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高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70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高压电路,在电压转换模块上设置两个不同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分别对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采集端、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进行电压检测,判断此时接入的电压值及交流输入模块是否正常输出,当为高压时,高电压经电压转换模块转换后给主控制单元供电,使其控制负载及相关元件不工作,当为工作电压时,电压经电压转换模块转换后给主控制单元供电,控制开关电路导通,交流输入模块正常输出给电压转换模块,使负载及相关元件正常工作,对电路及电机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用更加安全。使用更加安全。使用更加安全。

Anti high voltage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高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保护
,具体涉及防高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无刷电机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不同使用环境对无刷电机的性能要求也不同。为提高无刷电机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在系统中增加各种保护电路,例如过电压、低电压、过流、过热等保护电路。
[0003]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同的设备可能会使用到不同的输入电压,如果出现插错的情况,例如插错高压输入,系统又在没有设计高压检测或设置防高压电路等措施的情况下,一旦启动可能会导致无刷电机及对应的系统电路出现异常,甚至会出现系统电路损坏、电机烧毁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提出的防高压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的防高压电路,包括主控制单元、开关电路、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及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交流输入模块、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分别与主控制单元、交流输入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分别与主控制单元、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采集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分别与主控制单元、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主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第三电压检测单元分别与主控制单元、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交流输入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采集端与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继电器的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部、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静触点与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的连接处与交流输入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
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与接地端之间依次串接第三电阻、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主控制单元之间串接第五电阻。
[0010]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与接地端之间依次串接第四电阻、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主控制单元之间串接第六电阻。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部为第一采集端,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采集端与第一采集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部与接地端之间依次串接第七电阻、第一电容,所述第八电阻、第七电阻的连接处与接地端之间串接第九电阻,所述第七电阻与第一电容的连接处与主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部为第二采集端,所述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采集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部与接地端之间依次串接第十一电阻、第二电容,所述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的连接处与接地端之间串接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与第二电容的连接处与主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三电容、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为第三采集端,所述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三采集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接地端之间依次串接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三电容,所述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的连接处与接地端之间串接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五电阻、第三电容的连接处与接地端之间串接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十五电阻、第三电容的连接处与主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制单元为单片机。
[0015]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提供的防高压电路,在电压转换模块上设置两个不同的输入端,初始状态,开关电路断开,通过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对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采集端进行电压检测,判断此时接入的电压值,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对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进行电压检测,判断交流输入模块是否正常输出,当检测到插错高压时,开关电路保持断开状态,交流输入模块不导通,无法正常输出,高电压从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经电压转换模块转换成低电压后给主控制单元供电,主控制单元根据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控制负载及相关元件不工作;当检测到没插错高压时,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经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后为主控制单元供电,主控制单元根据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使开关电路导通,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及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均可以通过电压转换给主控制单元供电,主控制单元根据第二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交流输入模块输出工作电压的信息,控制负载及相关元件正常工作,能及时检测到插错电源的情况,使系统安全启动,对电路及电机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高压电路的结构原理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控制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路及供电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及第三电压检测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2]附图标记如下:
[0023]1、主控制单元,2、开关电路,3、第一电压检测单元,4、供电单元,41、交流输入模块,411、整流桥,412、滤波模块,42、第一电压转换模块,43、第二电压转换模块,5、第二电压检测单元,6、第三电压检测单元,保险丝F1,第一继电器J1,第二继电器J2,第一开关管Q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高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单元(1)、开关电路(2)、第一电压检测单元(3)、第二电压检测单元(5)及供电单元(4),所述供电单元(4)包括交流输入模块(41)、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交流输入模块(41)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输入模块(41)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2)分别与主控制单元(1)、交流输入模块(41)、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3)分别与主控制单元(1)、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采集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5)分别与主控制单元(1)、交流输入模块(4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主控制单元(1)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高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压检测单元(6),所述第三电压检测单元(6)分别与主控制单元(1)、交流输入模块(41)的输入端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高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转换模块(42)、第二电压转换模块(43),所述交流输入模块(41)、第一电压转换模块(42)、第二电压转换模块(43)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42)的电压采集端与第一电压检测单元(3)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42)的第一输入端与交流输入模块(4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4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交流输入模块(41)的输入端、开关电路(2)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42)的输出端与开关电路(2)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43)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单元(1)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高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2)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继电器的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部、交流输入模块(41)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静触点与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的连接处与交流输入模块(41)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分别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同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