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746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上述耐磨钢成分依次进行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炉外精炼;VD真空脱气;3500宽板坯连铸;铸坯堆垛缓冷;板坯加热,板坯再加热温度:1200~1280℃;粗轧;精轧;轧后直接采用DQ工艺加速冷却,终冷温度:100~250℃;机械冷矫。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通过合理配比C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low alloy high strength wear-resistant steel by DQ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钢铁冶金耐磨钢
,特别涉及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结构的调整,很多中厚板生产线都引进了热处理生产线,热处理技术在国内耐磨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耐磨钢成分设计多为低碳、锰、硅及Cr—Mo—V—B组合方式,大多以淬火或淬火+回火状态交货,获得板条马氏体和少量分布在板条间的残余奥氏体,此类钢板具有较高的硬度,性能稳定,但是生产工艺流程长,成本较高。
[0003]专利公开号202011624339.0公开了“在线淬火复相组织热轧耐磨钢及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4~0.18%,Mn:1.5~2.0%,Cr:0.20~0.35%,Si:1.0~1.3%,Nb:0.02~0.0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包括转炉冶炼、板坯连铸、板坯加热、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及卷取工序;生产的热轧耐磨钢的布氏硬度≥400HBW,抗拉强度≥1300MPa,屈服强度≥900MPa,延伸率10~15%,冷弯性能满足D=3a,120
°
合格,

40℃冲击功≥65J;微观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三相组织,通过TRIP效应在变形中提供增强增塑作用,对于铁素体的含量进行准确控制,铁素体含量12%~18%;但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组织构成为马氏体和贝氏体类混合组织,且上贝氏体类组织比例约10~20%,没有对贝氏体的含量进行精确的控制,没有通过机械矫直达到控制板型的目的,而且规格4

6mm不适合中厚板。
[0004]专利公开号202011496981.5公开了“一种TMCP在线淬火低屈强比高强稀土耐磨钢NM450卷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9~0.22%、Si:0.30~0.50%、Mn:1.35~1.50%、P:≤0.012%、S:≤0.003%、Nb:0.015~0.025%、Ti:0.010~0.025%、Cr:0.30~0.40%、B:0.0005~0.0015%、Ce:0.0005~0.0015%、Ca:0.0010~0.0030%、Al:0.020~0.050%、H:≤2ppm,O:≤30ppm,N:≤50ppm。该专利采用低合金和稀土微合金化成分设计,结合厚板坯两阶段轧制,控制两段式冷却在线淬火得到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组织,从而获得低屈强比低温韧性钢带。而本专利技术通过C

Mn

Cr

B配比,进行不同成分理念的设计,组织强度方式不同,是利用DQ工艺使钢板从750℃一次冷至100~250℃,获得马氏体

贝氏体型组织耐磨钢。
[0005]专利公开号CN 109182666 A公布了“一种宽薄规格NM450耐磨钢钢板及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为C:0.18~0.22%,Si:0.20~0.60%,Mn:0.8~1.2%,P:≤0.012%,S:≤0.003%,Cr:0.30~0.50%,Ti:0.008~0.030%,B:0.0008~0.0025%,钢板轧后空冷至室温后进行离线热处理,经强力矫直后得到所述的钢板。该专利技术钢板采用轧后热处理工艺,工艺流程较长,且热处理成本较高。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结合DQ工艺技术在马氏体组织中引入10~20%贝氏体,性能优良,通过机械矫直,保证了良好的板型,矫直后下线堆垛缓冷释放钢板内部残余应力,降低裂纹产生的倾向,实现了低成本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短流程生产,节
能降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能有效的保证工程机械用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耐磨性,性能优良、板形良好,裂纹敏感倾向低的技术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0]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所述耐磨钢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6~0.21%,Si:0.12~0.60%,Mn:1.40~1.60%,P≤0.015%,S≤0.010%,Nb:0.015%~0.060%,Alt:0.020%~0.060%,Ti:0.010%~0.020%,B:0.010~0.0040%,N≤0.0060%,O≤0.0030%,H≤0.0002%,Cr:0.20~0.6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1]优选的,其工艺流程: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炉外精炼;VD真空脱气;3500宽板坯连铸;铸坯堆垛缓冷;板坯加热;粗轧;精轧;DQ工艺冷却;机械冷矫;
[0012]优选的,其工艺步骤包括:板坯再加热温度:1200~1280℃;再结晶区轧制温度区间:980~1120℃,再结晶区轧制道次压下率≥15%,再结晶区轧制总压下率≥45%;未再结晶区轧制温度区间:精轧开轧温度为840~960℃,未再结晶区轧制总压下率≥60%,终轧温度≥760℃。轧后直接采用DQ工艺加速冷却,开冷温度≥750℃,冷却速度≥20℃/s,终冷温度:100~250℃。对DQ工艺生产的钢板进行机械矫直,矫直压力35000kN,矫直速度≤0.8m/s。矫直后堆垛缓冷至室温。
[0013]优选的,按所述成分与工艺生产的低合金高强度钢耐磨钢的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和上贝氏体类混合组织,且贝氏体类组织比例约10~20%。
[0014]优选的,生产钢板的抗拉强度≥1100~1400MPa,MPa,表面布氏硬度HBW≥370,屈强比≤0.88,伸长率A50mm≥12%,

20℃纵向冲击功≥24J,钢板不平度≤4mm/m。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通过合理配比C

Mn

Cr

B,结合DQ工艺技术在马氏体组织中引入10~20%贝氏体,性能优良,通过机械矫直,保证了良好的板型,矫直后下线堆垛缓冷释放钢板内部残余应力,降低裂纹产生的倾向,实现了低成本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短流程生产,节能降耗,为企业降本增效做出贡献。
附图说明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DQ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钢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6~0.21%,Si:0.12~0.60%,Mn:1.40~1.60%,P≤0.015%,S≤0.010%,Nb:0.015%~0.060%,Alt:0.020%~0.060%,Ti:0.010%~0.020%,B:0.010~0.0040%,N≤0.0060%,O≤0.0030%,H≤0.0002%,Cr:0.20~0.6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按照上述耐磨钢成分依次进行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炉外精炼;VD真空脱气;3500宽板坯连铸;铸坯堆垛缓冷;板坯加热,板坯再加热温度:1200~1280℃;粗轧;精轧;轧后直接采用DQ工艺加速冷却,开冷温度≥750℃,冷却速度≥9℃/s,终冷温度:100~250℃;机械冷矫;所述耐磨钢:抗拉强度≥1100MPa,表面布氏硬度HBW≥330~390,屈强比≤0.88,伸长率A50mm≥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尹泽李娜欧阳瑜武宝庆黄重孙斌韦弦宋立伟徐博赵良生张青龙李淼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