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束散热罩及发动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39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涉及发动机组领域的聚束散热罩及发动机组,该聚束散热罩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副壳体,副壳体连通主壳体的空心腔室,副壳体的一侧设有出风口,主壳体中设有用于连接风机输出端的进风部,主壳体中还设有朝向发动机组的出风部,该聚束散热罩将主壳体中的进风部与轴流风机的输出端连接,轴流风机产生的气流经过进风部进入壳体部中,并在气流不断涌入的推动作用下,从朝向发动机组的副壳体/和主壳体的出风部中输出向发动机组,使设备在较小的空间内尽心良好的散热,一方面气流的导向精准,提高散热的效率,另一方面,倒流后的气流也极大限度的降低了杂乱气流所产生的噪音,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使用和推广。和推广。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束散热罩及发动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组领域,具体是一种聚束散热罩及发动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及发动机组是一种常用的动力输出装置,其在连续工作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散热处理,以此来保持其处于良好、稳定的工作状态,常用的对发动机组进行散热冷却的手段是采用风机。
[0003]轴流风机是一种常用的发动机组用风机,其设置在发动机组内输出气流对发动机组进行散热;在实际使用时,轴流风机工作产生的气流在发动机组的密闭安装空间内由于缺乏导向产生较大的噪音,同时散热的效率也大打折扣,因此,需要一种提升解决该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束散热罩及发动机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聚束散热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副壳体,所述副壳体连通主壳体的空心腔室,副壳体的一侧设有出风口,主壳体中设有用于连接风机输出端的进风部,主壳体中还设有朝向发动机组的出风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壳体上的出风部为一个或多个。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风机的辅助连接结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连接结构为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布在出风部所在的端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连接结构包括引风罩筒、固定圈束和套筒,所述引风罩筒安装在主壳体的出风部处,引风罩筒连接环状的套筒,套筒包裹安装在轴流风机的输出端外侧,固定圈束设置在套筒的外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的内侧还设有弹性胶圈。
[0012]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该聚束散热罩的发动机组,所述发动机组的一侧设有若干朝向发动机组的聚束散热罩。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轴流风机的输出端一侧安装该聚束散热罩,将主壳体中的进风部与轴流风机的输出端连接,轴流风机产生的气流经过进风部进入壳体部中,并在气流不断涌入的推动作用下,从朝向发动机组的副壳体/和主壳体的出风部中输出向发动机组,使设备在较小的空间内尽心良好的散热,一方面气流的导向精准,提高散热的效率,另一方面,倒流后的气流也极大限度的降低了杂乱气流所产生的噪音,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聚束散热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聚束散热罩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聚束散热罩的侧视图。
[0017]图4为聚束散热罩的俯视图。
[0018]图5为聚束散热罩中固定圈束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主壳体;110、壳体部;120、出风部;130、进风部;2、副壳体;3、引风罩筒;4、固定圈束;5、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聚束散热罩,包括对风机气流进行导向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1和副壳体2,所述副壳体2连通主壳体1的空心腔室,副壳体2的一侧设有出风口,主壳体1中设有用于连接风机输出端的进风部130,主壳体1中还设有朝向发动机组的出风部120;在具体的安装时,在轴流风机的输出端一侧安装该聚束散热罩,将主壳体1中的进风部130与轴流风机的输出端连接,轴流风机产生的气流经过进风部130进入壳体部110中,并在气流不断涌入的推动作用下,从朝向发动机组的副壳体2/和主壳体1的出风部120中输出向发动机组,使设备在较小的空间内尽心良好的散热,一方面气流的导向精准,提高散热的效率,另一方面,倒流后的气流也极大限度的降低了杂乱气流所产生的噪音。
[0023]进一步的,所述主壳体1上的出风部120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不仅实现气流更加平顺的输出,同时还能以兼顾到所需的多个散热环节,实现重点覆盖,提高对发动机组散热工作的整体控制。
[0024]更进一步的,所述主壳体1上设有用于连接风机的辅助连接结构,所述辅助连接结构为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布在出风部120所在的端面上,在进行安装时,通过主壳体1上安装孔和与其相互配合的螺丝实现在风机输出端的固定,使风机产生的气流顺利的进入主壳体1中。
[0025]实施例2:
[0026]请参阅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辅助连接结构包括引风罩筒3、固定圈束4和套筒5,所述引风罩筒3安装在主壳体1的出风部120处,引风罩筒3连接环状的套筒5,套筒5包裹安装在轴流风机的输出端外侧,固定圈束4设置在套筒5的外侧,通过固定圈束4对套筒5的连接进行加固,从而通过套筒5和固定圈束4的配合,实现与轴流风机输出端的连接;
[0027]此外,所述套筒5的内侧还设有弹性胶圈,在提升套筒5与轴流风机接触安装效果的同时,还起到吸收和缓冲振动传递的效果,使聚束散热罩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0028]实施例3
[002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应用上述的聚束散热罩的发动机组,该发动机组利用上述的聚束散热罩进行必要的散热,在提升风机送风利用率的同时,还降低整体装置的噪音,提高发动机组的综合品质。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束散热罩,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1)和副壳体(2),所述副壳体(2)连通主壳体(1)的空心腔室,副壳体(2)的一侧设有出风口,主壳体(1)中设有用于连接风机输出端的进风部(130),主壳体(1)中还设有朝向发动机组的出风部(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束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上的出风部(120)为一个或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束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上设有用于连接风机的辅助连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束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结构为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布在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赛琼王立新李强熊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同发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