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大勤专利>正文

无源电子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11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源电子控制器,含有无源控制电极a、b、c的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开关电路,控制电路通过磁感应、光电偶合控制触发电路;触发电路连接开关电路;通过无源控制电极b分别与a、c的短接来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或保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磁、光隔离,对负载实现无节点、大电流控制,控制电极可直接作为探头,如接温度、压力、位移传感器等,实现检测与控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抗振等优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开关,具体涉及无源电子控制器,属自动化控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自动控制的开关多为有源或磁力控制,其结构复杂,成本高,还存在易冒火花等不安全因素。如中国专利98227008公开的“自动控制开关”由永磁体、干簧管和转换开关组成,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端无须另接任何电源便可驱动高电压、大电流负载的无源电子控制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无源电子控制器,有开关电路、触发电路和含有无源控制电极a、b、c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无源控制电极a、b、c和触发电路次级线圈(B-2)的磁感应和光电三极管(DG)的光电偶合控制触发电路可控硅(MCR2)的通断,触发电路的可控硅(MCR2)控制开关电路的可控硅(MCR1)的通断;通过无源控制电极b分别与a、c的短接或断开来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或保持。所述开关电路由可控硅MCR1、电阻R、电容C组成;可控硅MCR1并联R、C电压吸收保护电路,并与负载RL串联于电源之间,MCR1的控制端接触发电路的一端。所述触发电路由桥式电路D1-D4、可控硅MCR2、线圈B、线圈B-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光二极管D、状态指示灯DE和三极管BG组成;可控硅MCR2的正极接桥式电路D1、D2的负端,MCR2的负极接节点A,节点A一路接桥式电路D3、D4的正端和分别接线圈B、线圈B-1的一端,还有一路接电容C2一端;可控硅MCR2的控制极接三极管BG的基极与线圈B-1一端;三极管BG的发射极接电容C2、电容C1的一端和光二极管D负端,三极管BG的集电极接线圈B的另一端;光二极管D正极依次串接电阻R3、状态指示灯DE、电阻R2和接桥式电路D1、D2的一端。所述控制电路由光电三极管BG0、控制电极a、b、c,线圈B-2、整流二极管D5、泄放电阻R6、基极电阻R5、电源滤波电容C3和复位电容C4组成;光电三极管BG0与光电二极管D组成光电偶合器DG;光电三极管BG0的基极连接节点F,节点F一端接控制电极b,控制电极b一端接复位电容C4,一端接基极电阻R5;光电三极管GB0的发射极接电容滤波C3、基极电阻R5、泄放电阻R6、控制电极a至直流负端;控制电极c接电源正端。所述电路可制成集成模块形式。本技术由于控制电路与其它电路之间采用磁、光隔离,对负载实现无节点、大电流控制,开关过程中无火花,且无须加任何外接元器件即可实现对负载的开、关、保持控制;控制端a、b、c最大短路电流小于85微安,工作电流小于2微安,开路电压小于3伏。控制端与电源端绝缘电阻大于500MΩ,控制端与电源端电隔离,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电压适应范围宽,以市电为例当电压在80~400V之间变化时仍可正常工作。而且,本技术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抗振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各种自动控制系统中,特别适于防腐、防爆等特殊要求的使用。控制电极可直接作为探头,如接温度、压力、位移传感器等,实现检测与控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原理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无源电子控制器,有开关电路、触发电路和含有无源控制电极a、b、c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无源控制电极a、b、c和触发电路次级线圈(B-2)的磁感应和光电三极管(DG)的光电偶合控制触发电路可控硅(MCR2)的通断,触发电路的可控硅(MCR2)控制开关电路的可控硅(MCR1)的通断;通过无源控制电极b分别与a、c的短接来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或保持。结合图2,对本技术的电路原理作如下描述1、(主回路)开关电路由双向可控硅MCR1、电阻R、电容C组成;双向可控硅MCR1并联R、C电压吸收保护电路并与负载RL串联于电源之间,MCR1的控制端接触发电路的一端。2、触发电路由桥式电路D1-D4、可控硅MCR2、线圈B、线圈B-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光二极管D、状态指示灯DE和三极管BG组成;可控硅MCR2的正极接桥式电路D1、D2的负端,MCR2的负极接节点A,节点A一路接桥式电路D3、D4的正端和分别接线圈B、线圈B-1的一端,还有一路接电容C2一端;可控硅MCR2的控制极接三极管BG的基极与线圈B-1一端;三极管BG的发射极接电容C2、电容C1的一端和光二极管D负端,三极管BG的集电极接线圈B的另一端;光二极管D正极依次串接电阻R3、状态指示灯DE和电阻R2,桥式电路D1、D2的一端。3、控制电路由光电三极管BG0、控制电极a、b、c,线圈B-2、整流二极管D5、泄放电阻R6、基极电阻R5、电源滤波电容C3和复位电容C4组成。光电三极管BG0与光电二极管D组成光电偶合器DG,可为整体器件。光电三极管BG0的基极连接节点F,节点F一端接控制电极b,控制电极b一端接复位电容C4,一端接基极电阻R5;光电三极管GB0的发射极分别接电容滤波C3、基极电阻R5、泄放电阻R6、控制电极a至直流负载,控制电极c接电源正端。工作过程接通电源,由于电容C4的充电作用光电三极管BG0导通,负载不能得电。开时,只有将电极b与电极a连接,DG的光电三极管BG0截止,线圈B-2中直流电流消失,线圈B-1触发电压上升触发MCR2导通,MCR1导通负载得电;此时断开b、a电极的连接,由于MCR2导通使E-A点两端电压下降,DG的光电二极管D的光亮度减弱,输出控制端DG的光电三极管BG0保持截止,MCR1将保持导通状态。去掉泄放电阻R6、复位电容C4控制器即成为通电负载得电。关时当电极b连接电极c时,光电三极管BG0导通,流过线圈B-2直流电流导致触发电路线圈B-1触发电压下降,MCR2关断,则MCR1关断,R2-A点两端电压升高,DG的光电二极管D发光,此时断开控制端电极b、c,DG的光电三极管BG0将保持导通,MCR2、MCR1保持关断状态。以上过程利用磁、光与主电源的隔离实现对负载的控制。如果不须保持功能,可将a与b常接,再与c短接或断开即可实现对负载的得电或断电控制。如图3所示,本技术在外壳上设置无源控制电极a、b、c和输出端1、2,其电路封装在外壳内,通过无源控制电极a、b、c短接来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即呈低阻或高阻输出(实现负载的通电或断电)。如电极a、b、c分别作为探头,由b分别接通或断开a、c,即可完成被控负载的得电、断电和保持状态。权利要求1.无源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有开关电路、触发电路和含有无源控制电极a、b、c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无源控制电极a、b、c和触发电路次级线圈(B-2)的磁感应和光电三极管(DG)的光电偶合控制触发电路可控硅(MCR2)的通断,触发电路的可控硅(MCR2)控制开关电路的可控硅(MCR1)的通断;通过无源控制电极b分别与a、c的短接或断开来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或保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由可控硅MCR1、电阻R、电容C组成;可控硅MCR1并联R、C电压吸收保护电路,并与负载RL串联于电源之间,MCR1的控制端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源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有开关电路、触发电路和含有无源控制电极a、b、c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无源控制电极a、b、c和触发电路次级线圈(B-2)的磁感应和光电三极管(DG)的光电偶合控制触发电路可控硅(MCR2)的通断,触发电路的可控硅(MCR2)控制开关电路的可控硅(MCR1)的通断;通过无源控制电极b分别与a、c的短接或断开来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或保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大勤
申请(专利权)人:石大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