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6025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铣削加工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包括机身和工件加工台,所述机身上安装有正对铣刀端部设置的出液头,所述出液头通过连接管与回收箱连接,所述回收箱的进液口正对工件加工台上的过滤网底部设置,所述回收箱还通过补液机构与补液箱连接,所述补液机构包括调节杆、泵管、吸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吸液管、出液管和调节杆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吸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泵管和补液箱连通,所述出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泵管和回收箱连通;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为滑动部和拉动部,所述拉动部位于泵管外部;能够通过往复拉动拉动部,使得半球体在泵管中往复运动,实现将补液箱中的液体泵到回收箱中的作用。用。用。

A milling machine with internal circulation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


[0001]本技术属于铣削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

技术介绍

[0002]铣床主要指用铣刀对工件多种表面进行加工的机床。通常铣刀以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0003]因为在铣工件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热量容易损伤铣刀,从而需要冷却液对西工件的地方以及铣刀进行冷却,传统的冷却液经过多次回收利用后会导致冷却的效果越来越低,从而导致降低冷却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旨在解决传统的冷却液经过多次回收利用后会导致冷却的效果越来越低,从而导致降低冷却效果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包括机身和工件加工台,所述机身上安装有正对铣刀端部设置的出液头,所述出液头通过连接管与回收箱连接,所述回收箱的进液口正对工件加工台上的过滤网底部设置,所述回收箱还通过补液机构与补液箱连接,所述补液机构包括调节杆、泵管、吸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吸液管、出液管和调节杆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06]所述吸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泵管和补液箱连通,所述出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泵管和回收箱连通;
[0007]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为滑动部和拉动部,所述拉动部位于泵管外部,所述滑动部将泵管密封且与泵管滑动连接,滑动部的端部通过连杆与半球体的弧面端连接,所述半球体位于吸液管和出液管之间且将吸液管和出液管的连接处封闭,半球体的两端分别为弧面端和直面端,所述直面端与泵管内壁滑动接触,半球体的内腔中设有密封橡胶片,所述密封橡胶片的一侧与半球体的直面端铰接,且密封橡胶片将半球体直面端壳壁开设的进液孔密封,所述半球体的弧面端壳壁上还开设有多个出液孔。
[0008]优选地,所述泵管的两端分别位于补液箱和回收箱中,所述拉动部位于回收箱中且端部通过回收箱壳壁开设的通孔延伸至回收箱外部,所述拉动部与回收箱滑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回收箱的通孔内壁设有与拉动部滑动接触的密封圈。
[0010]优选地,位于回收箱外的所述调节杆端部与把手连接,所述把手朝回收箱的一侧设有把手槽。
[0011]优选地,所述回收箱中还设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转动套和搅拌叶片,所述转动套的外围间隔设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转动套套设在泵管外围且与泵管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套还通过联动组件与调节杆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位于拉动部与滑动部之间的螺纹部,以及与转动套端
部连接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泵管端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螺纹套套设在螺纹部外围且与螺纹部螺纹配合。
[0013]优选地,所述回收箱与的端口处还套设有滤布。
[001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液机构,能够通过往复拉动拉动部,使得半球体在泵管中往复运动,从而能够运用水压,实现将补液箱中的液体泵到回收箱中的作用,进而起到补液的作用;解决传统的冷却液经过多次回收利用后会导致冷却的效果越来越低,从而导致降低冷却效果的问题。
[001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联动机构,能够在往复拉动拉动部的过程中,联动转动套做圆周运动,从而使得通过搅拌叶片对回收箱中冷却液进行混合搅拌的作用,进而使得冷却液的混合以及促进使用过的冷却液冷却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的局部立体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收箱和补液箱内部立体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收箱和补液箱的侧视图;
[0020]图5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1]附图中:1、机身;2、把手;3、调节杆;4、工件加工台;5、过滤网;6、铣刀;7、出液头;8、连接管;9、补液箱;10、回收箱;11、把手槽;12、转动套;13、搅拌叶片;14、泵管;15、吸液管;16、出液管;17、半球体;18、出液孔;19、进液孔;20、密封橡胶片;21、连杆;22、滤布;31、螺纹部;32、滑动部;33、拉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4]如图1

