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的装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685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舶具备船体、罐及装载配管。船体具有一对舷侧。罐设置于船体。罐能够储存液化二氧化碳。装载配管向罐内装载从船外供给的液化二氧化碳。装载配管具备输送配管、上部装载配管、下部装载配管、第一开闭阀及第二开闭阀。输送配管具有与船外的连结部。输送配管在船体内延伸。上部装载配管从输送配管分支而延伸。上部装载配管向罐内的上部开口。下部装载配管从输送配管分支而延伸。下部装载配管向罐内的下部开口。第一开闭阀设置于上部装载配管。第二开闭阀设置于下部装载配管。管。第二开闭阀设置于下部装载配管。管。第二开闭阀设置于下部装载配管。

Loading method of liquefied carbon dioxide in ships and shi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船舶、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的装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对的装载方法。
[0002]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12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9

228784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0003]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从罐的顶部附近引导至罐底部附近的配管向罐内装载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等液化气体的内容。
[0004]以往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694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8]但是,希望使用如专利文献1的罐来搬运液化二氧化碳。液化二氧化碳的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三相点的压力(以下,称为三相点压力)比LNG或LPG的三相点压力高。因此,三相点压力接近罐的运用压力。在罐内容纳液化二氧化碳时,根据如下理由,存在液化二氧化碳凝固而生成干冰的可能性。
[0009]在专利文献1的罐中,在罐内开口的装载配管的下端配置于罐内的下部。通过设为这样的配置,随着液体头的增加而装载配管的开口附近被加压。因此,能够抑制从装载配管的开口释放的液化气体闪蒸。然而,在配置于装载配管中最高的位置的配管顶部中,内部的二氧化碳的压力相对于配管下端的液化二氧化碳的压力,降低和罐内的液化二氧化碳的液面与配管顶部之间的高低差相应的量。
[0010]其结果,根据罐运用压,在液化二氧化碳的压力变得最低的装载配管的配管顶部,液化二氧化碳的压力成为三相点压力以下,产生液化二氧化碳的蒸发,由于该蒸发潜热,产生未蒸发而残留的液化二氧化碳的温度下降,存在在装载配管的配管顶部内液化二氧化碳凝固而生成干冰的可能性。
[0011]并且,若如此在装载配管内生成干冰,则装载配管内的液化二氧化碳的流动受阻,有可能对罐的运用产生影响。
[0012]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装载配管内生成干冰并顺畅地运用罐的船舶、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的装载方法。
[0013]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船舶具备船体、罐及装载配管。所述船体具有一对舷侧。所述罐设置于所述船体。所述罐能够储存液化二氧化碳。所述装载配管向所述罐内装载从船外供给的液化二氧化碳。所述装载配管具备输送配管、上部装载配管、下部装载配管、第一开闭阀及第二开闭阀。所述输送配管具有与船外的连结部。所述上部装载配管从
所述输送配管分支而延伸。所述上部装载配管向所述罐内的上部开口。所述下部装载配管从所述输送配管分支而延伸。所述下部装载配管向所述罐内的下部开口。所述第一开闭阀设置于所述上部装载配管。所述第二开闭阀设置于所述下部装载配管。
[0015]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的装载方法是上述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的装载方法。该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的装载方法包括如下工序: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并通过所述上部装载配管向所述罐内装载所述液化二氧化碳的工序;及在所述罐内的所述液化二氧化碳的液面水平达到设定为比所述下部装载配管的开口高的切换水平之后,关闭所述第一开闭阀并且打开所述第二开闭阀,通过所述下部装载配管向所述罐内装载所述液化二氧化碳的工序。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船舶、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的装载方法,能够抑制装载配管内的干冰生成并顺畅地运用罐。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2是表示设置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罐及装载配管的侧剖视图。
[0020]图3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中从上部装载配管向罐内装载液化二氧化碳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0021]图4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中从喷射管向罐内喷射液化二氧化碳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0022]图5是表示设置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0023]图6是表示设置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0024]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的装载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0025]图8是表示为了执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中的液化二氧化碳的装载方法而由控制装置实施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0026]图9是表示设置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船舶的罐及装载配管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考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进行说明。
[0028](船舶的船体结构)
[002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船舶1搬运液化二氧化碳、包含液化二氧化碳的多种液化气体。如图1、图2所示,该船舶1至少具备船体2、罐21及装载配管30。在该实施方式中,以搬运液化二氧化碳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030](船体的结构)
[0031]如图1所示,船体2具有构成其外壳的一对舷侧3A、3B、船底(未图示)及暴露甲板5。舷侧3A、3B具备分别形成左右舷侧的一对舷侧外板。船底(未图示)具备连接这些舷侧3A、3B的船底外板。通过这些一对舷侧3A、3B及船底(未图示),船体2的外壳在与船首尾方向Da正
交的截面中呈U字状。暴露甲板5是暴露于外部的全通甲板。在船体2,在船尾2b侧的暴露甲板5上形成有具有居住区的上部结构7。
[0032]在船体2,在比上部结构(居住区域)7靠船首2a侧形成有罐系统存储区域(货舱)8。罐系统存储区域8是相对于暴露甲板5朝向下方的船底(未图示)凹陷,向上方突出或者以暴露甲板5作为顶棚的封闭区域。
[0033](罐的结构)
[0034]罐21在罐系统存储区域8内设置有多个。该实施方式中的罐21在罐系统存储区域8内例如设置有共计7个。罐系统存储区域8内的罐21的布局、设置数量不受任何限定。在该实施方式中,各罐21例如为沿水平方向(具体而言,船首尾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罐21在其内部容纳液化二氧化碳L。另外,罐21并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是球形。
[0035](装载配管的结构)
[0036]装载配管30向罐21内装载从陆上的液化二氧化碳供给设施或厢船等船外供给的液化二氧化碳L。
[0037]如图2所示,装载配管30具备输送配管31、上部装载配管32、下部装载配管33、第一开闭阀34、第二开闭阀35及喷射管38。
[0038]装载配管30具有设置于燃料储藏站等并与船外连结的连结部31j。连结部31j例如具有凸缘,设置于舷侧3A、3B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舷侧3A)上。连结部31j能够装卸用于从液化二氧化碳供给设施或厢船等船外供给液化二氧化碳的供给管(未图示)。装载配管30主要设置于船体2内。
[0039]上部装载配管32从输送配管31分支而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船舶,其具备:船体,具有一对舷侧;罐,设置于所述船体且能够存储液化二氧化碳;及装载配管,向所述罐内装载从船外供给的液化二氧化碳,所述装载配管具备:输送配管,具有与船外的连结部;上部装载配管,从所述输送配管分支而延伸并向所述罐内的上部开口;下部装载配管,从所述输送配管分支而延伸并向所述罐内的下部开口;第一开闭阀,设置于所述上部装载配管;及第二开闭阀,设置于所述下部装载配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还具备:控制装置,向所述罐内装载液化二氧化碳时,根据所述罐内的所述液化二氧化碳的液面水平,控制所述第一开闭阀及所述第二开闭阀的开闭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其还具备:液面检测部,检测储存于所述罐内的所述液化二氧化碳的液面水平,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并通过所述上部装载配管向所述罐内装载所述液化二氧化碳,由所述液面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液化二氧化碳的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聪成森本晋介小形俊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