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25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及电机。每个定子槽内设置有6层矩形导体;所述定子绕组在发卡端的连接路径为:1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1号导体连接,且采用组合跨距的跨距方式;2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3号导体连接,且仅采用整距的跨距方式;4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5号导体连接,且采用组合跨距的跨距方式;6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6号导体连接,且仅采用整距的跨距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每相绕组各支路的元件数量相同,各支路经过的相槽数和层数均相同,基本实现了各支路反电势相位相同,大小相同,各支路首末端的电阻电感相同,实现了三相绕组的均衡布置。实现了三相绕组的均衡布置。实现了三相绕组的均衡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技术介绍

[0002]扁线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电磁噪音小等优点,但随着电机工作转速越来越高,扁线电机在高频电流工作下的交流损耗问题越来越受到行业重视。
[0003]三相扁线电机绕组一般由多个并联支路组成,当各支路绕组经过的扁线矩形导体所在层位或相位不同时,各支路之间会产生明显的相位差或电感不均匀,导致各支路中产生环流问题。绕组各支路的环流问题是目前扁线电机交流损耗大的最突出问题。另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一般采用8极设计,当电机绕组并联支路数等于3时,行业内要保证三相绕组的各支路的均衡布置一直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上沿其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定子槽,每个所述定子槽内设置有6层矩形导体,同一定子槽内的各层矩形导体沿定子铁芯径向依次排布;
[0005]所述定子绕组为三相绕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上沿其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定子槽,每个所述定子槽内设置有6层矩形导体,同一定子槽内的各层矩形导体沿定子铁芯径向依次排布;所述定子绕组为三相绕组;所述定子绕组的极数为8或8的倍数;每相绕组的支路数为3或3的倍数;所述定子绕组在发卡端的连接路径为:1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1号导体连接,且采用组合跨距的跨距方式;2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3号导体连接,且仅采用整距的跨距方式;4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5号导体连接,且采用组合跨距的跨距方式;6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6号导体连接,且仅采用整距的跨距方式;所述定子绕组在焊接端的连接路径为:1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2号导体连接,3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4号导体焊接,5号导体和另一定子槽中的6号导体焊接,且均仅采用整距的跨距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跨距是指采用整距、第一短距、第二短距、第一长距和第二长距中的两种或多种跨距;所述整距、第一短距、第二短距、第一长距和第二长距的计算公式为:C1=Z/P;C2=C1

2;C3=C1

1;C4=C1+1;C5=C1+2;其中,C1为整距,C2为第一短距,C3为第二短距,C4为第一长距,C5为第二长距,Z为定子铁芯上的定子槽数,P为定子绕组的极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路由一组或多组小单元组合串连和/或并联构成;一组所述小单元组合包含一个小单元E、一个小单元F、一个小单元G和一个小单元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当引出线在焊接端出线时,在小单元E部分,定子绕组在发卡端采用整距与第一长距组合的跨距方式;在小单元F部分,定子绕组在发卡端采用整距与第一长距组合的跨距方式;在小单元G部分,定子绕组在发卡端采用整距与第一短距组合的跨距方式;在小单元H部分,定子绕组在发卡端采用整距、第一短距和第二短距组合的跨距方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芳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易唯科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