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963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包括穿刺针(1)、导丝(2)、导丝鞘管(3)和引流管(4),导丝(2)位于导丝鞘管(3)内;所述穿刺针(1)针座的侧面设有与穿刺针(1)内腔相连的排气支管(5),排气支管(5)上设有第一单向空气阀(6),排气支管(5)端部设有第一鲁尔螺旋接口(7),第一鲁尔螺旋接口(7)上设有与之适配的第一螺旋帽(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协助鼻腔出血以及多种胸部损伤中的穿刺引流,实用可靠。实用可靠。实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

技术介绍

[0002]创伤是现在44岁以下男性的首要死亡因素,严重创伤患者合并胸部损伤约占46%~68%。胸部严重损伤、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脓胸、连枷胸患者胸腔引流主要借助单腔CVC、带刻度胸腔穿刺引流管或菌状管等管路;其中连枷胸的胸腔固定往往借助于导尿管气囊予胸壁固定,但由于单腔单通路胸腔穿刺引流管无胸腔内固定位置,无法进行牵引固定;使用留置导尿管水囊进行内部固定后胸壁外侧管道侧腔无封堵装置,和空气相通,需要予打结后扎牵引绳外挂悬浮牵引,使用便捷性及安全性欠佳;连枷胸往往伴随血气胸,需要新胸管穿刺排气、穿刺导尿管性行胸腔壁固定,不能监测胸腔内压力,对兼并气胸患者需额外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穿刺管,且常用的胸腔闭式引流多为CVC管腔,抗压能力小,实用性和可靠性欠佳。此外,严重创伤患者颌面部后鼻腔大出血患者也较为多见,在高膨胀海绵填塞无法止血的情况下,医生常用导尿管气囊充气压迫止血,气囊压力无法监测。因此如何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本技术可以有效协助鼻腔出血以及多种胸部损伤中的穿刺引流,实用可靠。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包括穿刺针、导丝、导丝鞘管和引流管,导丝位于导丝鞘管内;所述穿刺针针座的侧面设有与穿刺针内腔相连的排气支管,排气支管上设有第一单向空气阀,排气支管端部设有第一鲁尔螺旋接口,第一鲁尔螺旋接口上设有与之适配的第一螺旋帽;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包裹引流管的硅胶气囊,硅胶气囊上设有气囊管,气囊管内设有第二单向空气阀,气囊管的端部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上设有气囊压力监测帽;所述硅胶气囊上设有多个固定套,固定套两侧设有第一固定翼,第一固定翼上设有缝合穿刺口。
[0005]上述的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中,所述引流管的抽取端设有第二鲁尔螺旋接口,第二鲁尔螺旋接口的两侧设有第二固定翼。
[0006]前述的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中,所述第二鲁尔螺旋接口一侧的引流管上设有罗伯特夹。
[0007]前述的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中,所述导丝鞘管上设有导丝鞘固定器,导丝鞘固定器上设有多个与导丝鞘管相契合的固定通孔。
[0008]前述的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中,所述导丝鞘管的开口一侧设有滑动收纳套,滑动收纳套的一侧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与导丝鞘管相契合的连接套,滑动收纳套上设有导丝鞘帽;所述导丝端部位于收纳套内。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包括穿刺针、导丝、导丝鞘管和引流管,导丝位于导丝鞘管内;所述穿刺针针座的侧面设有与穿刺针内腔相连的排气支管,排气支管上设有第一单向空气阀,排气支管端部设有第一鲁尔螺旋接口,第一鲁尔螺旋接口上设有与之适配的第一螺旋帽;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包裹引流管的硅胶气囊,硅胶气囊上设有气囊管,气囊管内设有第二单向空气阀,气囊管的端部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上设有气囊压力监测帽;所述硅胶气囊上设有多个固定套,固定套两侧设有第一固定翼,第一固定翼上设有缝合穿刺口;穿刺针在刺入患者胸腔后,打开第一螺旋帽可以让内部气体通过排气支管排出,直接实现排气解压,且第一单向空气阀可以防止气体倒流进患者身体,可靠性和实用性佳;需引流患者通过导丝引导将引流管置入进行引流,通过连接口对硅胶气囊进行充气从而在胸壁上形成固定,第二单向空气阀可以防止空气回流;针对连枷胸或单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将已充气的引流管经肋骨置管后,通过挂线穿过第一固定翼的缝合穿刺口并固定于外部支架进行牵引悬挂,使用便捷,同时在连接口上设置气囊压力监测帽后通过硅胶气囊内的气压变化可以实现对胸腔内压力的可视化监测;针对颌面部后鼻腔大出血患者,充气后的引流管在引流的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压迫止血,气囊压力监测帽也可以同理进行压力实时监测,适用范围广。
[0011]2、本技术所述引流管的抽取端设有第二鲁尔螺旋接口,第二鲁尔螺旋接口的两侧设有第二固定翼;第二鲁尔螺旋接口上可以便捷的设置负压球或引流袋,第二固定翼可以卡于缝隙之间协助固定,进一步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0012]3、本技术导丝鞘管上设有导丝鞘固定器,导丝鞘固定器上设有多个与导丝鞘管相契合的固定通孔,导丝鞘管的端部设有滑动收纳套,滑动收纳套的一侧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与导丝鞘管相契合的连接套;导丝鞘管用于存放导丝,缠绕导丝鞘管时末端穿过固定通孔,首端环绕后依次穿过剩下的固定通孔实现导丝鞘管的固定,防止散开;滑动收纳套套于导丝鞘管的首端,连接套套于距离首端最近的导丝鞘管中部,实现导丝鞘管首端的固定,防止晃动,方便取出导丝,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引流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导丝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的标记为:1

