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28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入射光线至出射光线上依次衔接的前固定组件、调焦组件、中固定组件、变焦组件和后固定组件;所述前固定组件、调焦组件、中固定组件、变焦组件和后固定组件均通过法兰与一连接底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变焦组件来回运动实现两个定焦镜头的切换变焦,极大程度缩小了整体结构体积与重量,同时能快速的完成两组焦距的切换,解决传统两个定焦镜头体积臃肿的问题、两档变焦镜头重复精度不高的问以及两档变焦镜头切换速度慢的问题,同时在振动环境下能保证光轴偏移量在非常小的方位内。实现镜头小型化和重复精度高的要求。小型化和重复精度高的要求。小型化和重复精度高的要求。

Structure of anti vibration two gear focusing and lens group switching z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光电领域的一种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适用于航海侦察探测防御、城市巡逻、电力电网巡检、警用消防、机载吊舱等摄像光学领域。
[0003]
技术介绍

[0004]为了实现对远近目标的精确定位,传统的两档镜头要么使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要么使用连续变焦镜头实现两档镜头使用要求,然而两个定焦镜头体积太大同时因为需要两个探测器成本太高,连续变焦两档镜头重复性精度达不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而市面上目前的两档切换镜头有采用定焦镜头不同透镜组之间进行切换,该种结构由于切换透镜组件太重容易导致机械定位不准确从而影响两路镜头的光轴重合性。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该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有利于解决传统两个定焦镜头体积臃肿或者两档连续变焦镜头重复精度不高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本技术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入射光线至出射光线上依次衔接的前固定组件、调焦组件、中固定组件、变焦组件和后固定组件;
[0009]所述前固定组件体内依次包括光轴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镜片组和斜置的第一反射镜;所述调焦组件体内设有光轴竖向设置的并可调节在光轴上位置的第一可调焦镜片组;
[0010]所述中固定组件包括呈90度形状的外筒体、设在外筒体拐折部内斜置的第二反射镜和位于外筒体出端的第二固定镜片组,第二反射镜与第一反射镜平行,所述外筒体前端与调焦组件后端同轴衔接;所述变焦组件体内设有光轴水平设置的并可调节在光轴上位置的第二可调焦镜片组,变焦组件的前端与外筒体后端同轴衔接;所述后固定组件体内设有光轴水平设置的第三固定镜片组;
[0011]所述前固定组件、调焦组件、中固定组件、变焦组件和后固定组件均通过法兰与一连接底板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上述调焦组件的第一可调焦镜片组包括调焦主镜筒、调焦镜筒、调焦凸轮以及调焦导钉组件,所述调焦镜筒内装有调焦组镜片和用于锁紧调焦组镜片的调焦压圈,所述调焦镜筒通过控制配合间隙安置在调焦主镜筒内;所述调焦主镜筒外圈设有调焦凸轮通过控制间隙并由调焦凸轮压圈锁紧。
[0013]进一步的,上述调焦导钉组件通过螺纹形式与调焦镜筒连接,所述调焦主镜筒周边设有电机、电位计以及限位开关,由电机驱动调焦凸轮在调焦主镜筒上做圆周运动,并通过调焦导钉组件在调焦主镜筒直线轨迹直槽的限制下,带动调焦镜筒在调焦主镜筒内做规律的往返直线运动。
[0014]进一步的,上述变倍组件的第二可调焦镜片组包括变倍主镜筒、变倍镜筒、变倍凸轮、变倍镜组和变倍导钉组件,所述变倍镜筒内装有变倍镜组和用于锁紧变倍镜组的变倍
压圈,所述变倍镜筒通过人工研磨控制配合间隙安置在变倍主镜筒内。
[0015]进一步的,上述变倍主镜筒周边设有电机、电位计以及限位开关,所述变倍组件的电机选用快速电机,由快速电机驱动变倍凸轮在变倍主镜筒上做圆周运动,并通过变倍导钉组件在变倍主镜筒直线轨迹直槽的限制下,带动变倍镜筒在变倍主镜筒内做规律的往返直线运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光学系统采用两组高清定焦镜头,利用切换变倍组镜片实现两档变焦,使得结构上最大化的缩小;(2)两档切换变焦,同时满足大区域全景搜索与小区域放大观察的需求;(3)切换变倍组镜片实现两档变焦,保证光学系统的最高重复性精度要求同时快速切换。(4)全局增设法兰与连接底板固定,极大程度减小产品在振动环境中由于镜片与机械件的抖动导致光轴的偏移。
[0017]本镜头采用凸轮切换系统,与传统圆弧式、直线式两档切换系统相比,在切换过程中结构运动更平稳,到位更精确,结构更轻巧。
[0018]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0021]图2是图1的左侧剖面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调焦组件主视图;
[0024]图5是图4的左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焦组件立体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变倍组件主视剖面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变倍组件的俯视图;
[002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变倍组件的立体图;
[0029]图中:
[0030]1‑
前固定组件; 2

