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663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44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应答器的通信性并且能够改善轮胎的驾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充气轮胎。在胎体层(4)具有在胎圈芯(5)的周围从轮胎内侧向外侧卷起的构造的充气轮胎中,胎体层(4)的卷起部(4B)的末端(4e)配置于胎体层(4)的主体部(4A)与带束层(7)之间,在胎体层(4)的卷起部(4B)与橡胶层之间埋设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应答器(20),该橡胶层在侧壁部中配置于胎体层(4)的外侧,应答器(20)配置于从胎圈芯(5)的上端(5e)起轮胎径向外侧15mm的位置(P1)与从带束层(7)的末端(7e)起轮胎径向内侧5mm的位置(P2)之间。5mm的位置(P2)之间。5mm的位置(P2)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埋设有应答器(transponder)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确保应答器的通信性,并且能够改善轮胎的驾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提出在充气轮胎中,将RFID标签(应答器)埋设于轮胎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将应答器埋设于轮胎内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例如,当将应答器配置于胎体层与胎边芯之间时,胎体层中的胎体线混乱,轮胎的驾驶稳定性恶化。此外,有时根据胎体层的卷起部的末端位置,应答器与胎体层的卷起部的末端的距离会变得极小,轮胎会以应答器为起点发生损伤。而且,当将应答器配置于金属制的轮胎构成构件(例如,胎圈芯等)的附近时,存在以下问题:该轮胎构成构件与应答器干扰,应答器的通信性恶化。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1375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应答器的通信性并且能够改善轮胎的驾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0008]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9]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成为环状;一对侧壁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在各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外周上配置有胎边芯,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装架有胎体层,在所述胎面部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有多层带束层,所述胎体层具有在所述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内侧向外侧卷起的构造,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层的卷起部的末端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主体部与所述带束层之间,在所述胎体层的卷起部与橡胶层之间埋设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应答器,所述橡胶层在所述侧壁部中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外侧,该应答器配置于从所述胎圈芯的上端起轮胎径向外侧15mm的位置与从所述带束层的末端起轮胎径向内侧5mm的位置之间。
[0010]专利技术效果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在胎体层具有在各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内侧向外侧卷起的构造的充气轮胎中,胎体层的卷起部的末端配置于胎体层的主体部与带束层之间,在胎体层的卷起部与橡胶层之间埋设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应答器,该橡胶层在侧壁部中配置于胎体层的外侧,因此,能够在不会因应答器的配置而使胎体线混乱的情况下改善轮胎的驾驶稳定性。此外,应答器配置于从胎圈芯的上端起轮胎径向外侧15mm的位置与从带束层的末端起轮胎径向内侧5mm的位置之间,因此,不易产生金属干扰,能够确保应答器的通信性。
而且,能够充分确保应答器与胎体层的卷起部的末端的距离,防止轮胎以应答器为起点的损伤,因此,能够改善轮胎的耐久性。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应答器配置于从胎圈芯的上端起轮胎径向外侧15mm的位置与胎边芯的上端之间。由此,应答器配置于胎边芯的侧方的区域,但是,该区域的行驶时的轮胎变形小,因此,对应答器的负荷小,能够防止应答器的破损。此外,还能够在不产生轮胎以应答器为起点的损伤的情况下确保应答器的通信性。
[0013]优选的是,应答器配置于从胎边芯的上端起轮胎径向外侧5mm的位置与从带束层的末端起轮胎径向内侧5mm的位置之间。由此,应答器配置于橡胶厚度薄的柔性区,但是,该区域的应答器的通信时的电波的衰减小,因此,能够有效地改善应答器的通信性。
[0014]优选的是,应答器的中心配置为在轮胎周向上从轮胎构成构件的接头部分离10mm以上。由此,能够有效地改善轮胎的耐久性。
[0015]优选的是,应答器的剖面中心与轮胎外表面的距离为2mm以上。由此,能够有效地改善轮胎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改善轮胎的耐外伤性。
[0016]优选的是,应答器由包覆层包覆,包覆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为7以下。由此,应答器由包覆层保护,能够改善应答器的耐久性,并且能够确保应答器的电波透过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应答器的通信性。
[0017]优选的是,应答器由包覆层包覆,包覆层的厚度为0.5mm~3.0mm。由此,能够在不使轮胎外表面产生凹凸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应答器的通信性。
[0018]优选的是,应答器具有存储数据的IC基板和收发数据的天线,天线为螺旋状。由此,能够追踪行驶时的轮胎的变形,能够改善应答器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半剖视图。
[0020]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视图。
[0021]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的赤道线剖视图。
[0022]图4是放大示出埋设于图1的充气轮胎的应答器的剖视图。
[0023]图5的(a)、图5的(b)是表示可埋设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应答器的立体图。
[0024]图6是表示试验轮胎中的应答器或胎体层的卷起部的末端的轮胎径向位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图4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图。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而成为环状的胎面部1、配置于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2以及配置于这些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
[0027]在一对胎圈部3之间装架有将多条胎体帘线在径向上排列而成的至少一层(在图1中一层)胎体层4。作为构成胎体层4的胎体帘线,优选使用尼龙、聚酯等有机纤维帘线。在各胎圈部3埋设有环状的胎圈芯5,在该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剖面为三角形的由橡胶组合
物构成的胎边芯6。
[0028]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的胎体层4的轮胎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在图1中两层)带束层7。带束层7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增强帘线,且增强帘线在层间配置为彼此交叉。在带束层7中,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在10
°
~40
°
的范围。作为带束层7的增强帘线,优选使用钢帘线。
[0029]以提高高速耐久性为目的,在带束层7的轮胎外周侧配置有将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5
°
以下的角度排列而成的至少一层(在图1中两层)带束覆盖层8。在图1中,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带束覆盖层8构成覆盖带束层7的整个宽度的全覆盖件,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覆盖层8构成仅覆盖带束层7的端部的边缘覆盖层。作为带束覆盖层8的增强帘线,优选使用尼龙、芳纶等有机纤维帘线。
[0030]在上述充气轮胎中,胎体层4的两个末端4e配置为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回至各胎圈芯5的周围,包住胎圈芯5和胎边芯6。胎体层4包括:主体部4A,为从胎面部1经过各侧壁部2到达各胎圈部3的部分;以及卷起部4B,为在各胎圈部3中在胎圈芯5的周围卷起并朝向各侧壁部2侧延伸的部分。胎体层4的卷起部4B的末端4e配置于胎体层4的主体部4A与带束层7之间。
[0031]此外,在胎面部1配置有胎冠橡胶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所述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成为环状;一对侧壁部,所述一对侧壁部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所述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在各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外周上配置有胎边芯,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装架有胎体层,在所述胎面部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有多层带束层,所述胎体层具有在所述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内侧向外侧卷起的构造,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层的卷起部的末端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主体部与所述带束层之间,在所述胎体层的卷起部与橡胶层之间埋设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应答器,所述橡胶层在所述侧壁部中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外侧,所述应答器配置于从所述胎圈芯的上端起轮胎径向外侧15mm的位置与从所述带束层的末端起轮胎径向内侧5mm的位置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器配置于从所述胎圈芯的上端起轮胎径向外侧15mm的位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濑雅公长桥祐辉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