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医舌面诊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6646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医舌面诊断装置,涉及中医舌面诊断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滑槽二,所述滑槽二内设有宽度调节装置,所述宽度调节装置上套接有两个高度调节装置,两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沿宽度调节装置的中部镜像分布;两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之间设有脸托装置,所述脸托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齿条上设有移动拍摄装置。该舌面诊断装置可以对拍摄角度进行微调来寻找最佳的舌面拍摄角度,让医生能够在远距离的条件下清晰看到患者的舌面状态,从而提高了诊断效率。从而提高了诊断效率。从而提高了诊断效率。

A new diagnostic device for tongue surfa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中医舌面诊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舌面诊断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中医舌面诊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药药效慢,但对于人体的损害微小,且能根除病原,因此中医对于治疗慢性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但望闻问切需要足够的临床医学经验,因此对于资历较浅的医生来说需要很长时间来掌握,而采用医疗设备来辅助进行望闻问切的看病过程,则能够大大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0003]现有的舌面诊断装置只能改变脸托的高度,并且不能固定,但是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只能对患者口腔一个角度进行摄像观测,在诊断过程中,为了更清晰的观察到舌面的情况,往往需要患者转动头部或舌头来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这样会大大降低诊断效率,所以亟需一种能够调节拍摄角度和高度的舌面诊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中医舌面诊断装置,该舌面诊断装置可以对拍摄角度进行微调来寻找最佳的舌面拍摄角度,让医生能够在远距离的条件下清晰看到患者的舌面状态,从而提高了诊断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中医舌面诊断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滑槽二,所述滑槽二内设有宽度调节装置,所述宽度调节装置上套接有两个高度调节装置,两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沿宽度调节装置的中部镜像分布;两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之间设有脸托装置,所述脸托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齿条上设有移动拍摄装置;
[0006]所述脸托装置包括支撑托、两条皮带、两个固定板和两个海绵垫,所述支撑托的两端与两条皮带分别连接,两条所述皮带远离支撑托的端部与两个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远离高度调节装置的侧壁与两个海绵垫分别固定连接;
[0007]所述移动拍摄装置包括摄像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底部与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底部与移动装置连接;
[0008]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摄像机、摄像按钮、数据传输头、多个补光灯、转动块和连接块;多个所述补光灯沿着摄像机拍摄端环形分布;所述摄像按钮位于摄像机的顶部,所述摄像机的端部与数据传输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和连接块均与摄像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套接于角度调节装置上,所述连接块与角度调节装置铰接;
[0009]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控制箱体、固定轴、两个固定块、升降套筒、螺纹杆三、伺服电机四和伺服电机五;所述伺服电机四与控制箱体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三的底
部与伺服电机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套筒套接于螺纹杆三上,所述升降套筒的顶部穿过控制箱体的顶部与连接块铰接;所述控制箱体的顶部与两个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套接于固定轴上;所述伺服电机五的输出端与控制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五与移动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块、滚动齿轮、转动杆、轴承三和伺服电机三;所述伺服电机五与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壁与齿条的两侧壁触接;所述伺服电机三和轴承三分别与凹槽的两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三的输出端与转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伺服电机三的端部与轴承三固定连接,所述滚动齿轮套接于转动杆上,所述滚动齿轮与齿条的顶部啮合。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脸托装置的两端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固定连接,同时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套接于宽度调节装置上,这样可以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防止在诊断过程中患者的头部摆动;将滚动齿轮与齿条啮合,可以使整个摄像装置沿着齿条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根据不同患者来调节摄像装置的位置,从而寻找最佳拍摄位置;将伺服电机五的输出端与控制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可以对摄像机的水平角度进行微调;将转动块套接于固定轴上,同时升降套筒与连接块铰接,可以实现对摄像机的竖直方向进行调节,这样可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提高了舌面拍摄清晰度,达到提高诊断效率的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宽度调节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二、螺纹杆二和轴承二;所述伺服电机二和轴承二分别与滑槽二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二的两端分别与伺服电机二的输出端和轴承二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均套接于螺纹杆二上,且两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沿螺纹杆二的中部镜像对称分布。