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322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包括:在避雷器上设置运行电压测量端和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运行电压测量端用于采集作用于避雷器上的三相运行电压,获取相电压参数;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用于采集流经避雷器的三相全电流信号,获取电流参数;根据由运行电压测量端和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获取的相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测试数据,该测试数据包括相位差、阻性电流峰值、容性电流峰值以及各次谐波分量中的一个或多个,将测试数据与对应的典型值进行对比,判断避雷器的运行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较为全面的反映氧化锌避雷器的整体运行状况,受电网系统电压波动影响较小,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优异且准确度高等优点。确度高等优点。确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监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避雷器主要用于限制系统中的过电压。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一旦发生雷击或过电压等异常情况,为避免相关电力设备绝缘受损,避雷器可以将高电压引入地面,从而迅速降低加载在被保护设备上的大电压,以实现对相关电力设备绝缘性的保护,进而保证电力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自20世纪初期,避雷器诞生以来,经历近百年的研究应用和技术革新,避雷器的整体性能有了重大进步。其中,凭借优异的非线性特性,氧化锌避雷器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避雷器。
[0003]凭借氧化锌避雷器的广泛应用,由于雷击过电压造成的电网事故率大大减少。因此,对氧化锌避雷器的综合性能进行常态化监测,成为电网系统运维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变电站数目多、一线测试人员少以及检测工作费时费力等问题,成为氧化锌避雷器性能监测工作的一大痛点。
[0004]目前氧化锌避雷器性能监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0005]1、全电流法
[0006]全电流法采用在氧化锌避雷器的接地通路中串联一个交流电表,来实现对流过避雷器的总泄漏电流(全电流)的测量。总的泄露电流中容性电流分量Ic由避雷器的固有电容决定,其值基本不变,故总泄露电流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避雷器中阻性电流分量的变化。因此,通过检测该电流变化,即可实现对避雷器整体性能的判别。
[0007]全电流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且对于较为严重的避雷器故障,可以很好的检测、识别,但由于阻性电流分量只占总泄露电流中的很小一部分,故该方法对于避雷器的前期或轻微故障(如慢性受潮)不敏感、检测准确度不高,且该检测方法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0008]2、三次谐波法
[0009]三次谐波法的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其通过在三相避雷器的接地通路中串联一个电流互感器CT,来实现对避雷器三相总泄露电流的测量。避雷器正常运行时,对于测量到的三相总泄露电流而言,不考虑电网谐波影响,总泄露电流中的基波电流分量由于各差120
°
而相互抵消,故实际测量的即为三相的三次谐波电流之和;当某一相避雷器出现故障时,该相的基波电流分量会明显增大,从而导致基波分量无法完全抵消,进而引起测量到的总泄露电流显著增大。
[0010]三次谐波法具有现场安装简便,所需设备较少的特点,且无须采集系统电压,即可直接获得流经氧化锌避雷的谐波电流分量。但由于不同避雷器的三次谐波阻性分量和总阻性电流分量的关系不尽相同以及电网系统自身中存在的谐波干扰,导致该方法的测量存在一定误差,且该方法无法直接判断出具体哪一相避雷器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检测快速、灵敏度优异且准确度高的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在避雷器上设置运行电压测量端和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所述运行电压测量端用于采集作用于避雷器上的三相运行电压,获取相电压参数;所述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用于采集流经避雷器的三相全电流信号,获取电流参数;
[0015]根据由运行电压测量端和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获取的相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测试数据,该测试数据包括相位差、阻性电流峰值、容性电流峰值以及各次谐波分量中的一个或多个,将测试数据与对应的典型值进行对比,判断避雷器的运行状态。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运行电压测量端包括相电压采集设备、第一调理模块、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第一GPS授时模块、第一微控制器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第一GPS授时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调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相电压采集设备和第一模数转换模块,所述相电压采集设备安装在避雷器的三相电源线上;
[0017]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首先在第一GPS授时模块的设定条件下,驱动相电压采集设备采集作用于避雷器上的三相运行电压,并经过第一调理模块进行信号调理以及经过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进行模数转换后,进行运算处理,获取相电压参数;最后将相电压参数通过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人机交互终端,在人机交互终端中进行避雷器运行状态的评估。
[0018]进一步地,所述相电压参数包括相电压信号的基波幅值、各谐波分量及初相位。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对模数变换后的数据再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数据转换到频域中进行分析,获取相电压参数。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为STM32微控制器。
[0021]进一步地,所述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包括全电流采集设备、第二调理模块、第二模数转换模块、第二GPS授时模块、第二微控制器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第二GPS授时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二调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全电流采集设备和第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全电流采集设备安装在避雷器的三相电源线上;
[0022]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模块首先在第二GPS授时模块的设定条件下,驱动全电流采集设备采集作用于避雷器上的三相全电流信号,并经过第二调理模块进行信号调理以及经过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进行模数转换后,获取电流参数;最后将电流参数通过第二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人机交互终端,在人机交互终端中进行避雷器运行状态的评估。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模块为STM32微控制器。
[0024]进一步地,采用相电压和基波电流的相角差,对避雷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6]本专利技术结合了基波法和三次谐波法的主要优点,其通过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实现对避雷器上运行电压和避雷器总泄露电流的同时采集,经模/数转换后,再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上述信号转换到频域中进行分析,通过一定的运算处理,即可分离出所需要的阻性电
流基波及各次谐波分量,进而实现对氧化锌避雷器整体性能的检测、判别。
[0027]根据测量到的阻性电流基波分量、阻性电流峰值以及各次谐波分量等各项参数,谐波分析法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氧化锌避雷器的整体运行状况。同时,该方法受电网系统电压波动影响较小,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优异且准确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提供的三次谐波法的测量原理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A相避雷器的测试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避雷器上设置运行电压测量端和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所述运行电压测量端用于采集作用于避雷器上的三相运行电压,获取相电压参数;所述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用于采集流经避雷器的三相全电流信号,获取电流参数;根据由运行电压测量端和避雷器全电流检测端获取的相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测试数据,该测试数据包括相位差、阻性电流峰值、容性电流峰值以及各次谐波分量中的一个或多个,将测试数据与对应的典型值进行对比,判断避雷器的运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电压测量端包括相电压采集设备、第一调理模块、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第一GPS授时模块、第一微控制器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第一GPS授时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调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相电压采集设备和第一模数转换模块,所述相电压采集设备安装在避雷器的三相电源线上;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首先在第一GPS授时模块的设定条件下,驱动相电压采集设备采集作用于避雷器上的三相运行电压,并经过第一调理模块进行信号调理以及经过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进行模数转换后,进行运算处理,获取相电压参数;最后将相电压参数通过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人机交互终端,在人机交互终端中进行避雷器运行状态的评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胡正勇徐湘忆任茂鑫李忠谭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