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复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08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桥梁复位支架,包括第一承台、第一支撑架、顶升装置、提升装置、悬挂装置和水平调位装置。第一承台设置于墩柱的底端,第一承台中部设置有沿第一承台高度方向贯穿第一承台的预设孔,墩柱穿过预设孔。第一支撑架设置于第一承台上,墩柱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顶端均设置有顶升装置。提升装置设置于T梁的顶端。悬挂装置包括托梁和连接件,托梁设置于盖梁的底端,连接件底端与托梁连接,顶端穿过T梁与提升装置连接。水平调位装置设置于托梁上。对桥梁进行复位时,不需拆除重建墩柱和盖梁,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减少了工时,能够更好的满足抢险施工的需要。能够更好的满足抢险施工的需要。能够更好的满足抢险施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复位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桥梁复位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由于地质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桥梁下部结构损坏,从而造成墩柱沉降,引起上部结构沉降险情,使得桥梁无法再运营,急需进行桥梁抢险修复施工,同时抢险工程环境恶劣,施工工作面有限,给后续的抢险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0003]目前常规的修复方法为:先行搭设钢管支架,将上部结构荷载转移至钢管支架并顶升复位,其后原位拆除重建墩柱及盖梁。使用此方法施工时,在两侧钢支撑支架搭设完毕后,墩柱盖梁与支架之间剩余工作空间十分有限,在此工作面之间进墩柱、盖梁拆除工作和新建墩柱盖梁及其不便,且施工安全风险极高。
[0004]因此,亟需一种桥梁复位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复位支架,不需拆除重建墩柱和盖梁,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减少了工时,更能满足抢险施工的需要。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桥梁复位支架,包括:
[0008]第一承台,其设置于墩柱的底端,所述第一承台中部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承台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承台的预设孔,所述墩柱穿过所述预设孔;
[0009]第一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台上,所述墩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架;
[0010]顶升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均设置有所述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能够顶升T梁;
[0011]提升装置,其设置于所述T梁的顶端;
[0012]悬挂装置,包括托梁和连接件,所述托梁设置于盖梁的底端,所述连接件底端与所述托梁连接,顶端穿过所述T梁与所述提升装置连接,所述提升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托梁提升所述盖梁;
[0013]水平调位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托梁上,用于调整所述盖梁与所述托梁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
[0014]作为优选,所述提升装置包括:
[0015]承力主梁,其设置于所述T梁的顶端;
[0016]多个第一千斤顶,其间隔设置于所述承力主梁上,所述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千斤顶连接,所述第一千斤顶能够顶升所述连接件。
[0017]作为优选,所述承力主梁包括:
[0018]多个横向分配梁,其沿纵桥向间隔设置;
[0019]多个纵向分配梁,其沿横桥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分配梁与所述纵向分配梁固连。
[0020]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调位装置包括:
[0021]滑板,其设置于所述盖梁与所述托梁之间;
[0022]牛腿,其固定于所述托梁上;
[0023]第二千斤顶,其底端与所述牛腿抵接,顶端能够与所述盖梁的侧面抵接。
[0024]作为优选,所述托梁包括:
[0025]多个托梁纵梁,其沿横桥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托梁纵梁固连;
[0026]多个托梁横梁,其沿纵桥向间隔设置,所述托梁横梁与所述托梁纵梁固连。
[0027]作为优选,还包括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顶端的顶升平台;
[0028]所述顶升装置包括:
[0029]多个第三千斤顶,其沿横桥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顶升平台上,用于顶升所述T梁;
[0030]辅助支撑组件,所述第三千斤顶与所述顶升平台之间以及所述T梁与所述顶升平台之间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支撑架高度方向依次叠放的多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
[0031]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承重管、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沿所述承重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通过靠近彼此的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32]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墩柱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设于所述第一承台上,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墩柱的侧面抵接。
[0033]作为优选,还包括:
[0034]第二承台,所述第一承台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承台;