5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包括机身1和工件加工台4,所述机身1上安装有正对铣刀6端部设置的出液头7,所述出液头7通过连接管8与回收箱10连接,所述回收箱10的进液口正对工件加工台4上的过滤网5底部设置,所述回收箱10还通过补液机构与补液箱9连接,所述补液机构包括调节杆3、泵管14、吸液管15和出液管16,所述吸液管15、出液管16和调节杆3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25]所述吸液管15的两端分别与泵管14和补液箱9连通,所述出液管16的两端分别与泵管14和回收箱10连通;
[0026]所述调节杆3的两端分别为滑动部32和拉动部33,所述拉动部33位于泵管14外部,所述滑动部32将泵管14密封且与泵管14滑动连接,滑动部32的端部通过连杆21与半球体17的弧面端连接,所述半球体17位于吸液管15和出液管16之间且将吸液管15和出液管16的连接处封闭,半球体17的两端分别为弧面端和直面端,所述直面端与泵管14内壁滑动接触,半
球体17的内腔中设有密封橡胶片20,所述密封橡胶片20的一侧与半球体17的直面端铰接,且密封橡胶片20将半球体17直面端壳壁开设的进液孔19密封,所述半球体17的弧面端壳壁上还开设有多个出液孔18。
[0027]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废屑的过滤作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箱10与的端口处还套设有滤布22。
[002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铣刀6对工件加工台4上的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回收箱10中的冷却液通过连接管8送到出液头7处,从而通过出液头7起到对铣刀6以及铣刀6的加工处进行冷却的作用(此为现有技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废屑经过过滤网5过滤,较小废屑通过滤布22进行过滤,冷却液回流到回收箱10中,当需要增加回收箱10的浓度时,通过往复拉动拉动部33,使得半球体17在泵管14中往复运动,在半球体17朝吸液管15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水压的作用使得补液箱9中的液体抵住密封橡胶片20,并通过出液孔18流到出液管16处并通过滑动部32挡住,当半球体17朝出液管16运动时,通过水压的作用推动回收箱10朝半球体17的直面端摆动并将进液孔19密封,此时水流会通过出液管16流到回收箱10中,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内循环降温系统的铣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和工件加工台(4),所述机身(1)上安装有正对铣刀(6)端部设置的出液头(7),所述出液头(7)通过连接管(8)与回收箱(10)连接,所述回收箱(10)的进液口正对工件加工台(4)上的过滤网(5)底部设置,所述回收箱(10)还通过补液机构与补液箱(9)连接,所述补液机构包括调节杆(3)、泵管(14)、吸液管(15)和出液管(16),所述吸液管(15)、出液管(16)和调节杆(3)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吸液管(15)的两端分别与泵管(14)和补液箱(9)连通,所述出液管(16)的两端分别与泵管(14)和回收箱(10)连通;所述调节杆(3)的两端分别为滑动部(32)和拉动部(33),所述拉动部(33)位于泵管(14)外部,所述滑动部(32)将泵管(14)密封且与泵管(14)滑动连接,滑动部(32)的端部通过连杆(21)与半球体(17)的弧面端连接,所述半球体(17)位于吸液管(15)和出液管(16)之间且将吸液管(15)和出液管(16)的连接处封闭,半球体(17)的两端分别为弧面端和直面端,所述直面端与泵管(14)内壁滑动接触,半球体(17)的内腔中设有密封橡胶片(20),所述密封橡胶片(20)的一侧与半球体(17)的直面端铰接,且密封橡胶片(20)将半球体(17)直面端壳壁开设的进液孔(19)密封,所述半球体(17)的弧面端壳壁上还开设有多个出液孔(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内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琪王佳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拓天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