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701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34
本申请属于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包括:计算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刚度K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tiffness of composite laminate interference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
,具体 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程上复合材料层合板间多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为了解决螺栓连接 应力集中的问题,改进为干涉连接,螺栓与复合材料上的螺栓孔紧密接 触,形成接触面传载,受力状态复杂,对结构整体刚度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缺少一种能够准确评价其整体刚度的方法,缺少对该种结构应用的 可靠指导。
[0003]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0004]需注意的是,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发 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 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 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 方法,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0006]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其中,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1),其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受力端,该端被夹持固定;第二复合材料层合板(2),其一端连接端,该端与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1)的连接端重叠,其间通过螺栓(3)干涉连接,另一端为受力端,该端承受拉伸载荷F;所述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特征在于,包括:计算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1)的刚度K
c1
、第二复合材料层合板(2)的刚度K
c2
:其中,E
Li
为第i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纵向等效弹性模量;W
i
为第i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宽度;t
i
为第i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厚度;b
i
为第i复合材料层合板上螺栓孔到受力端的距离;D为螺栓(3)的直径;计算螺栓(3)的刚度K
b
:其中,K
b

sh
为螺栓(3)的剪切刚度;K
b

bend
为螺栓(3)的弯曲刚度;K
ci

bear
为第i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挤压刚度;β为螺栓(3)考虑二次弯矩效应的试验系数,位于0

1之间;计算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1)、第二复合材料层合板(2)间的最大摩擦力f
c
:f
c
=μ
c

c
F
inter

r
;其中,μ
c

c
为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1)、第二复合材料层合板(2)间的摩擦系数;F
inter

r
为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1)、第二复合材料层合板(2)间由螺栓(3)扭矩产生的法向夹紧力;计算第二复合材料层合板(2)受力端的位移x3:在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1)、第二复合材料层合板(2)间的摩擦力不超过f
c
时:在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1)、第二复合材料层合板(2)间的摩擦力超过f
c
时:
d
f
=x2‑
x1;其中,d
f
为螺栓(3)的位移;x1为第二复合材料层合板(2)连接端的位移;x2为第一复合材料层合板(1)连接端的位移;计算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F/x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A
11
、A
12
、A
22
为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刚度矩阵分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料层合板干涉连接结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为非复合材料层合板主方向下第k层的平面折算刚度系数;为复合材料层合板主方向下单层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鹏邓凡臣毕雪杨钧超雷安民陈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