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105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有注塑台,所述注塑台上可活动的安设有下模具,所述注塑台顶部的四角均垂直的设有支撑柱,四根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共同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对称且可活动的安装有两灌塑筒,两所述灌塑筒的上下两端均向周侧延伸的设有限位板,且位于所述支撑架上部位置在所述灌塑筒上均套设有伸缩弹簧,两所述灌塑筒顶部均安设有T型环扣,两所述灌塑筒底部分别安设有第一注塑管和第二注塑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同一模具注塑加工成双色塑料制品,且可自动调节位置,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A new two-color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双色模具即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 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塑料,且两种塑料在产品上能够明显区分的塑料制品称为双色制品,安装在具有两套注塑装置的同一台注塑机上(即双色注塑机),按照先后顺序注入两种塑料并生成双色制品的模具称为双色模具,成型双色塑料制品一般采用双色注塑机注塑来完成。
[0003]现有的双色注塑模具,两种色料的注塑需通过两套模具来完,每次注塑一种料,第一种料注塑完成后还需将坯件取出,不仅工序繁琐,而且操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会导致模型变形而造成最终产品不合格。
[0004]为此,本实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本技术将两种注塑模具结合,注塑过程一步到位,大大的减少了双色注塑的繁琐工序,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有注塑台,所述注塑台上可活动的安设有下模具,所述注塑台顶部的四角均垂直的设有支撑柱,四根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共同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对称且可活动的安装有两灌塑筒,两所述灌塑筒顶部均安设有T型环扣,两所述灌塑筒底部中心位置分别安设有第一注塑管和第二注塑管,在所述下模具下端对应两所述灌塑筒方向的两侧的中心位置上均由牵引绳连接块固定连接的安设有牵引绳,对应所述牵引绳方向在所述注塑台顶部的两端均安设有牵引环,对应两所述牵引环位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两端均安设有支撑板,两所述牵引绳均穿设过靠近一侧的牵引环,架设在所述支撑板顶部并与所述T型环扣缠绕连接。
[0006]进一步的,两所述灌塑筒的上下两端均向周侧延伸的设有限位板,且在所述灌塑筒上位于所述支撑架上部位置均套设有伸缩弹簧。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顶部为弧面设计,且在顶部的两端均向上延伸的设有限位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注塑台顶部对应两所述灌塑筒的方向开设有活动槽,所述下模具底部安设有与所述活动槽匹配的活动底座,所述下模具通过所述活动底座嵌设在所述活动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灌塑筒为中空设计,于所述T型环扣内部垂直的开设有贯穿的灌口,且所述灌口于所述灌塑筒连通,同时,于所述第一注塑管和第二注塑管内部均垂直的开设有贯穿的通道,且所述通道与所述灌塑筒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包括有下模具上部和下模具下部,所述下模具上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的第一注塑造型槽,其底部连通的设有第二注塑造型槽,同时所述下模具上部的底部的四角均垂直的设有安装柱,对应四个所述安装柱在所述下模具下部的顶部四角均设有匹配的安装孔,同时,其顶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注塑造型槽匹配的注塑造型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注塑造型槽顶部连通的设有尺寸与所述第二注塑管匹配的第一校准槽,所述第一注塑造型槽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注塑管内腔直径相同,所述第一校准槽直径与所述第二注塑管外壁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注塑造型槽顶部连通的设有尺寸与所述第一注塑管匹配的第二校准槽,所述第二注塑造型槽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注塑管内腔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校准槽直径与所述第一注塑管外壁直径相同。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将第一注塑造型和第二注塑造型结合同一下模具内,有效的减少了变色注塑的繁琐工序,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生产效率。
[0014]2、通过在下模具两侧设置可借由灌塑筒牵引而拉动所示下模具移动的牵引绳,使得下模具能够受对应灌塑筒的牵引力准确的移动至其下方,从而使其底部的注塑管能够进行准确的喷射注塑,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下模具在注塑台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注塑台;2、支撑柱;3、支撑架;4、灌塑筒;5、第一注塑管;6、第二注塑管;7、限位板;8、T型环扣;9、支撑板;10、牵引绳;11、伸缩弹簧;12、下模具;101、活动槽;102、牵引环;801、灌口;1201、下模具上部; 1202、第一注塑造型槽;1203、第二注塑造型槽;1204、安装柱;1205、下模具下部;1206、注塑造型槽;1207、安装孔;1208、活动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有注塑台1,所述注塑台1上可活动的安设有下模具12,所述注塑台1顶部的四角均垂直的设有支撑柱2,四根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共同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中部对称且可活动的安装有两灌塑筒4,两
所述灌塑筒4顶部均安设有T型环扣8,两所述灌塑筒4底部中心位置分别安设有第一注塑管5和第二注塑管6,在所述下模具12下端对应两所述灌塑筒4方向的两侧的中心位置上均由牵引绳10连接块固定连接的安设有牵引绳10,对应所述牵引绳10方向在所述注塑台1顶部的两端均安设有牵引环102,对应两所述牵引环102位置在所述支撑架3顶部两端均安设有支撑板9,两所述牵引绳10均穿设过靠近一侧的牵引环102,架设在所述支撑板9顶部并与所述T型环扣8缠绕连接。
[0024]上述方案中,两所述灌塑筒4的上下两端均向周侧延伸的设有限位板7,且在所述灌塑筒4上位于所述支撑架3上部位置均套设有伸缩弹簧11;所述支撑板9顶部为弧面设计,且在顶部的两端均向上延伸的设有限位杆。
[0025]所述注塑台1顶部对应两所述灌塑筒4的方向开设有活动槽101,所述下模具12底部安设有与所述活动槽101匹配的活动底座1208,所述下模具12通过所述活动底座1208嵌设在所述活动槽101内。
[0026]所述灌塑筒4为中空设计,于所述T型环扣8内部垂直的开设有贯穿的灌口 801,且所述灌口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注塑台,所述注塑台上可活动的安设有下模具,所述注塑台顶部的四角均垂直的设有支撑柱,四根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共同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对称且可活动的安装有两灌塑筒,两所述灌塑筒顶部均安设有T型环扣,两所述灌塑筒底部中心位置分别安设有第一注塑管和第二注塑管,在所述下模具下端对应两所述灌塑筒方向的两侧的中心位置上均由牵引绳连接块固定连接的安设有牵引绳,对应所述牵引绳方向在所述注塑台顶部的两端均安设有牵引环,对应两所述牵引环位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两端均安设有支撑板,两所述牵引绳均穿设过靠近一侧的牵引环,架设在所述支撑板顶部并与所述T型环扣缠绕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灌塑筒的上下两端均向周侧延伸的设有限位板,且在所述灌塑筒上位于所述支撑架上部位置均套设有伸缩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顶部为弧面设计,且在顶部的两端均向上延伸的设有限位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台顶部对应两所述灌塑筒的方向开设有活动槽,所述下模具底部安设有与所述活动槽匹配的活动底座,所述下模具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正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