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05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其包括触控感应膜、显示模块和控制电板,显示模块固定设置在触控感应膜的上表面,控制电板设置在显示模块背离触控感应膜的上表面,触控感应膜的侧面连接触控感应膜走线,触控感应膜走线通过折弯经由侧面延伸至显示模块的上表面,触控感应膜走线与控制电板电连接;触控感应膜的下表面设有保护玻璃,窄边框设置在保护玻璃与触控感应膜之间的四周边,且位于触控感应膜走线在保护玻璃竖直投影区域,以对触控感应膜走线形成遮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本正面所需的布线空间移至模块背面,达成极窄边框的效果。极窄边框的效果。极窄边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显示器边框趋势愈来愈窄,故触控模块也有需求跟着此趋势同步变窄,以满足未来新型产品的外观设计。然而,边框的宽度受限于触控感应膜的外围布线空间限制,目前做法是利用制程优化将走线pitch最小化。但是制程优化将走线pitch最小化所能缩的边框有限,且走线做太细会影响产品良率,连带造成价格上涨。若能维持走线正常宽度并能缩小边框是最好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将触控传感器外围走线及FPC绑定区设置在显示器模块背面,使原本正面所需的布线空间,移至模块背面,达成极窄边框的效果。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其包括触控感应膜、显示模块和控制电板,显示模块固定设置在触控感应膜的上表面,控制电板设置在显示模块背离触控感应膜的上表面,触控感应膜的侧面连接触控感应膜走线,触控感应膜走线通过折弯经由侧面延伸至显示模块的上表面,触控感应膜走线与控制电板电连接;触控感应膜的下表面设有保护玻璃,窄边框设置在保护玻璃与触控感应膜之间的四周边,且位于触控感应膜走线在保护玻璃竖直投影区域,以对触控感应膜走线形成遮挡。
[0006]进一步地,显示模块通过第一光学胶固定在触控感应膜的上表面。
[0007]进一步地,保护玻璃通过第二光学胶与触控感应膜连接固定。r/>[0008]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走线通过FPC与控制电板连接,FPC与触控感应膜走线连接处形成绑定区。
[0009]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走线通过触控感应膜的两个以上的侧面走线至延伸至显示模块的上表面。
[0010]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的同一侧面具有两处以上的触控感应膜走线的引出区。
[0011]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走线在折弯处具有一折弯区,折弯区的触控感应膜走线为倾斜走线,且触控感应膜走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角度为10~80度。
[0012]进一步地,折弯区的触控感应膜走线的线宽不小于非折弯区的触控感应膜走线的线宽。
[0013]进一步地,折弯区的触控感应膜走线的线宽为10μm至300μm。
[0014]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走线采用单边弯折,或两边弯折,或三边弯折,或四边弯折,同一边折弯区内触控感应膜走线具有1至8处的倾斜走线。
[0015]进一步地,弯折处加设胶带或液态胶,以增加整体强度。
[0016]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的基材为PET、TAC、PMMA、PC、Arton或PI;触控感应膜走线的材质为ITO、IZO、Ag、Ag的合金、Cu、Cu的合金、Al、Al的合金、Au、Au的金、奈米碳管或石墨烯。
[0017]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触控感应膜透过弯折,将走线区及绑定区移至显示器模块背面, FPC于背面绑定再连接控制板如此可省下绑定区与大部份走线空间,让边框油墨区极小化。或者移除绑定区及FPC,将触控感应膜直接接至控制板,让边框油墨区进一步极小化。
附图说明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的传统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的实施例一;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的实施例二;
[0022]图4为本技术触控感应膜走线的走线结构示意之一;
[0023]图5为本技术触控感应膜走线的走线结构示意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如图1所示,现有的传统式边框油墨区底下有触控膜的走线和绑定区10,靠FPC弯折至显示模块2背面与控制板做连接。
[0026]如图2至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其包括触控感应膜1、显示模块2和控制电板3,显示模块2固定设置在触控感应膜1的上表面,控制电板3设置在显示模块2背离触控感应膜1的上表面,触控感应膜1的侧面连接触控感应膜走线4,触控感应膜走线4通过折弯经由侧面延伸至显示模块2的上表面,触控感应膜走线4与控制电板3电连接;触控感应膜1的下表面设有保护玻璃5,窄边框6设置在保护玻璃5与触控感应膜1之间的四周边,且位于触控感应膜走线4在保护玻璃5竖直投影区域,以对触控感应膜走线4形成遮挡。
[0027]进一步地,显示模块2通过第一光学胶7固定在触控感应膜1的上表面。
[0028]进一步地,保护玻璃5通过第二光学胶8与触控感应膜1连接固定。
[0029]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触控感应膜走线4通过FPC9与控制电板3连接,FPC9与触控感应膜走线4连接处形成绑定区10。
[0030]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走线4通过触控感应膜1的两个以上的侧面走线至延伸至显示模块2的上表面。
[0031]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边框更窄,触控感应膜1的同一侧面具有两处以上的触控感应膜走线4的引出区。
[0032]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走线4在折弯处具有一折弯区11,折弯区的触控感应膜走线4为倾斜走线12,且触控感应膜走线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角度为10~80度。
[0033]进一步地,折弯区的触控感应膜走线4的线宽不小于非折弯区11的触控感应膜走
线4的线宽。
[0034]进一步地,折弯区11的触控感应膜走线4的线宽为10μm至300μm。
[0035]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走线采用单边弯折,或两边弯折,或三边弯折,或四边弯折,同一边折弯区11内触控感应膜走线4具有1至8处的倾斜走线12。
[0036]进一步地,弯折处加设胶带或液态胶,以增加整体强度。
[0037]进一步地,触控感应膜1的基材为PET、TAC、PMMA、PC、Arton或PI;触控感应膜走线4的材质为ITO、IZO、Ag、Ag的合金、Cu、Cu的合金、Al、Al的合金、Au、Au的金、奈米碳管或石墨烯。
[0038]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触控感应膜透过弯折,将走线区及绑定区10移至显示器模块背面, FPC于背面绑定再连接控制板如此可省下绑定区10与大部份走线空间,让边框油墨区极小化。或者移除绑定区10及FPC,将触控感应膜直接接至控制板,让边框油墨区进一步极小化。
[0039]下面就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做详细的说明:
[0040]如图2所示,本技术将大部份触控膜的走线区及绑定区10设计至显示模块2背面,FPC在显示模块2的背面绑定再连接控制板,如此可省下绑定区10与大部份走线空间,让边框油墨区极小化。
[0041]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其包括触控感应膜、显示模块和控制电板,显示模块固定设置在触控感应膜的上表面,控制电板设置在显示模块背离触控感应膜的上表面,触控感应膜的侧面连接触控感应膜走线,其特征在于:触控感应膜走线通过折弯经由侧面延伸至显示模块的上表面,触控感应膜走线与控制电板电连接;触控感应膜的下表面设有保护玻璃,窄边框设置在保护玻璃与触控感应膜之间的四周边,且位于触控感应膜走线在保护玻璃竖直投影区域,以对触控感应膜走线形成遮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显示模块通过第一光学胶固定在触控感应膜的上表面,保护玻璃通过第二光学胶与触控感应膜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触控感应膜走线通过FPC与控制电板连接,FPC与触控感应膜走线连接处形成绑定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触控感应膜走线通过触控感应膜的两个以上的侧面走线至延伸至显示模块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士玮王伯贤陈炫仰
申请(专利权)人:冠捷电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