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果蔡雪丽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414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准备模块、前测模块、训练模块以及后测模块。其中准备模块根据用户特点,自主确定训练对象;训练模块将注意转移的神经节律理论与传统训练方式相结合,利用基于认知的神经夹带和知觉敏感性减弱的关键节点,针对注意偏向及其两个子成分:注意增强、注意解除困难进行训练;前后测模块使用传统点探测任务确定用户对特定刺激的注意偏向、注意增强与注意解除困难水平,对于同一行为指标,若后测值小于前测值,则说明训练有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用户的特定注意偏向进行针对性、高效率的训练,显著提升注意偏向训练的有效性及稳定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注意偏向训练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技术。

技术介绍

[0002]注意偏向指个体对环境中的某类刺激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而对于特定刺激的注意偏向被证明与焦虑、抑郁、物质成瘾、药物依赖等问题有关。注意偏向训练是对个体的注意偏向加以改变或矫正的系统化训练程序。由于该训练基于计算机操作,成本较低且无侵入性和副作用,因而被广泛使用。
[0003]近年来,改良的点探测训练(Dot probe training, DPT)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注意偏向训练技术,其目的在于通过训练让受试者将注意力从偏向刺激上移开。该任务具体可以区分注意偏向的两个子成分:注意增强和注意解除困难。注意增强指注意力更容易或更快地被某类刺激吸引;注意解除困难指注意力被吸引后,难以从该类刺激上转移到其他刺激。但现阶段已有的注意偏向训练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训练结果不稳定、训练低效,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可靠的神经科学规律的支撑。
[0004]为了有效提高现有点探测训练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着眼于注意转移的前沿理论——神经节律理论。该理论认为theta神经节律将神经活动组织成知觉敏感性增强或减弱的交替状态。当知觉敏感性减弱时,个体表现出对当前注意位置的感觉加工的减弱,从而增加了注意转移到其他位置的可能性。因而,本专利技术将theta神经节律与传统点探测训练相结合,利用其知觉敏感性减弱这一关键节点使得传统训练中将注意从偏向刺激上移开的过程事半功倍,从而显著提升注意偏向训练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新技术,可根据用户自身注意偏向的特点,灵活确定训练对象,且利用基于认知的神经夹带和知觉敏感性减弱的关键节点,对注意偏向进行针对性、高效率的训练。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系统和方法,包括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在注意偏向评估及训练时供用户进行行为测试。在每一个行为测试模块内均设有供用户进行行为测试的任务范式。
[0007]准备模块,在注意偏向评估之前,根据用户自身特点明确其注意偏向的刺激类型,确定注意偏向评估和训练所用图片材料。
[0008]前测模块,在注意偏向评估时,用于确定用户注意偏向的基线水平。
[0009]训练模块,在注意偏向训练时,用于将用户的注意偏向转移至目标刺激类型。用户使用电脑进行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首先呈现0.5秒的注视点;接下来呈现0.05秒的(非)注意偏向图片(源于准备模块根据用户注意偏向的刺激类型所确定的图片材
料),随后呈现0.083秒的空屏;之后重复呈现11次0.05秒(非)注意偏向图片与0.083秒空屏的组合,然后呈现第13次0.05秒的(非)注意偏向图片。这13次刺激以theta节律呈现,通过神经夹带技术诱导出theta节律的神经振荡。随后呈现0.017秒的空屏使下一个目标落在theta神经节律中知觉敏感性减弱的相位上,促使注意转移;接着呈现0.05秒的非注意偏向图片,然后呈现0.083秒的空屏,接着呈现0.05秒的注意偏向图片与非注意偏向图片的图片对(在屏幕左右对称方呈现,位置随机),然后呈现0.083秒的空屏,然后在出现过两张图片的任一位置上随机呈现一个探测点
“●”
,要求用户对探测点
“●”
位置在保证正确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按键反应,探测点在左侧用左手食指按下“F”键,探测点在右侧用右手食指按下“J”键,用户做出按键反应后,接着会随机出现要求用户判断之前闪烁呈现的(非)注意偏向图片性质的任务,若闪烁非注意偏向图片按
“↑”
键,闪烁注意偏向图片
“↓”
键,直到用户按键反应后,接着呈现1秒的空屏,随即进入下一个训练试次;用户先进行16个试次的练习,熟悉训练程序后,进入正式训练。正式训练有4个组块,每个组块64个试次,每个组块内部试次随机,每完成一个组块的训练可适当休息3

