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时释热型器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62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时释热型器皿,包括器皿本体以及与器皿本体配合的器皿盖,器皿本体包括外壳、隔热层、产热装置和盛物内胆;产热装置包括蒙皮、导液通道、产热腔体和产热介质;导液通道包括流质进出通道、输运流道和毛细通道,输运流道与流质进出通道连通,用于将流质的粘性流动过渡为毛细流动;毛细通道连通输运流道和产热腔体,用以将流质缓慢地虹吸至产热腔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肋片阵组对导液通道进行分级而逐步构造毛细通道和产热腔体,利用毛细虹吸效应控制流质流量,延缓流质和产热介质间的吸附释热过程,实现了较长时间稳恒物品温度的功用。功用。功用。

A long-term exothermic ve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时释热型器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热设备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长时释热型器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加热型器皿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其结构形式一般包括盛装容器和电气加热元件。工作时,电气加热元件控制加热体加热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盛装容器,由盛装容器再将热量传递给待加热物品,从而满足为物品长时加热保温的需求。例如,申请号201821974513.2的专利设计了一种可拆卸电加热体的电加热器皿;申请号200810120108.9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皿过热保护控制器组件预防器皿在电加热过程中的过度加热;申请号201821406571.5的专利采用石墨烯加热片与电池导线相连,实现加热;申请号201820257886.1的专利中加热过程所需的热量是由加热体将蓄电池提供的电能转化而成;申请号201820257886.1的专利通过在加热器皿内部设有金属片的非金属器皿底座与磁感组相匹配形成感应涡流,实现对器皿的感应加热。在现有的电加热型中,热量连续不断地输入器皿通常是通过使用电源接线方式或者内置电池方式为电气加热元件提供电能而实现电加热过程。但是,使用电源接线方式不仅增加了用户在使用时受电击的危害,也不能满足在断电或者野外无电情况下对物品长时加热保温的需求;使用内置电池方式通常面临电池容量受限问题,可满足短时加热但不能满足长时加热需要,一般来说电池重量也较大,不利于用户携带。因此,优化和改变现有加热器皿的能源提供方式,针对在断电、不方便用电或者野外无电情况下对物品(例如食品、药品等)长时加热保温的需求,已经成为取热设备亟需解决的难题。
[0003]吸附热储存是实现器皿长时释热的一种优选技术。吸附热储存是利用吸附剂与吸附质在解吸/吸附过程中伴随有大量的热能吸收/释放从而进行能量的储存与释放,储热密度高达800(kJ/kg)以上。申请号202110277121.0的专利通过空气的水分与混入吸湿盐的吸附基质的吸附/解吸作用实现了开式的储热;申请号20211096234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钙镁基热化学吸附储热材料,储热密度达到1400(kJ/kg);申请号201911164047.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孔粘土复合碱土金属无机盐复合化学吸附材料;申请号201911164047.0的专利利用吸水性无机盐的热化学吸附储热装置以期实现对电能的合理利用。然而,由于现有的吸附储热装置没有控制吸附剂的反应量以达到对吸附反应中释热过程的控制,该吸附释热过程往往是短时、高热通量式的热量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以实现较长时间范围内稳恒待加热物品温度的目的长时释热型器皿。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时释热型器皿,包括器皿本体以及与所述器皿本体相配合的器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器皿本体包括外壳、隔热层、产热装置和盛物内胆;所述产热装置布置在所述
隔热层的内腔中;所述产热装置包括蒙皮、导液通道、产热腔体和填充在所述产热腔体内部的产热介质,在所述导液通道内注入用于与所述产热腔体内的产热介质形成吸附释热过程的流质;所述导液通道包括流质进出通道、输运流道和毛细通道,所述流质进出通道布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流质进出通道分置于所述产热装置的两个侧端;所述输运流道与所述流质进出通道连通,用于将流质的粘性流动过渡为毛细流动;所述毛细通道连通所述流质输运流道和所述产热腔体,用于将流质缓慢地虹吸至所述产热腔体内以延缓流质和所述产热介质所形成的固

