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百叶窗布置、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控制电路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481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控制电路的车窗百叶窗布置。控制电路包括具有微动开关的第一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具有未激活操作模式和激活操作模式,在未激活操作模式下,能够经由第一供电路径沿第一方向从电源向马达单元的第一电源端口供应电力,在激活操作模式下,不能经由马达单元的第一电源端口从该电源向马达单元供应电力,并且在激活操作模式下,控制电路内的电力沿第二方向被引入马达单元的第二电源端口,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一开关单元被配置为在车窗百叶窗布置的落杆到达其上端位置或其下端位置时从未激活操作模式切换到激活操作模式。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当的控制电路、一种具有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或控制电路的车辆。百叶窗布置或控制电路的车辆。百叶窗布置或控制电路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窗百叶窗布置、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控制电路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窗百叶窗布置、一种用于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控制电路以及一种具有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和/或控制电路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的用于车辆的车窗百叶窗布置包括例如基部构件、遮光布织物辊、遮光布织物、落杆、引导装置、电动马达单元和控制电路。基部构件被构造为附接至支撑表面、特别是车辆的支撑表面。遮光布织物辊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至基部构件。遮光布织物具有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部。遮光布织物的第一纵向端部联接至遮光布织物辊,从而可以通过使遮光布织物辊相对于基部构件旋转而将遮光布织物卷起到遮光布织物辊上或从遮光布织物辊卷离。遮光布织物的第二纵向端部联接至落杆。引导装置联接至基部构件和落杆。引导装置被构造为在移动期间相对于基部构件沿着上端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的预定路径引导落杆。在上端位置,遮光布织物被卷起或缩回到遮光布织物辊上。在下端位置,遮光布织物从遮光布织物辊卷离或伸展。马达单元包括两个电源端口,并且被配置为基于经由这两个电源端口施加到马达单元的电压水平来控制遮光布织物辊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该车窗百叶窗布置包括:基部构件(2),其中,该基部构件(2)被构造为附接至支撑表面;遮光布织物辊(4),其中,该遮光布织物辊(4)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至该基部构件(2);遮光布织物(6),其中,该遮光布织物(6)具有第一纵向端部(6a)和第二纵向端部(6b),其中,该遮光布织物(6)的第一纵向端部(6a)联接至该遮光布织物辊(4),从而能够通过使该遮光布织物辊(4)相对于该基部构件(2)旋转而将该遮光布织物(6)卷起到该遮光布织物辊(4)上或从该遮光布织物辊卷离;落杆(8),其中,该遮光布织物(6)的第二纵向端部(6b)联接至该落杆(8);引导装置(10),其中,该引导装置(10)联接至该基部构件(2)和该落杆(8),并且被构造为引导该落杆(8)相对于该基部构件(2)沿着上端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的预定路径移动,在该上端位置处,该遮光布织物(6)被完全卷起到该遮光布织物辊(4)上,而在该下端位置处,该遮光布织物(6)从该遮光布织物辊(4)完全卷离;电动马达单元(18),其中,该马达单元(18)包括两个电源端口(18a,18b),并且被配置为基于经由这两个电源端口(18a,18b)施加到该马达单元(18)的电压水平来控制该遮光布织物辊(4)相对于该基部构件(2)的旋转移动;以及控制电路(20),其中,该控制电路(20)被配置为经由操作单元(14)耦合至电源(16),该控制电路耦合至该马达单元(18),并且被配置为根据该操作单元(14)的操作状态利用来自该电源(16)的电力来操作该马达单元(18);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20)包括具有微动开关(MS)的第一开关单元(22),其中,该第一开关单元(22)具有未激活操作模式和激活操作模式,在该未激活操作模式下,能够经由第一供电路径(I)沿第一方向从该电源(16)向该马达单元(18)的第一电源端口(18a)供应电力,在该激活操作模式下,不能经由该第一电源端口(18a)从该电源(16)向该马达单元(18)供应电力,并且在该激活操作模式下,该控制电路(20)内的电力沿第二方向被引入该马达单元(18)的第二电源端口(18b),该第二方向是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其中,该第一开关单元(22)被配置为在该落杆(8)到达其上端位置或其下端位置时从该未激活操作模式切换到该激活操作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供电路径(I)从该电源(16)通向该马达单元(18),以便为该马达单元(18)提供用于该遮光布织物(6)从该遮光布织物辊(4)的卷离过程的电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微动开关(MS)包括一个输入电连接器和两个输出电连接器,其中,该输入电连接器耦合至该电源(16),第一输出电连接器耦合至该马达单元(18)的第一电源端口(18a),并且第二输出电连接器耦合至该马达单元(18)的第二电源端口(18b),其中,在该微动开关(MS)的未激活状态下,该输入电连接器连接至该第一输出电连接器,并且在该微动开关(MS)的激活状态下,该第一输出电连接器连接至该第二输出电连接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输出电连接器经由桥接二极管(D4)耦合至该输入电连接器,该桥接二极管在从该第一输出电连接器向该输入电连接器的方向上是导通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单元(22)进一步包括旁路二极管(D1)和旁路电阻器(R1),该旁路二极管和该旁路电阻器以彼此串联的方式耦合至该微动开关(MS)的第二输出电连接器,其中,该旁路二极管(D1)在从该第二输出电连接器向该马达单元(18)的第二电源端口(18b)的方向上是导通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单元(22)被配置为在该落杆(8)到达其下端位置时被激活,并且该控制电路(20)包括第二开关单元(24

),该第二开关单元与该第一开关单元(22)相同地形成、但是被配置为在该落杆(8)到达其上端位置时被激活,其中,该第一开关单元(22)被设置在从该电源(16)到该马达单元(18)的第一电源端口(18a)的该第一供电路径(I)中,并且该第二开关单元(24

)被设置在从该电源(16)到该马达单元(18)的第二电源端口(18b)的第二供电路径(II)中,并且其中,这两个开关单元(22,24

)的设置方式为使得它们的作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尔纳
申请(专利权)人:多美达瑞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