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4151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若第一换热器处于结霜临界状态,则打开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热管理系统运行于第二工作模式,压缩机、第一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流通制冷剂,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部流通冷却液,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与第二换热部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降低第一换热器处的热量交换,从而延缓或避免了第一换热器进入结霜状态,使得压缩机延迟进入或不进入停机保护状态,出风温度不会升高或升高不明显,改善压缩机停机保护状态下出风有异味问题。机停机保护状态下出风有异味问题。机停机保护状态下出风有异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系统运行制冷工况时,室内蒸发器处于低温状态,室内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会低于空气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流经室内蒸发器表面时会凝结成水珠,室内蒸发器会处于潮湿的状态。室内蒸发器所处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室内蒸发器的表面的水珠靠自然风干挥发掉较难,久而久之,极易滋生细菌和霉菌。若压缩机停机,出风温度上升,出风会有异味。
[0003]相关技术中,若室内蒸发器使用超过一定时间,在空调系统停止运行后,强制开启鼓风机对室内蒸发器吹风,加速其表面水分蒸发。但是,在环境温度不高,且乘客舱制冷负荷需求相对较小时,室内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低于结霜保护值,此时,压缩机会停机保护,空调箱的出风温度升高,导致异味较为明显,在此情况下,无法采用强制开启鼓风机吹风加速表面水分蒸发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善压缩机停机保护状态下出风有异味问题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截止状态,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一换热器吸收热量;
[0007]若所述第一换热器处于结霜临界状态,则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部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与第二换热部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0008]本申请中,热管理系统运行第一工作模式时,若第一换热器处于结霜临界状态,通过打开第二节流装置,热管理系统运行于第二工作模式,使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与第二换热部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降低第一换热器处的热量交换,从而延缓或避免了第一换热器进入结霜状态,使得压缩机延迟进入或不进入停机保护状态,出风温度不会升高或升高不明显,改善压缩机停机保护状态下出风有异味问题。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申请热管理系统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框图示意图;
[0010]图2是如图1所示热管理系统中热管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申请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2]图4是本申请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3]图5是本申请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4]图6是本申请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7是图6示出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0016]图8是热管系统运行第二工作模式前,判断第一换热器是否处于临界结霜状态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7]图9是热管系统运行第二工作模式前,判断电池组件是否处于低温保护状态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10是热管系统运行第二工作模式后,判断第一换热器是否处于临界结霜状态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9]图11是热管系统运行第二工作模式后,判断电池组件是否处于低温保护状态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0021]本申请提出一种应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热管理系统100包括热管理装置101和控制装置102,控制装置102与热管理装置101的部分部件电连接,控制装置102对热管理装置101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可选地,热管理系统100可以应用于车辆,或室内如住宅、车库、商场等。
[0022]以上述热管理系统100应用于车辆为例,热管理系统100包括舱体200,如乘客舱等,热管理系统100用于满足舱体侧的制热或制冷需求。
[0023]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热管理装置101包括第二冷却液系统50、第一冷却液系统60以及制冷剂系统70,第二冷却液系统50的部分部件与控制装置102电连接,控制装置102控制第二冷却液系统50的运行状态,以循环第二冷却液。第一冷却液系统60的部分部件与控制装置102电连接,控制装置102控制第一冷却液系统60的运行状态,以循环第一冷却液。制冷剂系统70的部分部件与控制装置102电连接,控制装置102控制制冷剂系统70的运行状态,以循环制冷剂(如低温或高温制冷剂等)。第二冷却液系统50、第一冷却液系统60以及制冷剂系统70之间相互不连通。
[0024]热管理装置101包括多通阀10、出风装置20以及换热装置30。多通阀10用于调节流入出风装置20的流量和流入换热装置30的流量(如制冷剂或冷却液的流量等),多通阀10的出口与出风装置20和换热装置30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多通阀10受控于控制装置102,以调节多通阀10的开度比例。出风装置20与舱体200热交换,如流入出风装置20内的制冷剂或冷却液与舱体200热交换等,满足舱体侧的制热或制冷需求。换热装置30与第一冷却液系统60热交换,如流入换热装置30内的制冷剂或冷却液与第一冷却液系统60热交换等,满足第一冷却液系统60的部件的制热或制冷需求,或者与大气环境中热交换。
[0025]控制装置102与多通阀10电连接,控制装置102通过控制多通阀10的开度比例,以控制流向出风装置20的流量在总流量中的占比,可以实现在压缩机的转速不能再降低时,可以在不关闭压缩机的情况下满足舱体侧的制热需求或制冷需求,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
[0026]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多通阀10包括第一多通阀11以及第二多通阀12,出风装置20包括第三换热器21和第一换热器22,换热装置30包括第四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第一多通阀11与控制装置102电连接,受控于控制装置102,用于调节流向第三换热器21的流量和流向第四换热器31的流量(如第一冷却液流量),第一多通阀11可选为三通阀,一个入口用于通入流体,一个出口与第三换热器21连通,另一个出口与第四换热器31连通。第二多通阀12与控制装置102电连接,受控于控制装置102,用于调节流向第一换热器22的流量与流向第二换热器32的流量(如制冷剂流量),第二多通阀12可选为三通阀,一个入口用于通入另一流体,一个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2连通,另一个出口与第四换热器31连通。
[0027]本实施例中,第一多通阀11和第三换热器2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截止状态,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一换热器吸收热量;若所述第一换热器处于结霜临界状态,则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部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与第二换热部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若所述第一换热器不处于所述结霜临界状态,或所述热管理系统切换至其他工作模式,则所述热管理系统退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若所述第一换热器处于结霜临界状态,且所述压缩机的实时转速小于或者等于最低转速,则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反之,则所述热管理系统继续运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若所述第一换热器不处于所述结霜临界状态,或所述热管理系统切换至其他工作模式,或所述压缩机的实时转速大于最低转速,则所述热管理系统退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之前,判断所述第一换热器是否处于结霜临界状态,包括如下步骤: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的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所述第一换热器处于所述结霜临界状态;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或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的持续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则所述第一换热器不处于所述结霜临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系统设定值。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之后,判断所述第一换热器是否处于所述结霜临界状态,包括如下步骤: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所述第一换热器不处于所述
结霜临界状态;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或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绿能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