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灭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53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灭火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灭火器,能够适用于发动机舱弯曲的间隙,从而将灭火内容物准确的传递至火源处,从而实现灭火的目的,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包括消防器主体、金属纤维编织层、石棉填充层、轴承圈和限位条,所述消防器主体喷射口处设有与其连通的软管,所述金属纤维编织层设于软管外部并包裹所述软管,所述石棉填充层填充于金属纤维编织层和软管的间隙内,数个所述轴承圈套设于金属纤维编织层侧面并与其构成转动副,相邻的轴承圈向对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两端均可卡入限位槽内与其形状匹配。入限位槽内与其形状匹配。入限位槽内与其形状匹配。

A vehicle mounted fire extinguis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灭火器


[0001]本技术涉及灭火器
,具体为一种车载灭火器。

技术介绍

[0002]灭火器(Fire extinguisher)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灭火器内放置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灾。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内装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的火灾起因而设。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险。
[000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乘用车销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然而汽车消防防护技术仍较为薄弱导致汽车火灾的发生量居高不下。最常见的汽车消防防护是在汽车上搭载灭火器,但由于该类灭火器为通用型灭火器,对于汽车火灾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例如发生在发动机舱内的起火由于通用型灭火器不易进入发动机弯曲的的缝隙,灭火效果极差,且由于软管需插入间隙才能灭火使得软管过于接近火源,高温环境下软管会快速损坏,研发一种新型的车载用灭火器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灭火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消防器主体、金属纤维编织层、石棉填充层、轴承圈和限位条,所述消防器主体喷射口处设有与其连通的软管,所述金属纤维编织层设于软管外部并包裹所述软管,所述石棉填充层填充于金属纤维编织层和软管的间隙内,数个所述轴承圈套设于金属纤维编织层侧面并与其构成转动副,相邻的轴承圈向对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两端均可卡入限位槽内与其形状匹配。/>[0006]优选的,各个所述轴承圈等距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软管采用阻燃橡胶材质制成。
[0008]优选的,限位条为金属材质。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条的形状包括直线型、弧线形和折线型。
[0010]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灭火器,金属纤维编织层与石棉填充层配合能够提高软管的耐高温性能,同时避免软管受热后快速损坏导致软管无法喷射消防器主体内装填的内容物;当软管需要插入发动机舱弯曲的间隙内时,使用者可根据缝隙的类型选择不同形状的限位条,将限位条两端分别卡入轴承圈上的限位槽,此时软管的形状将被固定呈现一定角度,使用者利用这带有一定角度的软管能够准确地将灭火内容物绕过弯曲的间隙对准火源,实现灭火的目的。
[0012]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发动机舱弯曲的间隙,从而将灭火内容物准确的传递至火源处,从而实现灭火的目的,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构造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截面构造示意图(局部);
[0016]图中:消防器主体

1、软管

11、金属纤维编织层

2、石棉填充层

3、轴承圈

4、限位槽

41、限位条

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8]结合图1

2,一种车载灭火器,包括消防器主体1、金属纤维编织层2、石棉填充层3、轴承圈4和限位条5,所述消防器主体1喷射口处设有与其连通的软管11,所述金属纤维编织层2设于软管11外部并包裹所述软管11,所述石棉填充层3填充于金属纤维编织层2和软管11的间隙内,数个所述轴承圈4等距套设于金属纤维编织层2侧面并与其构成转动副,相邻的轴承圈4向对面上设置有限位槽41,所述限位条5两端均可卡入限位槽41内与其形状匹配。
[0019]所述软管11指的是质地软、能够弯曲的管状部件,在实施中采用阻燃橡胶材质制成。
[0020]所述限位条5指的是起到限位作用的条状部件,在实施中采用金属材质,其具体的的形状包括但不仅限于直线型、弧线形和折线型。
[0021]本技术工作原理:金属纤维编织层2与石棉填充层3配合能够提高软管11的耐高温性能,同时避免软管11受热后快速损坏导致软管11无法喷射消防器主体1内装填的内容物;当软管11需要插入发动机舱弯曲的间隙内时,使用者可根据缝隙的类型选择不同形状的限位条5,将限位条5两端分别卡入轴承圈4上的限位槽41,此时软管11的形状将被固定呈现一定角度,使用者利用这带有一定角度的软管11能够准确地将灭火内容物绕过弯曲的间隙对准火源,实现灭火的目的。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灭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防器主体(1)、金属纤维编织层(2)、石棉填充层(3)、轴承圈(4)和限位条(5);所述消防器主体(1)喷射口处设有与其连通的软管(11);所述金属纤维编织层(2)设于软管(11)外部并包裹所述软管(11);所述石棉填充层(3)填充于金属纤维编织层(2)和软管(11)的间隙内;数个所述轴承圈(4)套设于金属纤维编织层(2)侧面并与其构成转动副,相邻的轴承圈(4)向对面上设置有限位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水清蒋水顺蒋佳欣潘燕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民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