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68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由圆形体上胎模和圆形体下胎模组成,在上胎模的中心部位具有与圆形体锻件的上圆台形状尺寸相同的通孔型腔,在下胎模的中心部位具有“T”字形通孔型腔,“T”字形通孔型腔的上部型腔的中下部有一小段与圆形体锻件的圆饼形状尺寸相同,“T”字形通孔型腔的下部型腔与圆形体锻件的下圆台形状尺寸相同,所述上胎模呈“T”字形由盖体和位于盖体底端的芯体组成,合模时,上胎模的盖体盖在下胎模的上端面,上胎模的芯体与下胎模的上部型腔配合,配合后的上胎模和下胎模的内部型腔共同形成圆形体锻件型腔。主要用于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成形。型腔。主要用于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成形。型腔。主要用于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成形。

Round body forging die forg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造模具,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圆形体锻件,特别是带有上、下圆台的圆形体锻件在采用胎模锻造成形时,一般先将预锻坯放入胎模模具的下模型腔,然后将上、下模对中后将上模压至与下模平齐使锻件成形,采用这种方法锻造,由于上模完全嵌入下模中,锻件成形后上、下模易粘模、不易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盖体的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该模具在锻件成形后易于脱模。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由圆形体上胎模和圆形体下胎模组成,在上胎模的中心部位具有与圆形体锻件的上圆台形状尺寸相同的通孔型腔,在下胎模的中心部位具有“T”字形通孔型腔,“T”字形通孔型腔的上部型腔的中下部有一小段与圆形体锻件的圆饼形状尺寸相同,“T”字形通孔型腔的下部型腔与圆形体锻件的下圆台形状尺寸相同,所述上胎模呈“T”字形由盖体和位于盖体底端的芯体组成,合模时,上胎模的盖体盖在下胎模的上端面,上胎模的芯体与下胎模的上部型腔配合,配合后的上胎模和下胎模的内部型腔共同形成圆形体锻件型腔。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通过在上胎模设置盖体和芯体,锻造时盖体盖在下胎模上,芯体与下胎模型腔配合,使锻件成形后不易粘模,而且通过揭开盖体可以很容易把锻件取出。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8]图1是圆形体锻件示意图。
[0009]图2是现有技术中图1所示锻件的胎模锻造模具示意图。
[0010]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圆形体锻件100由圆饼102和位于圆饼102上端面的上圆台101、位于圆饼102下端面的下圆台103组成。
[0012]现有技术中,用于锻造图1所示圆形体锻件100的胎模锻造模具30如图2所示,该胎模锻造模具30由圆形体上模31和圆形体下模32合模后形成,上模31的外圆面完全嵌入下模32的上部圆形型腔内使上模31和下模32的内腔形成了圆形体锻件100的型腔。
[0013]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40由圆形体上胎模10和圆形体下胎模20组成。呈“T”字形的上胎模10由盖体12和位于盖体12底端的芯体13组成,在上胎模10的中心部位具有与圆形体锻件100的上圆台101的形状尺寸相同的通孔型腔11;在下胎模20的中心部位具有“T”字形通孔型腔,“T”字形通孔型腔的上部型腔22的中下部有一小段与圆形体锻件100的圆饼102的形状尺寸相同,“T”字形通孔型腔的下部型腔21与圆形体锻件100的下圆台103的形状尺寸相同。上胎模10和下胎模20合模时,上胎模10的盖体12盖在下胎模20的上端面,上胎模10的芯体13与下胎模20的上部型腔22配合,配合后的上胎模10和下胎模20的内部型腔共同形成了圆形体锻件100的型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体锻件胎模锻造模具,由圆形体上胎模和圆形体下胎模组成,在上胎模的中心部位具有与圆形体锻件的上圆台形状尺寸相同的通孔型腔,在下胎模的中心部位具有“T”字形通孔型腔,“T”字形通孔型腔的上部型腔的中下部有一小段与圆形体锻件的圆饼形状尺寸相同,“T”字形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平陈元奎赵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