液吸附释热模块的吸附释热过程。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在断电、不方便用电或者野外无可用电情况下对物品长时加热保温的需求,结合吸附热储存技术,通过对导液通道进行分级的方法逐步构造毛细通道和产热腔体,利用毛细虹吸效应控制流质流量,延长流质(即吸附剂)和产热介质(即吸附质)间的吸附释热过程,因而实现较长时间范围内稳恒待加热物品温度的目的。
[0007]所述隔热层为常温下导热系数等于或小于为0.2(W/(K
×
m))的隔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泡沫塑料、超细玻璃棉以及高硅氧棉。
[0008]所述导液通道是由具有规则排列特征的肋片阵组与所述蒙皮配合形成具有3种层次尺寸宽度的流质通道,具体地,第1级流质通道为所述流质进出通道,第2级流质通道为所述输运流道,第3级流质通道为所述毛细通道;所述3种层次尺寸宽度的流质通道中的第i级尺寸宽度与第i+1级尺寸宽度之间满足L
i
/L
i+1
=2
n
的关系,其中,i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2的整数,n为范围在0与2之间的有理数。
[0009]所述肋片阵组的横截面图案为条纹分布式形貌,具体地,该肋片阵组的左右两端平行设置有所述流质进出通道,沿两端部的所述流质进出通道上间隔分布并连通所述输运流道,所述输运流道设有2
m
条流道,其中m为小于等于8的整数,从所述输运流道上排列出微细通道开口相互联结形成所述毛细通道。
[0010]所述肋片阵组的横截面图案为脉络分布式形貌,该肋片阵组的左右两端平行设置有所述流质进出通道,沿两端部的所述流质进出通道的中间位置再连通一条中部的所述流质进出通道,沿中部的所述流质进出通道上间隔分布并连通所述输运流道,所述输运流道设有3*2
k
条流道,其中k为小于等于7的整数,从所述输运流道上排列出微细通道开口相互联结形成所述毛细通道。
[0011]所述固

液吸附释热模块具体为流质为水的水吸附释热模块,所述水吸附释热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无机盐

水吸附释热模块、复合吸附剂

水吸附释热模块。
[0012]所述无机盐

水吸附释热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卤盐

水吸附释热模块、硫酸盐

水吸附释热模块以及硅铝酸盐

水吸附释热模块。
[0013]所述硅铝酸盐

水吸附释热模块具体为沸石

液态水吸附释热模块。
[0014]所述沸石为由均匀微孔分子筛的细微沸石颗粒堆积固结后制备而成具有微小孔隙的固体。
[00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吸附剂与吸附质在解吸/吸附过程中伴随有大量的热能吸收/释放从而进行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特性,通过肋片阵组规则排列成一系列微肋结构形成具有三种尺寸宽度的流质通道,即流质进出通道、输运流道以及毛细通道,逐渐将流质的粘性流动过渡为毛细流动,以期达到利用毛细虹吸效应以延长器皿工作时间的目的;其次,肋片
阵组的横截面图案可设置为条纹分布式形貌或脉络分布式形貌,通过优化流质流动通道以减少流动阻力,消除固

液吸附释热模块中不反应死角,进一步提高固

液吸附释热模块中的均温特性,保证系统在储能和释能过程高效进行;最后,借助毛细通道将流质缓慢地虹吸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时释热型器皿,包括器皿本体以及与所述器皿本体相配合的器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器皿本体包括外壳、隔热层、产热装置和盛物内胆;所述产热装置布置在所述隔热层的内腔中;所述产热装置包括蒙皮、导液通道、产热腔体和填充在所述产热腔体内部的产热介质,在所述导液通道内注入用于与所述产热腔体内的产热介质形成吸附释热过程的流质;所述导液通道包括流质进出通道、输运流道和毛细通道,所述流质进出通道布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流质进出通道分置于所述产热装置的两个侧端;所述输运流道与所述流质进出通道连通,用于将流质的粘性流动过渡为毛细流动;所述毛细通道连通所述流质输运流道和所述产热腔体,用于将流质缓慢地虹吸至所述产热腔体内以延缓流质和所述产热介质所形成的固

液吸附释热模块的吸附释热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时释热型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通道是由具有规则排列特征的肋片阵组与所述蒙皮配合形成具有3种层次尺寸宽度的流质通道,具体地,第1级流质通道为所述流质进出通道,第2级流质通道为所述输运流道,第3级流质通道为所述毛细通道;所述3种层次尺寸宽度的流质通道中的第i级尺寸宽度与第i+1级尺寸宽度之间满足L
i
/L
i+1
=2
n
的关系,其中,i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2的整数,n为范围在0与2之间的有理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时释热型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片阵组的横截面图案为条纹分布式形貌;该肋片阵组的左右两端平行设置有所述流质进出通道,沿两端部的所述流质进出通道上间隔分布并连通所述输运流道,所述输运流道设有2
m
条流道,其中m为小于等于8的整数,从所述输运流道上排列出微细通道开口相互联结形成所述毛细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时释热型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片阵组的横截面图案为脉络分布式形貌,该肋片阵组的左右两端平行设置有所述流质进出通道,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好梁震涛唐敖孙明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艾科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