调焦组件;3

摄像机组件;4

后固定组件;5

变倍组件;6

中固定组件;
[0031]21

调焦主镜筒;22

调焦凸轮;23

调焦镜筒;24

调焦导钉组件。
[0032]31

主镜筒;32

变倍镜筒;33

变倍凸轮;34

变倍镜组;35

连接底座;36

变倍导钉组件。
[0033]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5]本技术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包括从入射光线至出射光线上依次衔接的前固定组件1、调焦组件2、中固定组件6、变焦组件5和后固定组件4;
[0036]所述前固定组件1体内依次包括光轴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镜片组101和斜置的第一反射镜102;所述调焦组件2体内设有光轴竖向设置的并可调节在光轴上位置的第一可调焦镜片组201;所述中固定组件6包括呈90度形状的外筒体601、设在外筒体拐折部内斜置的第二反射镜602和位于外筒体出端的第二固定镜片组603,外筒体601的形状呈90度弯管,第二反射镜602与第一反射镜102平行,所述外筒体前端与调焦组件2后端同轴衔接;所述变焦组件5体内设有光轴水平设置的并可调节在光轴上位置的第二可调焦镜片组501,变焦组件
5的前端与外筒体后端同轴衔接;所述后固定组件4体内设有光轴水平设置的第三固定镜片组401;
[0037]所述前固定组件1、调焦组件2、中固定组件6、变焦组件5和后固定组件4均通过法兰与一连接底板35固定连接,空间上尽可能的减少悬臂现象,结构上大幅度降低整体的固有频率,而且防止产生局部的振幅叠加等,有效提高整体抗振强度。
[0038]所述调焦组件2的第一可调焦镜片组包括调焦主镜筒21、调焦镜筒23、调焦凸轮22以及调焦导钉组件24,所述调焦镜筒23内装有调焦组镜片和用于锁紧调焦组镜片的调焦压圈,所述调焦镜筒23通过人工研磨控制配合间隙安置在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入射光线至出射光线上依次衔接的前固定组件、调焦组件、中固定组件、变焦组件和后固定组件;所述前固定组件体内依次包括光轴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镜片组和斜置的第一反射镜;所述调焦组件体内设有光轴竖向设置的并可调节在光轴上位置的第一可调焦镜片组;所述中固定组件包括呈90度形状的外筒体、设在外筒体拐折部内斜置的第二反射镜和位于外筒体出端的第二固定镜片组,第二反射镜与第一反射镜平行,所述外筒体前端与调焦组件后端同轴衔接;所述变焦组件体内设有光轴水平设置的并可调节在光轴上位置的第二可调焦镜片组,变焦组件的前端与外筒体后端同轴衔接;所述后固定组件体内设有光轴水平设置的第三固定镜片组;所述前固定组件、调焦组件、中固定组件、变焦组件和后固定组件均通过法兰与一连接底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动两档定焦、镜组切换变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组件的第一可调焦镜片组包括调焦主镜筒、调焦镜筒、调焦凸轮以及调焦导钉组件,所述调焦镜筒内装有调焦组镜片和用于锁紧调焦组镜片的调焦压圈,所述调焦镜筒通过控制配合间隙安置在调焦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兆铨康哲恺黄媛黄伟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