5分钟,一次训练总时长约30分钟。
[0010]后测模块,在注意偏向评估时,用于确定用户接受训练后的注意偏向水平,并与前测模块的基线水平进行比较,判断训练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 反应时的采集简单方便,成本较低,使用电脑就可以实现,容易进入普通家庭,可居家完成注意偏向训练;2. 本专利技术相对以往注意偏向训练技术进行改进,融合神经夹带理论和注意的theta神经节律理论,有效提升了注意偏向训练中注意转移的效率;3. 根据用户特点,自主确定训练对象,有效提高注意偏向训练的针对性,对焦虑、抑郁、恐惧、成瘾及其他不良注意偏向的训练均适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流程图。
[0013]图2为传统点探测训练流程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技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1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系统和方法,如上述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在注意偏向评估及训练时供用户进行行为测试。在每一个行为测试模块内均设有供用户进行行为测试的行为实现任务范式。参见图1,共4个模块,分别为准备模块、前测模块、训练模块和后测模块。
[0017](1)准备模块,在注意偏向评估之前,根据用户自身特点明确其注意偏向的刺激类型,确定注意偏向评估和训练所用图片材料。
[0018]用户根据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专业机构的相关建议,明确自己对某类刺激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偏向,进而确定后续训练所使用的材料。材料共包含三类图片:第一类为偏向图
片,即与存在注意偏向的刺激直接相关的图片;第二类为非偏向图片,即与该刺激所属同类但对用户而言属于不会产生注意偏向且相对而言性质更积极的刺激图片(如对酒精饮品存在注意偏向的个体而言,酒精

其他饮料),或与该刺激所属不同类但从特定角度看与偏向刺激作用一致且相对而言性质更积极的刺激图片(如从奖赏角度看,对网络相关刺激存在注意偏向的个体而言,网游、网聊

美食、运动);第三类为中性图片,即与该刺激所属同类但对用户而言属于不会产生注意偏向且性质中性的刺激图片(如对负性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偏向的个体而言,负性情绪面孔

中性情绪面孔),或与该刺激完全无关的刺激图片(如对药物存在注意偏向的个体而言,药物

工具)。上述三类图片,至少各50张,并使用图片处理软件统一处理,保证关键信息位于图片中央,尽量减弱图片中无关信息的干扰,图片分辨率为 2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系统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4个模块:准备模块:明确用户注意偏向的刺激类型,确定训练所用的图片材料;前测模块:使用传统点探测任务确定注意偏向的基线水平;训练模块:接受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后测模块:使用传统点探测任务确定训练后的注意偏向水平,并与训练前的基线水平进行比较。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系统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准备模块,根据用户自身特点明确其注意偏向的刺激类型,确定注意偏向评估和训练所用图片材料;用户根据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专业机构的相关建议,明确自己对某类刺激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偏向,进而确定后续训练所使用的材料;网络搜索三类图片材料:第一类为偏向图片,即与存在注意偏向的刺激直接相关的图片;第二类为非偏向图片,即与该刺激所属同类但对用户而言属于不会产生注意偏向且相对而言性质更积极的刺激图片(如对酒精饮品存在注意偏向的个体而言,酒精

其他饮料),或与该刺激所属不同类但从特定角度看与偏向刺激作用一致且相对而言性质更积极的刺激图片(如从奖赏角度看,对网络相关刺激存在注意偏向的个体而言,网游、网聊

美食、运动);第三类为中性图片,即与该刺激所属同类但对用户而言属于不会产生注意偏向且性质中性的刺激图片(如对负性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偏向的个体而言,负性情绪面孔

中性情绪面孔),或与该刺激完全无关的刺激图片(如对药物存在注意偏向的个体而言,药物

工具);上述三类图片,至少各50张,并使用图片处理软件统一处理,保证关键信息位于图片中央,尽量减弱图片中无关信息的干扰,图片分辨率为 260
ꢀ×ꢀ
300 ,整体色调一致。3.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注意偏向训练系统和方法,其特征在于训练模块,用于将用户的注意偏向转移至目标刺激类型;包含注意偏向训练的行为程序,即基于theta神经节律的点探测任务范式实现,具体流程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峰李果蔡雪丽
申请(专利权)人:李果蔡雪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