穿刺针;2

导丝;3

导丝鞘管;4

引流管;5

排气支管;6

第一单向空气阀;7

第一鲁尔螺旋接口;8

第一螺旋帽;9

硅胶气囊;10

气囊管;11

第二单向空气阀;12

连接口;13

气囊压力监测帽;14

固定套;15

第一固定翼;16

缝合穿刺口;17

第二鲁尔螺旋接口;18

第二固定翼;19

罗伯特夹;20

导丝鞘固定器;21

固定通孔;22

滑动收纳套;23

连接件;24

连接套;25

导丝鞘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9]实施例: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包括穿刺针1、导丝2、导丝鞘管3和引流管4,导丝2位于导丝鞘管3内;如附图1所示,所述穿刺针1针座的侧面设有与穿刺针1内腔相连的排气支管5,排气支管5上设有第一单向空气阀6,排气支管5端部设有第一鲁尔螺旋接口7,第一鲁尔螺旋接口7上设有与之适配的第一螺旋帽8;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引流管4上设有包裹引流管4的硅胶气囊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1)、导丝(2)、导丝鞘管(3)和引流管(4),导丝(2)位于导丝鞘管(3)内;所述穿刺针(1)针座的侧面设有与穿刺针(1)内腔相连的排气支管(5),排气支管(5)上设有第一单向空气阀(6),排气支管(5)端部设有第一鲁尔螺旋接口(7),第一鲁尔螺旋接口(7)上设有与之适配的第一螺旋帽(8);所述引流管(4)上设有包裹引流管(4)的硅胶气囊(9),硅胶气囊(9)上设有气囊管(10),气囊管(10)内设有第二单向空气阀(11),气囊管(10)的端部设有连接口(12),连接口(12)上设有气囊压力监测帽(13);所述硅胶气囊(9)上设有多个固定套(14),固定套(14)两侧设有第一固定翼(15),第一固定翼(15)上设有缝合穿刺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单腔双开口硅胶气囊胸腔穿刺引流套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飒闫丹萍王钰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