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抗静电复合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1310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抗静电复合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在熔融纺丝过程中,将纳米银颗粒吹喷到采用熔融纺丝方法纺出且未完全冷却的芯丝上,使纳米银颗粒黏着在芯丝的表面上和/或使纳米银颗粒镶嵌在芯丝的表层,制成中间纱;然后将棉纱和羊毛纱分别包缠在中间纱上,制成抗菌抗静电复合纱;该方法制成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在具备较为优异的抗菌和抗静电功能基础上,还具备优异的耐久性,各功能在织造或使用过程中不易失效,而且适于连续性生产,工艺更简单。工艺更简单。工艺更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抗静电复合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纱线的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静电复合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织物面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功能多样化方面。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面料大受欢迎,但是其实现方式主要通过浸渍、涂覆各种功能性助剂,以及与各种功能性纱线混合加捻来完成,部分也有采用将各种功能性助剂加入纤维原料中进行纺丝制备功能性纤维。然而,浸渍、涂覆极大地影响了面料的柔韧性和透气性,而且容易在织造或使用过程中脱落;混合加捻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浸渍、涂覆方式所带来的问题,但是当需要多种功能性同时兼具时,不同功能性纱线之间的结合能力难以保证,容易造成复合纱线的力学性能下降,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力学性能陡降;将功能性助剂加入原料中进行混合纺丝纺出功能性纤维的方式可以较好地避免功能性缺失问题,但是该种方式由于功能性助剂是掺混在纤维内部,则不仅需要较大量的功能性助剂,成本较高,而且还可能对纤维本身的基础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目前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连续生产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成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在具备较为优异的抗菌和抗静电功能基础上,还具备优异的耐久性,各功能在织造或使用过程中不易失效,而且适于连续性生产,工艺更简单。
[0004]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法制成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
[0005]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法制成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在制备毛衫、冲锋衣里料、书包里料、枕头套中的应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抗静电复合纱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07]在熔融纺丝过程中,将纳米银颗粒吹喷到采用熔融纺丝方法纺出且未完全冷却的芯丝上,使所述纳米银颗粒黏着在所述芯丝的表面上和/或使所述纳米银颗粒镶嵌在所述芯丝的表层,制成中间纱;然后将棉纱和羊毛纱分别包缠在所述中间纱上,制成所述抗菌抗静电复合纱。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芯丝采用聚氨酯颗粒熔融纺丝制成,所述聚氨酯颗粒的密度为1.1

1.4cm3,硬度为70

90A。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熔融纺丝过程中,可以将聚氨酯颗粒与助剂混合加入熔融纺丝机进行纺丝,助剂包括但不限于抗氧剂、热稳定剂等,聚氨酯颗粒、助剂的添加质量之比为100∶1

5。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熔融纺丝过程中,熔融纺丝机的上、中、下三温区温度分别为50

70℃、180

200℃、100

120℃。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熔融纺丝的纺丝速度为20

40m/min,控制所述纳米银颗粒的吹喷重量为2

3mg/min,所述芯丝的细度为80~120μm。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纳米银颗粒的吹喷方向与所述芯丝的运动方向相同。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纳米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

50nm。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在熔融纺丝过程中,所述芯丝由采用多喷头进行纺丝并纺出的多根子丝加捻构成,所述加捻的捻度为10
°‑
30
°
,并且在加捻的过程中或加捻后将纳米银颗粒吹喷到所述芯丝上。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的多根子丝在距离所述多喷头的喷出口2

5cm处结合并加捻。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中间纱采用如下生产装置进行制备:
[0017]所述生产装置包括:双螺杆熔融纺丝机构、纳米银颗粒吹喷机构,所述双螺杆熔融纺丝机构包括熔融纺丝机本体、与所述熔融纺丝机本体连通的喷头,所述纳米银颗粒吹喷机构包括纳米银颗粒承载器、用于导通纳米银颗粒的导通管、用于抽吸出所述纳米银颗粒承载器内纳米银颗粒的抽吸组件、用于将所述抽吸组件抽吸出的纳米银颗粒通过气流带走并吹喷到所述芯丝上的压空组件,所述抽吸组件、所述压空组件、所述纳米银颗粒承载器分别与所述导通管连通,所述纳米银颗粒通过所述抽吸组件从所述纳米银颗粒承载器内抽出并在所述压空组件的带动下经所述导通管吹喷到所述芯丝上;
[0018]所述喷头包括至少一个熔融喷丝口,所述导通管包括纳米银颗粒喷出口,所述的至少一个熔融喷丝口与所述纳米银颗粒喷出口并排设置且出口方向相同。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螺杆熔融纺丝机构的上、中、下三温区温度分别为50

70℃、180

200℃、100

120℃。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抽吸组件包括负压腔、设置在所述负压腔内且用于形成负压的风扇,所述负压腔与所述导通管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用于过滤纳米银颗粒的过滤网,该过滤网仅允许气流通过。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过滤网上包裹一层纤维素滤布,进一步防止纳米银颗粒被吸入所述负压腔内。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空组件包括气压发生器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压发生器、所述导通管连通的压缩空气导入管。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空气导入管与所述导通管连通的位置相比所述负压腔与所述导通管连通的位置更靠近所述纳米银颗粒喷出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空组件的气压为0.1

0.2MPa。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将棉纱和羊毛纱分别包缠在所述中间纱上之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向包覆后所获纱线上滴加有机溶剂的工序,然后烘干,获得所述抗菌抗静电复合纱。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乙醚、乙酸乙酯、氯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采用热风机或烘箱进行,温度可以为60

80℃。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棉纱、所述羊毛纱均可以由各自成分的多根纤维组分构成,构成方式可以为加捻,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构成数量。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多组分的羊毛纱和棉纱依次交替包缠到中间纱上,不仅可赋予一定的保暖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抗起毛起球特性,大极大地提高了纱线的附加价值。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一种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一种上述所述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在制备冬季服饰、户外用品、功能性面料,如毛衫、冲锋衣里料、书包里料、枕头套等中的应用。
[002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静电复合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熔融纺丝过程中,将纳米银颗粒吹喷到采用熔融纺丝方法纺出且未完全冷却的芯丝上,使所述纳米银颗粒黏着在所述芯丝的表面上和/或使所述纳米银颗粒镶嵌在所述芯丝的表层,制成中间纱;然后将棉纱和羊毛纱分别包缠在所述中间纱上,制成所述抗菌抗静电复合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采用聚氨酯颗粒熔融纺丝制成,所述聚氨酯颗粒的密度为1.1

1.4cm3,硬度为70

90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纺丝的纺丝速度为20

40m/min,控制所述纳米银颗粒的吹喷重量为2

3mg/min,所述芯丝的细度为80

12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颗粒的吹喷方向与所述芯丝的运动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

50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静电复合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熔融纺丝过程中,所述芯丝由采用多喷头进行纺丝并纺出的多根子丝加捻构成,所述加捻的捻度为10
°‑
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菊珍任美荣任哲微何宇刘宇清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新三养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