[0035]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承台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架;
[0036]辅助支撑平台,其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顶端,所述辅助支撑平台顶端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支撑架高度方向依次叠放的多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T梁。
[0037]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第一承台下方的第一桩墩,第一桩墩的顶端与第一承台的底端固连,底端伸入地下。
[003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9]本技术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通过设置于第一承台两侧第一支撑架上的顶升装置顶升T梁,使T梁复位;设置于T梁上的提升装置通过连接件提升托梁,托梁抬起盖梁,使盖梁以及连接于盖梁的墩柱复位到设计高度;通过水平调位装置调整盖梁与托梁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盖梁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而将盖梁和连接于盖梁的墩柱在水平方向上复位。墩柱底端穿过承台上的预设孔,在T梁、盖梁和墩柱均复位后,将墩柱底端与第一承台浇筑为一体,即可完成桥梁的复位。利用现有的墩柱和盖梁进行复位,不需拆除重建墩柱和盖梁,节省了盖梁和墩柱的拆除费用以及后续重新浇筑墩柱和盖梁的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切割拆除墩柱和盖梁时块段滑落砸到两侧支架的风险,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也避免了切割拆除墩柱和盖梁时狭窄空间不易吊装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并且减少了拆除工时以及后期浇筑墩柱和盖梁的工时,能够更好的满足抢险施工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4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4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004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004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辅助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四。
[0047]图中:
[0048]100、墩柱;200、T梁;300、盖梁;
[0049]11、第一承台;
[0050]12、第一支撑架;121、第一立柱;
[0051]13、顶升装置;131、第三千斤顶;132、辅助支撑组件;1321、承重管;1322、上连接件;1323、下连接件;
[0052]14、提升装置;141、承力主梁;1411、横向分配梁;1412、纵向分配梁;142、第一千斤顶;143、上锚具;144、撑脚;
[0053]15、悬挂装置;151、托梁;1511、托梁纵梁;1512、托梁横梁;152、连接件;153、下锚具;
[0054]16、水平调位装置;161、滑板;162、牛腿;163、第二千斤顶;
[0055]17、顶升平台;
[0056]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复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台(11),其设置于墩柱(100)的底端,所述第一承台(11)中部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承台(11)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承台(11)的预设孔,所述墩柱(100)穿过所述预设孔;第一支撑架(12),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台(11)上,所述墩柱(10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架(12);顶升装置(13),所述第一支撑架(12)的顶端均设置有所述顶升装置(13),所述顶升装置(13)能够顶升T梁(200);提升装置(14),其设置于所述T梁(200)的顶端;悬挂装置(15),包括托梁(151)和连接件(152),所述托梁(151)设置于盖梁(300)的底端,所述连接件(152)底端与所述托梁(151)连接,顶端穿过所述T梁(200)与所述提升装置(14)连接,所述提升装置(14)能够通过所述托梁(151)提升所述盖梁(300);水平调位装置(16),其设置于所述托梁(151)上,用于调整所述盖梁(300)与所述托梁(151)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复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14)包括:承力主梁(141),其设置于所述T梁(200)的顶端;多个第一千斤顶(142),其间隔设置于所述承力主梁(141)上,所述连接件(15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千斤顶(142)连接,所述第一千斤顶(142)能够顶升所述连接件(1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复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主梁(141)包括:多个横向分配梁(1411),其沿纵桥向间隔设置;多个纵向分配梁(1412),其沿横桥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分配梁(1411)与所述纵向分配梁(1412)固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复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位装置(16)包括:滑板(161),其设置于所述盖梁(300)与所述托梁(151)之间;牛腿(162),其固定于所述托梁(151)上;第二千斤顶(163),其底端与所述牛腿(162)抵接,顶端能够与所述盖梁(300)的侧面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复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梁(151)包括:多个托梁纵梁(15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超卢冠楠宋冰何思元雷栋金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