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同时套接于螺纹杆二上,通过伺服电机二的转动来带动螺纹杆二转动,实现对两个高度调节装置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杆二上设有两段反向螺纹,且两段螺纹沿螺纹杆二的中部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分别套接于两段螺纹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套接于两个反向螺纹段上,从而实现伺服电机二转动来调节两个高度调节装置之间的距离。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移动支撑杆、伺服电机一、滑块、螺纹杆一和轴承一;所述移动支撑杆套接于螺纹杆二上,且所述移动支撑杆可沿滑槽二滑动,所述移动支撑杆内设有开口向脸托装置方向的滑槽一,所述伺服电机一与滑槽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一与滑槽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一的输出端与螺纹杆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一的底部与轴承一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套接于螺纹杆一上,所述滑块与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滑块套接于螺纹杆一上,这样可以通过伺服电机一转动来带动螺纹杆一转动,来实现对脸托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来达到最佳的诊断高度,提供了患者的舒适度。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顶部设有显示控制面板,所述底板的侧壁设有控制处理器和电源线插口。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板上安装显示控制面板,同时底板的侧壁安装控制
处理器和电源线插口,这样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显示控制面板来对患者的头部和摄像机的位置进行电动调节,提高了诊断拍摄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将脸托装置的两端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固定连接,同时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套接于宽度调节装置上,这样可以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防止在诊断过程中患者的头部摆动;
[0022]2.将滚动齿轮与齿条啮合,可以使整个摄像装置沿着齿条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根据不同患者来调节摄像装置的位置,从而寻找最佳拍摄位置;
[0023]3.将伺服电机五的输出端与控制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可以对摄像机的水平角度进行微调;
[0024]4.将转动块套接于固定轴上,同时升降套筒与连接块铰接,可以实现对摄像机的竖直方向进行调节,这样可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提高了舌面拍摄清晰度,达到提高诊断效率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医舌面诊断装置,包括底板(9),其特征是:所述底板(9)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滑槽二(8),所述滑槽二(8)内设有宽度调节装置,所述宽度调节装置上套接有两个高度调节装置,两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沿宽度调节装置的中部镜像分布;两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之间设有脸托装置,所述脸托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底板(9)上设有齿条(24),所述齿条(24)的长度方向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齿条(24)上设有移动拍摄装置;所述脸托装置包括支撑托(10)、两条皮带(12)、两个固定板(14)和两个海绵垫(15),所述支撑托(10)的两端与两条皮带(12)分别连接,两条所述皮带(12)远离支撑托(10)的端部与两个固定板(14)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14)与两个高度调节装置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14)远离高度调节装置的侧壁与两个海绵垫(15)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拍摄装置包括摄像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底部与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底部与移动装置连接;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摄像机(23)、摄像按钮(19)、数据传输头(33)、多个补光灯(18)、转动块(22)和连接块(26);多个所述补光灯(18)沿着摄像机(23)拍摄端环形分布;所述摄像按钮(19)位于摄像机(23)的顶部,所述摄像机(23)的端部与数据传输头(3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22)和连接块(26)均与摄像机(2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22)套接于角度调节装置上,所述连接块(26)与角度调节装置铰接;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控制箱体(20)、固定轴(17)、两个固定块(21)、升降套筒(37)、螺纹杆三(36)、伺服电机四(35)和伺服电机五(34);所述伺服电机四(35)与控制箱体(20)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三(36)的底部与伺服电机四(3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套筒(37)套接于螺纹杆三(36)上,所述升降套筒(37)的顶部穿过控制箱体(20)的顶部与连接块(26)铰接;所述控制箱体(20)的顶部与两个固定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2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22)套接于固定轴(17)上;所述伺服电机五(34)的输出端与控制箱体(20)的底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岳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