱穿设于所述中心通孔内。
[0011]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初级绕线线圈绕设于所述磁芯组件的中心柱上,多个所述初级绕线线圈包括第一初级绕线线圈和第二初级绕线线圈,所述第一初级绕线线圈和所述第二初级绕线线圈分别设于一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初级绕线线圈和所述第二初级绕线线圈的线圈圈数相同。
[0012]进一步地,所述磁芯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侧磁芯和右侧磁芯,所述左侧磁芯和所述右侧磁芯的中央具有凸出的所述中心柱,所述左侧磁芯和所述右侧磁芯盖合于所述初级绕线组和所述次级绕线组件的两侧,盖合后的所述左侧磁芯的和所述右侧磁芯的中心柱的顶端贴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次级铜片具有开口,开口的两端向外侧延伸形成次级出线引脚,所述次级出线引脚具有宽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引脚组件包括U型槽导流引脚铜件和PCB底板,所述PCB底板具有引脚定位孔,所述次级出线引脚插入于所述引脚定位孔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导流引脚铜件的开口向下插入于所述引脚定位孔内,所述U型槽导流引脚铜件用于连接所述次级绕线组件的不同的所述次级出线引脚。
[0016]进一步地,所述PCB底板上的所述引脚定位孔的位置与所述次级出线引脚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PCB底板的大小与所述磁芯本体的水平方向的大小一致。
[0017]上述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中,所述初级绕线组与多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交替间隔设置,所述次级绕线组件的次级出线引脚插接于所述导流引脚组件中,多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并列组成所述次级绕线组件,通过增减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的数量,以满足不同输出电流的需求,操作方法灵活简便,同时避免物料浪费,而且,组装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降低了人工成本。本技术的产品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的结构爆炸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的次级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的次级绕线铜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的初级绕线线圈和次级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的磁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的导流引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请参阅图1至图8,示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100,包括磁芯本体和导流引脚组件40,所述磁芯本体包括磁芯组件10、初级绕线组和多个次级绕线组件30,所述磁芯组件10具有中心柱,所述初级绕线组包括多个初级绕线线圈20,多个所述初级绕线线圈20和多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30依次交替设置,并套设于所述中心柱上,所述导流引脚组件40设于所述磁芯本体的下方,多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30的引脚连接至所述导流引脚组件40上。
[0028]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30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次级绕线铜片组件34和设于多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两侧的间隔隔板35,所述次级绕线组件30与所述初级绕线线圈20交替设置,且所述次级绕线组件30设于所述磁芯组件10与所述初级绕线线圈20之间,所述间隔隔板35增加了所述磁芯组件10与所述次级绕线组件30之间、所述次级绕线组件30与所述初级绕线线圈20之间的电气隔离。
[002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34包括次级铜片341和设于所述次级铜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芯本体和导流引脚组件,所述磁芯本体包括磁芯组件、初级绕线组和多个次级绕线组件,所述磁芯组件具有中心柱,所述初级绕线组包括多个初级绕线线圈,多个所述初级绕线线圈和多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依次交替设置,并套设于所述中心柱上,所述导流引脚组件设于所述磁芯本体的下方,多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的引脚连接至所述导流引脚组件上;每个所述次级绕线组件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次级绕线铜片组件和设于多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两侧的间隔隔板,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与所述初级绕线线圈交替设置,且所述次级绕线组件设于所述磁芯组件与所述初级绕线线圈之间,所述间隔隔板增加了所述磁芯组件与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之间、所述次级绕线组件与所述初级绕线线圈之间的电气隔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包括次级铜片和设于所述次级铜片两侧的环形绝缘胶膜,所述次级铜片呈环形,多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依次正向、反向交叠设置,每个所述次级绕线铜片组件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磁芯组件的中心柱穿设于所述中心通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铜片分组夹绕互联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初级绕线线圈绕设于所述磁芯组件的中心柱上,多个所述初级绕线线圈包括第一初级绕线线圈和第二初级绕线线圈,所述第一初级绕线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荣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