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防水透湿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19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面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吸湿防水透湿面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并胶粘的第一基布层、吸湿层、透湿膜及第二基布层,所述吸湿层为亲水纤维无纺布,所述透湿膜为微孔透湿膜或无孔透湿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湿层能够将人体散发的汗汽快速吸收并储存,汗汽在吸湿层的内部快速蔓延至透湿膜的内侧,以使透湿膜内侧的水汽浓度快速增加,从而增大透湿膜内侧与外侧之间的湿度差,进而加快水汽在透湿膜两侧的传输效率,提高面料的透湿效率及透湿效果。透湿效果。透湿效果。

A moisture absorbing,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防水透湿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面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吸湿防水透湿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防护类产品(如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等)的面料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水阻隔和透气透湿性能,通常把提供支撑作用的无纺布和提供阻隔和透湿性能的膜材通过层面复合的形式制作成复合面料进行使用,透湿型的膜材为核心层,具体包括微孔型和无孔形两种。
[0003]微孔型膜材的微孔的孔径大于水蒸气分子而小于水珠的直径,从而起到防水透湿的作用,最常用的是聚乙烯透气膜材料。
[0004]无孔型膜材的透湿原理是利用膜内部的亲水链段或亲水基团,首先将水蒸气吸附并溶解在膜表面,然后在浓度差的推动下,溶解在膜上的汽体分子扩散到膜的另一侧表面,随后进行放湿过程。经过这样“吸湿—扩散—放湿”的过程将人体产生的汗汽从湿度高的一面输送到湿度低的一面,从而达到透湿目的。由于无孔型膜材为均匀致密结构,其防水性来自于自身的连续性和较大的膜面张力。常用的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膜和聚氨酯膜两类。
[0005]但是,无论是微孔膜还是无孔膜,都存在透湿量较低的缺陷。现有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透湿性,一般通过增大微孔膜的孔径,或在对无孔膜上增加有亲水性能的结构或降低膜厚度,然而均存在阻隔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防水透湿面料,其能够有效提高面料的透湿性能的同时,确保面料具有较强的阻隔性能,防止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提高穿戴舒适性。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湿防水透湿面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并胶粘的第一基布层、吸湿层、透湿膜及第二基布层,所述吸湿层为亲水纤维无纺布,所述透湿膜为微孔透湿膜或无孔透湿膜。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湿层为采用藻酸盐或壳聚糖或聚乙烯醇或亲水聚氨酯或超高吸水纤维制备而成的层状结构。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湿层的厚度尺寸为0.1-0.5mm。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湿层的克重范围为10-50g/m2。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湿膜为聚乙烯微孔膜或TPEE透湿膜或 PU透湿膜或TPU透湿膜。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湿膜的厚度尺寸为0.03-0.15mm。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布层及所述第二基布层分别为纺粘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布层及所述第二基布层的克重范围分别为10-
50g/m2。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布层的外侧粘接有聚四氟乙烯纤维层。
[0016]本技术的一种吸湿防水透湿面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在透湿膜的内侧设有吸湿层,吸湿层为亲水纤维无纺布,能够将人体散发的汗汽快速吸收并储存,汗汽在吸湿层的内部快速蔓延至透湿膜的内侧,以使透湿膜内侧的水汽浓度快速增加,从而增大透湿膜内侧与外侧之间的湿度差,进而加快水汽在透湿膜两侧的传输效率,提高面料的透湿效率及透湿效果,同时保证透湿膜具有较强的阻隔性,解决了现有面料难以平衡透湿性与阻隔性的关系以导致无法取得较强的透湿效果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吸湿防水透湿面料还具有轻薄透气、穿着柔软舒适及弹性好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穿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吸湿防水透湿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第一基布层;2、吸湿层;3、透湿膜;4、第二基布层;5、聚四氟乙烯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6]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湿防水透湿面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并胶粘的第一基布层1、吸湿层2、透湿膜3及第二基布层4,吸湿层2为亲水纤维无纺布,透湿膜3为微孔透湿膜3或无孔透湿膜3。其中,第一基布层1、吸湿层2、透湿膜3及第二基布层4中任意相邻两层之间通过现有的胶粘剂进行粘接,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本技术的吸湿防水透湿面料整体结构较为牢固,避免受力拉扯发生分层现象。
[0027]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在透湿膜3的内侧设有吸湿层2,吸湿层2为亲水纤维无纺布,能够将人体散发的汗汽快速吸收并储存,汗汽在吸湿层2的内部快速蔓延至透湿膜3的内侧,以使透湿膜3内侧的水汽浓度快速增加,从而增大透湿膜3内侧与外侧之间的湿度差,进而加快水汽在透湿膜3两侧的传输效率,提高面料的透湿效率及透湿效果,同时保证透湿膜3具有较强的阻隔性,解决了现有面料难以平衡透湿性与阻隔性的关系以导致无法取得较强的透湿效果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吸湿防水透湿面料还具有轻薄透气、穿着柔软舒适及弹性好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穿戴舒适性。
[0028]进一步地,本技术的面料通过在最内侧仅设置第一基布层1最大化地减小了水汽往吸湿层2的移动距离,使得人体散发的汗汽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并胶粘的第一基布层、吸湿层、透湿膜及第二基布层,所述吸湿层为亲水纤维无纺布,所述透湿膜为微孔透湿膜或无孔透湿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为采用藻酸盐或壳聚糖或聚乙烯醇或亲水聚氨酯或超高吸水纤维制备而成的层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的厚度尺寸为0.1-0.5mm。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吸湿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的克重范围为10-50g/m2。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友强丁超张龙飞李振华魏金刚杨方强余小鸽陈平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