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39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其包括有回灌井管和填充层,所述回灌井管为焊接钢管,其自上而下分别为高出段、固定层井管段、封闭层井管段、滤管段和沉砂管段;滤管段的外侧壁包裹过滤网,所述填充层包括填充于滤管段和沉砂管段外侧的过滤填充层、于封闭层井管段外侧的封闭填充层和固定层井管段外侧的固定填充层,沉砂管段内部填充封底层。施工时,先采用地质钻机钻出成孔直径比回灌井管大的井孔,再将包扎好过滤网的回灌井管放入井孔,然后向回灌井管外侧从下至上依次施工填充层,最后向回灌井底填充封底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和工效高等特点,可有效提高基坑外的水位回灌质量和效率。效提高基坑外的水位回灌质量和效率。效提高基坑外的水位回灌质量和效率。

A reinjection well structure for deep rock stra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回灌法控制基坑降水的施工
,具体是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深基坑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便于土方开挖需对基坑内地下水进行降水作业,而基坑外的水位也会相应有一定的下降,为防止基坑外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或者建筑物变形开裂,需施工一定数量的回灌井,通过回灌井对基坑外地层回灌一定的水量来保证原水位的动态平衡,从而避免了危险发生。
[0003]目前行业内对回灌井的施工作业方式和回灌井的结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对不同地层情况采用针对性的结构型式,尤其未能有适用于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回灌井的工效,为此,研究一种用于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和工效高等特点,并可有效提高基坑外的水位回灌质量和效率。
[0005]本技术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用于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包括有直径为100~200mm的回灌井管和填充于回灌井管外侧的填充层,所述回灌井管为焊接钢管,其自上而下分别为高出段、固定层井管段、封闭层井管段、滤管段和沉砂管段;其中高出段位于地面以上,其余各段位于地面以下。
[0007]所述高出段的长度为1~2m,所述固定层井管段的长度为1~3m,固定层井管段的外侧填充厚度为80~200mm的素混凝土构成固定填充层。
[0008]所述封闭层井管段的长度为1~3m,其外侧填充厚度为80~200mm的止浆袋(塑料袋内装0.5∶1的水泥浆液)构成封闭填充层。
[0009]所述滤管段的长度至少10m,其管壁间隔设置过滤孔,其最上、下端的过滤孔距离滤管段端为0.3~1m,滤管段的外侧壁包裹过滤网,所述沉砂管段的长度为1~2m,滤管段和沉砂管段的外侧填充厚度为80~200mm的砾砂或砾石构成过滤填充层,回灌井底即沉砂管段的内部填充厚度至少1m的沉砂构成封底层。
[0010]优化方案有:所述沉砂管段的外侧壁也包裹有过滤网。
[0011]施工时,先采用地质钻机钻出成孔直径比回灌井管大的井孔,再从上向下将包扎好过滤网的回灌井管放入井孔,回灌井管底端抵接井孔底,然后向回灌井管与井孔的井孔壁之间的间隙从下至上依次填充过滤填充层、封闭填充层、固定填充层,最后向回灌井底即沉砂管段的内部填充封底层,完成后的回灌井高出地面。
[0012]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和工效高等特点,采用本技术可有效提高基坑外的水位回灌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实施例1
[0016]参考图1,一种用于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包括有直径为140mm的回灌井管1和填充于回灌井管1外侧的填充层。
[0017]所述回灌井管1为焊接钢管,其自上而下分别为高出段11、固定层井管段12、封闭层井管段13、滤管段14和沉砂管段15;其中高出段11位于地面以上,其余各段位于地面以下。
[0018]所述高出段11的长度为1m,所述固定层井管段12的长度为2m,固定层井管段12的外侧填充厚度为120mm的C15素混凝土构成固定填充层4。
[0019]所述封闭层井管段13的长度为2m,其外侧填充厚度为120mm的止浆袋(塑料袋内装0.5:1的水泥浆液)构成封闭填充层5。
[0020]所述滤管段14的长度为20m,其管壁间隔设置直径为10mm的过滤孔10,其最上端的过滤孔10距离滤管段14上端为0.5m、其最下端的过滤孔10距离滤管段14下端为0.3m,滤管段14的外侧壁包裹过滤网3。
[0021]所述沉砂管段15的长度为1.5m,滤管段14和沉砂管段15的外侧填充厚度为120mm的砾石构成过滤填充层6,本实施例的沉砂管段15的外侧壁也包裹有过滤网3,回灌井底即沉砂管段15的内部填充厚度为1m的沉砂构成封底层7。
[0022]施工时,先采用地质钻机钻出成孔直径为380mm、深度为25.5m的井孔,再从上向下将包扎好过滤网3的回灌井管1放入井孔,回灌井管1的底端抵接井孔底,然后向回灌井管1与井孔的井孔壁2之间的间隙从下至上依次填充过滤填充层6、封闭填充层5和固定填充层4,最后向回灌井底即沉砂管段15的内部填充封底层7,完成后的回灌井高出地面1m(如图1)。
[0023]通过施工现场实践证明,在深厚岩层中采用本技术远比市场上单一的滤管外包过滤网结构型式的回灌井结构所产生的回灌效果好得多,工效也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深厚岩层的回灌井结构,包括有直径为100~200mm的回灌井管(1)和填充于回灌井管(1)外侧的填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管(1)为焊接钢管,其自上而下分别为高出段(11)、固定层井管段(12)、封闭层井管段(13)、滤管段(14)和沉砂管段(15);其中高出段(11)位于地面以上,其余各段位于地面以下;所述高出段(11)的长度为1~2m;所述固定层井管段(12)的长度为1~3m,其外侧填充厚度为80~200mm的素混凝土构成固定填充层(4);所述封闭层井管段(13)的长度为1~3m,其外侧填充厚度为80~200mm的止浆袋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虎云昌倬刘磊许燮枢黎柳坤罗辉唐武兴刘凯嘉梁志坚洪伟键蒙旭冯颖娇李欣欣胡广鑫黄东源蔡富全马南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